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醫先鋒丨張森茹:把患者當成親人一樣對待

2020-05-05     南方plus客戶端

疫情期間,羅湖的發熱病人醫學觀察區是感染風險最高的地方,也是護士張森茹這幾個月來每天工作的場所。許多疑似患者會對醫學觀察產生牴觸情緒,這是張森茹工作中面臨的最大難題。

羅湖發熱病人醫學觀察區護士張森茹

其中一名疑似患者是70歲的老太太,她有肺部病變,並一直發熱,病情較重。老太太性子很倔,從不給護理人員好臉色。耍起脾氣來,到處吐痰,怎麼勸也勸不聽。

「她沒有家人陪護,一個人在這裡住院,很孤獨,情緒也很焦慮。」張森茹耐著性子,花了大量時間守在病房裡,體貼入微地照顧她。

送飯的時候,她把飯、菜都拿出來,一樣樣擺好,並把飯盛在碗里,端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吃完飯,她幫忙收拾好所有的餐具才離開。老太太要吐痰,她就把紙巾遞到面前,讓她吐在紙巾里,並耐心開導。

一天天的努力,讓倔強的老太太發生了改變。老太太能記住張森茹的名字,並常常到護理站詢問她有沒有來上班。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老太太搬離了觀察區。「聽其他病區的同事說,她現在也很少亂吐痰了。」

還有一名來自香港的年輕男性患者,由於患有其他疾病,沒錢醫治,一直表現得畏懼、自卑。既害怕醫護人員拋棄他,也害怕負擔不起治療費用。他曾經嘗試逃跑,又被醫護人員攔住,送了回來。

在醫護人員當中,會講粵語的張森茹主動和這名男子溝通,用溫和的態度安撫。「不用擔心費用問題,我們會為你解決。你安心呆在病房裡,想要什麼,就按這個鈴,我馬上會過來。」

她把飯菜、充電器、生活費都送到他面前。患者很感動,主動和她聊起自己的許多經歷,漸漸從害怕到安心配合治療。

「對於這樣的病人,光是嘴上說是沒有用的,要用實際行動關懷他們,態度一定要溫柔,像對待親人一樣,讓他們感覺到溫暖,緩解焦慮情緒。他們病了,需要我們,我希望讓他們都健康地出院。這是我們的職責。」她說。

作為一線醫護,常常需要承受病人的種種情緒,但張森茹卻很樂觀。閒暇時間,她喜歡聽書,看一些講人生哲理的文章,聽輕音樂,排解負能量,緩解情緒。要養成好的心態,她認為重要的是,「不要把太多的得失放在心上,對患者好,對身邊的人好,不要在意結果。」

對羅湖醫院青年同事說一句話:「謹記救死扶傷,要設身處地去思考,把患者當成親人對待,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誓言。」

【記者】夏凡

【作者】 夏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TUO5nEBiuFnsJQVBt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