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父母最期盼的就是聽到寶寶用稚嫩的聲音喊出「爸爸」、「媽媽「。但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不同,有些寶寶八九個月就能發「爸爸媽媽」的音,有的要等到兩歲左右才能說出簡單的詞,把父母急得不行,生怕是寶寶發育出了問題。
寶寶的語言發育過程是怎樣的?
1.新生寶寶表達自己情緒和需求的方式就是哭;
2.三個月左右的寶寶會發出「嗯,啊」的聲音,同時會用微笑來回應。
3.七個月左右寶寶開始牙牙學語,對爸媽的話有所回應;
4.一歲左右的孩子會無意識的亂語,能聽懂家長的簡單指令;
5.一歲半是話詞彙量爆發的高峰期;
6.兩歲孩子會說出短語;
7.三歲左右孩子會使用句子、提問、應答等多種表達方式。
由於寶寶發育存在個體差異,也並非所有孩子講話都完全符合上面的時間段,也存在寶寶兩歲前幾乎不會講話,兩歲後就突然會講很多話的情況。但如果寶寶三歲了還是詞彙量很少,不會講句子,那家長就要去專業的醫院排查一下了。
有些人覺得寶寶說話早就是聰明,還有一種說法是「貴人語遲」,這兩種說法哪種才是正確的?
其實都是錯誤的。通常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高低並沒有關係,只是發育早晚而已,最終孩子語言能力會達到同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別因為孩子講話晚就急著給他扣上「智力低」的帽子,寶寶冤枉啊!
什麼原因會導致寶寶說話較晚呢?
一、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雙方會講話的時間都比較晚,那麼孩子也會較晚講話,遺傳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二、缺少環境刺激
有些孩子講話晚,是因為缺少學習說話的環境,比如缺少父母的陪伴,平常很少有人和他溝通交流,他的大腦語言系統得不到相應的刺激,開口講話的時間就會比較晚。
三、父母語速過快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如果語速過快,孩子聽不清楚難以進行模仿學習,也會出現講話晚的情況。
所以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講話,講話聲音要緩慢、有節奏感,這樣才能更好的刺激孩子語言發育。
芸芸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發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