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今天我們帶您認識一隻叫雪寧的 滇金絲猴、一隻 「誕生」於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雪山精靈。
雲南人
你確定自己了解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生活在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兩側,海拔3300-4300米的高山深谷地帶,是靈長類動物中唯一能生活在高海拔且氣候寒冷地區的物種。它是我國特有的瀕危野生動物, 和國寶大熊貓一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和人類不同,滇金絲猴是個禿鼻子,所以滇金絲猴又叫做黑白仰鼻猴。
滇金絲猴 (李福惠 攝)
雖然鼻子是禿的,可嘴唇確是出奇的厚,就像鼻子下面掛著兩條肥腸一樣,使得他的形象異常的憨態可掬。
成年的滇金絲猴毛色為黑白相接,而幼猴的毛色則為灰白色,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背上會逐步長出黑色的毛。小傢伙們雖然個頭小,但個個都身手矯健,能在一棵棵參天大樹之間來回遊盪,不費力氣,就能在山澗間來回穿梭。
滇金絲猴 (李福惠 攝)
滇金絲猴鼻子的獨特解剖結構可以保護他們的呼吸系統,在冬季免受凍傷。它們有著獨特的血液和血管,可以在高海拔的地區增加機體對氧氣的吸收。
雖然大部分猴子都是以植物的嫩葉和水果為食,但是在高寒的山區,並不是隨時都有這些食物。滇金絲猴進化出了獨特的飲食結構,使它們可以消化冷杉類的葉芽等粗糙的食物,隨著季節的不同,採食的植物種類也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有一種食物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變的,那就是針葉樹上的長松蘿。
滇金絲猴 (李福惠 攝)
松蘿看起來像植物,其實它卻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冷杉林中的食物相對有限。在一片森林中的食物吃完以後,群猴就要定時遷徙到下一片新的棲息地。在長期的進化中滇金絲猴適應這種高寒山區的食物構成,使得它們能在其他猴類不能生存的環境中繁衍生息。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就開展了滇金絲猴的遷地保護和人工馴養繁殖的研究,並獲得成功,經過20多年的人工馴養繁殖,在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種群正在不斷擴大。近年我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也有所增加。
滇金絲猴 (李福惠 攝)
2017年,兩隻可愛的滇金絲猴寶寶順利誕生,這是昆明動物所人工繁殖的子三代滇金絲猴,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當然公眾想了解滇金絲猴也不用遠行,昆明動物博物館是收藏滇金絲猴標本最多的博物館。在昆明動物博物館裡,大家除了可以看到滇金絲猴外,還可以看到來自貴州、四川等各地的其它金絲猴種類的標本。
2020年,昆明動物博物館的吉祥物雪寧,通過網絡和現場投票取名,現在和大家見面了,以後它將作為科學知識傳播代言人帶領觀眾朋友們探秘這座神秘、豐富的動物王國。
來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人民日報
編輯:曹譯文 曹禹夢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UdgPnIBd4Bm1__Y7P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