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江山繪出現代農業新圖景

2019-09-19   江山發布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70載風雨兼程,70載砥礪奮進。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江山傳媒集團特在《今日江山》、江山發布等平台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江山印記》專欄,報道70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以激勵江山兒女奮勇爭先,共同開創江山大花園建設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農業從傳統耕作方式,經歷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化運作,走向現代化農業,形成蜜蜂、獼猴桃、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彩色水稻「玩」出新花樣,良田畝產量屢次刷新省記錄,見證我市農業發展的輝煌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我市實行農業合作化,經歷耕作制度改變、作物品種與良種推廣等階段,在1977年,糧食產量逾15萬噸,第一年達到自給有餘。1978年以後,農業逐步形成農、林、牧、副、漁等全面發展的新格局。「九五」期間,我市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加快農業機械化、產業化步伐。2000年,我市已有獼猴桃2867公頃,獲「中國獼猴桃之鄉」稱號;食用菌成為農戶致富的主產業之一,於2001年獲評「中國白菇之鄉」。

「十一五」期間是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大跨步時期。5年間,食用菌產業工廠化、基地化發展水平步入全省前列,蜂產業重點提高蜂產品加工水平;果菜產業突出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摘得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市桂冠;茶葉產業注重茶園改造、名優茶培育,形成糧油和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葉「1+5」農業主導特色產業。

產業發展依賴龍頭帶動,我市注重抓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培育,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利興菇業專業合作社將「再生法」白菇生產技術引入我市,帶動工廠化白菇生產效益增加3000多萬元;2010年,恆亮蜂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恆豐園」牌蜂產品聞名國內外,當年公司銷售額1.08億元。「十一五」末,我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17家,其中省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社6家。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工商資本逐漸青睞我市。市星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戶我市,採用LED人工照明、自動立體栽培支架技術,栽培蔬菜面積11.6萬多平方米;抓住國家「北牧南移」契機,引進新疆鑫寶湖羊循環經濟項目。到2018年,我市農業主體規模進一步壯大,其中家庭農場超千家,農業企業年產值50多億元。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全市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茶葉加工環節機械化率達91%,食用菌生產拌料、裝袋、滅菌等環節機械化率超過76%。

「十二五」期間,我市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構建9.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5.5萬畝現代農業園區。2011年,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4.3萬畝,2個千畝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在峽口、鳳林兩鎮建成南部現代農業綜合區。2018年,我市提標改造了1.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項目、標準農田提升項目和水稻產業提升項目,新建了4個市級農業園區。平台和配套設施的完善,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2017年我市水稻種植接連創造了省單季稻最高畝產、最高百畝方畝產和連作晚稻最高畝產等4項「浙江之最」,2018年再次打破單季晚稻百畝方最高畝產、雙季稻百畝方最高畝產兩項「浙江之最」紀錄。

借現代化農業發展之勢,我市出台蜜蜂、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獼猴桃等「5+X」產業扶持政策。2018年,我市獼猴桃種植面積2.6萬畝,年產量2萬噸,銷售量8萬多噸,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獼猴桃集散地;全年養蜂產值2.8億元,經銷加工產值12.1億元,實現蜂業總產值14.9億元,養蜂規模與經濟效益連續27年居全國各縣(市)之首;榮獲「2018中國茶業百強縣」,江山綠牡丹茶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中藥材種植面積近2萬畝,涵括黃精、白及、覆盆子等20多個品種,產值超2億元,獲「浙江葛根之鄉」稱號;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年產5000噸智能化、集約化的食用菌生產線開建……

休閒觀光農業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引擎。2018年末全市有休閒農業園區(點)44個,產值2.18億元,助農增收1.07億元。其中,「江山多嬌風采線」入選省「休閒農業精品線路」,「鳳林千畝稻藝展示園」「倉坂千畝獼猴桃園」入選省100個「最美田園」,鳳林、石門等地的彩色水稻多次被央媒報道,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春華秋實70載,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市將以實施「融衢接杭」戰略為契機,藉助網際網路、智能智造、消費升級等東風,繼續推動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建設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高質量、高水平現代農業強市。

微博@江山發布互動哦!

記者:葉鵬

圖片來源:黃水福

編輯:陳雲芳 陳愷文

覺得內容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