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哈雙路附近,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哈西220kV變電站出口電纜化改造工程正在進行,該工程預計7月末完工。這是復工復產後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進行的最大規模改造工程。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東北三省同電壓等級中,電纜化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智能化隧道。
架空輸電線路將改走「地下隧道」
驅車沿著哈爾濱市哈西地區的哈雙路一路行駛,會看到成排連片的高壓輸電線路,出於安全考慮,高壓輸電線路周邊存在建設方面的諸多限制。依託高鐵站等基礎設施,哈西地區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些架設在地面上的高壓輸電線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一區域的建設和發展。
為了讓地面上的高壓輸電線路改為地下電纜隧道,助推哈西地區發展,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哈西220kV變電站出口電纜化改造工程於2019年啟動。
4月28日,在位於南崗區哈雙路的施工現場,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趙炳良介紹,這一電纜化改造工程於2019年4月啟動建設,項目包括土建和電器安裝兩大部分。目前,土建主體工程已經接近尾聲,現在正在進行電纜鋪設及變電所的施工。預計到2020年7月中下旬結束全部施工,實現「凈地」。
據介紹,該工程總投資約為2.45億元,在建電纜隧道長約2.3千米、截面積14.6平方米,內部敷設7回截面積2000平方毫米、總長度48.6千米電纜線路,拆除地面鐵塔42基。趙炳良在施工現場表示:「電纜隧道建成後,將成為東北三省同電壓等級中電纜化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智能化隧道。」
疫情防控與推進施工「兩不誤」
在進入施工現場之前,每個人都要測體溫、掃「龍江健康碼」、酒精消毒及登記,才可以進入施工區域。
根據當前疫情嚴峻形勢,哈爾濱供電公司採用工程日誌的方式,對重點工程每日作業現場實行管控,從入場管理、口罩更換、設備工具消毒、食物安全等多方面把控作業現場防疫情況,為作業現場安全管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嚴格按照『兩點一線』的要求進行防控,不允許員工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改為通勤接送。施工現場封閉管理,對本單位職工和共同生活的家屬進行排查,全力保證每一位施工人員安安全全出門,平平安安到家。」趙炳良表示:「疫情防控現在與施工安全同等重要,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
隧道內智能化監控系統為高寒地區首次應用
戴上安全帽進入已經完成土建作業的電纜隧道內,已經架設起來的數組電纜管線沿著隧道向遠方延伸。趙炳良指著隧道最上方的位置說:「這裡是給巡視機器人預留的位置,隧道建成後,機器人將在這裡往返巡視,將人力從繁重的巡視工作中解脫出來,人力將主要完成維修工作。」
為了避免電纜線路在高寒地區秋、冬、春季更迭期,因地下環境溫、濕度複雜變化,發生絕緣不良甚至局部燒損的現象,隧道內搭建了以智能巡檢機器人、各類傳感裝置為核心的智能化監控系統,具有環境參數監測、設備狀態管理、實時視頻採集、自動通風等多種功能,可實現對隧道的全天候在線監控,讓電纜運行情況看得清、拿得准,電纜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這將是電纜隧道智能化監控系統在我國高寒地區的首次應用。」趙炳良的語氣中帶著自豪。
待電纜隧道工程建成後,哈雙路區域內高架在空中的線路將轉為地下電纜,配套設施全部更新,實現電纜線路智能化管理,提升供電可靠性的同時節約了土地資源。趙炳良表示,「相信這會對哈西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楊雪楠 袁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