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人物:巢湖歷史文化名人楊欲仁

2019-12-27     最憶是巢州

作者:楊慶木

1、 從巢湖一中的校訓說起


2011年國慶節期間,巢湖一中舉辦了盛大的慶祝百年校慶活動。當時,學校巍峨的六層教學大樓上 掛起一副醒目的對聯,上聯為「憑山脊以為堂,士品宜從高處立」;下聯為「籍湖光而作鑒,文風須向上游爭」 。這副對聯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文字典雅、催人奮進,來參加校慶紀念活動的八方賓客對此聯讚不絕口。其後,學校就將「士品宜從高處立,文風須向上游爭」立為這所斐聲省內、揚名全國的百年老校的校訓。



那麼,奉為校訓的這副對聯是誰寫的呢?其中有什麼樣的典故呢?這在當時引起眾多人士的探詢。巢湖一中的領導高興地向大家介紹:學校的原址在城中臥牛山的東麓,其前身是源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創建的巢湖書院。該書院是巢縣文脈的發端地,雖歷經滄桑,但文風昌盛、薪火傳承。清道光年間,巢縣籍赴外任縣官多年的社會賢達與文化名士楊欲仁告老還鄉後,接任巢湖書院院長,親自撰寫此聯並由工匠鐫刻在書院大門的兩旁,以此警示和引導在此求學的莘莘學子,對外又可昭示書院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辦學宗旨。


楊欲仁是何許人,他在當時有什麼地位和影響?1987年出版的《巢湖市志》把他作為巢湖市的歷史文化名人錄入,簡介為:「楊欲仁(1766-1848),清朝文學家,字體之,號唯唯道人,今居巢柘皋人,世居柘皋鎮太平坊。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歷任睢寧、贛榆、泰興、碭山及豐縣知縣。離職後,主講宿遷鍾吾、潁州清潁與六安賡揚等書院。晚年返故里,任巢湖書院院長。」 其後刊印的巢湖市《柘皋鎮志》,對楊欲仁這位本地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也作了詳述。現巢湖市鄉賢館亦將楊欲仁公作為歷史名人列入其中。


筆者作為巢湖一中早年高中畢業(1966屆)的校友,同時又是祖居柘皋南鄉施楊崗的楊氏後裔,對楊欲仁先生這位巢湖歷史文化名人極為崇敬,懷著敬畏的心情去探尋其身世、以及在當時的功名和影響。在上海圖書館查閱了清道光年間編修的《巢縣誌》、光緒年間編修的《廬州府志》和《續修廬州府志》,以及幾本江蘇省相關縣誌;並去現巢湖市廟崗鄉楊崗村尋查、拜讀了保存下來的《楊氏宗譜》,也在網絡上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從而得到了有關楊欲仁先生尚不完全的一些歷史資料。現寫作此文,以期得到指教。


2、 楊欲仁的家世與生平


從柘皋施楊崗村(現廟崗鄉楊崗村)所存《楊氏宗譜》中「體之公(即楊欲仁,下同)從祀鄉賢敘」專文明示,楊欲仁系此楊氏四知堂族,「出弘農支分江右世」;而「楊府纂修宗譜序」文雲,「楊府本關西舊族,代有偉人。前明由古豫章郡徙居巢邑,自始祖英公遞傳十餘世,子姓殷繁。國朝嘉慶中葉體之公讀書成進士,歷宦著有政聲。」 又據清·光緒《續修廬州府志》書中記載:「巢縣楊氏世居柘皋之太平坊,明嘉靖間有名英者,十一年歲貢生,由官沂州州判,升廣西灌陽縣知縣。」 柘皋施楊崗楊氏自明·楊英公傳十餘世後,於道光元年創修宗譜,光緒九年正式刊印。「楊氏宗譜」中的傳代輩分有「宗欲繁昌篤,中和積慶長,傳家宏道學,經國煥文章」二十個字,楊欲仁公為此楊氏成譜後的第二代先祖。在楊氏宗祠內,楊欲仁先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專門撰寫了「宗祠戒規」,自稱為楊氏十一世後裔。


柘皋人物:巢湖歷史文化名人楊欲仁


《楊氏宗譜》中記載:「楊欲仁,字谷生,號體之,系廬州府巢縣民籍。年十七入郡庠,旋補增廣生;三十三中試,嘉慶戊午科本省鄉試舉人;乙丑成進士,殿試二甲。欽點即用知縣,簽掣江蘇,授睢寧。到任未一載,丁內艱服。闋起,復署贛榆、泰興、碭山等縣,旋補豐縣。道光辛巳罷官,家居授徒,主講宿遷鍾吾書院、潁州清潁書院、六安賡揚書院。道光壬寅(1842年)年七十七重遊泮水,遂主講本邑巢湖書院,戊申(1848年)年八十三終於家。」 以此可見,他的一生除官宦外,皆孜孜書院講學、崇尚文化教育。


楊欲仁先生本家書香傳後,文脈不斷,頗有建樹。其後二子:長椅繁,太學生,候選巡檢,例贈文林郎,晉贈奉直大夫;次葳繁,邑增生。其孫二:長昌運,同治丁卯科本省鄉試舉人,由軍功保舉教諭,補用知縣,署懷寧訓導;次昌期,太學生。先生之弟欲興早卒,遺兩子一女,由他攜赴任所教養,侄孫昌言系同治甲子科本省鄉試舉人,為縣城的重修縣學所撰的碑記載於道光朝編修的《巢縣誌》中。


3、 楊欲仁的功名成就與社會影響


楊欲仁先生作為清代中葉巢縣籍的一名官宦賢達與文化名人,在歷史中留下一定的印跡與遺墨,且為後世所稱讚,柘皋楊氏後裔引為榮光。清乾隆初年所建的楊氏宗祠的大廳內,在道光朝掛有「殿試二甲」和「欽點敕封」兩塊匾額,以示這位嘉慶乙丑進士所受的「皇恩浩蕩」。《楊氏宗譜》中記錄有「邑人擬請欲仁公入鄉賢祠稟稿」,但在「由郡轉省,奈省中書吏需費浩繁,力難如願以故,因循至今未能上達,深扼腕然」。



楊欲仁先生為官為教聲名斐然,從文從藝成就卓著,《楊氏宗譜》專文記載,主要體現在以下各個方面:


其一,」居官廉明。離睢寧復而受官,分鶴俸以瞻貧族,廣鴻慈以賑災民。任泰興三月,政聲卓著。調碭山,泰(興)父老兒童夾道涕泣延留。任碭山時,河水為災,大憲委辦賑務,殫盡心力,全活災民。補豐縣,豐俗強悍,喜帶刀劍到任,後寬猛兼施,屢獲盜魁,數月後民俗為之一變。十載居官淮徐海,頌聲藉藉;一朝解組圖書畫,妙手空空。」曾親書綸音,「克承清白之風」匾額懸於宗祠,昭示子孫及族人。


筆者查閱楊欲仁先生任職相關縣誌,光緒《雎寧縣誌》記載:「楊欲仁嘉慶十一年任縣事,治多惠政,著有四書注。」 再者,光緒《泰興縣誌》亦記載:「楊欲仁知縣勤於聽斷,召鄉耆敦諭諸氓,令無訟,鼠竊頓伏。詗其處親往捕之。」 以上雖寥寥數語,則可看出史書對其居官為政評價甚好。


其二,「潛心著述。罷官即從事於此,雖耄老不倦,著有《孝經集解》、《大學中庸性道圖說》、《尋樂上、下篇》、《四書精義說貫》、《金剛經注釋辯疑》與《觀心堂文稿》。殫精著述,歷吳越豫章之地,所至奉為明師;紹濓洛關閩之風,所造類皆端士。精談性命,發前賢未發之微;作為文章,傳先正不傳之秘。」 嘉慶二十三年,為《金剛經》作序,現存中央經刻院。


其三,「篤宗族。族人甚眾,遇有急竭,力周恤待以。嘉慶甲戌任碭山,值歲大旱,族之居巢,合老飢殣相望,分廉俸以贍之。至戚鄰故舊,亦隨事拯救。罷官歸,薄田數十畝,折半興之(弟欲興家)。」


其四,「性恬退。罷官後,專心講學,宦囊空空,視硯田為生。勤於教士,先器識,後文藝。主講各書院,常羅諸生徒於講堂,口講指劃終日無倦。」 先生主講的宿遷鍾吾書院成為宿遷文脈的發端地,宿遷生員屢有登科,對宿遷科舉作出重大貢獻。


其五,「多才藝。作書臨摹二王,參之顏柳,晚兼蘇黃米蔡,並工懷素草書。畫法渾為大意,松蘭竹石間,及花小品;尤喜畫梅,題詠多寓言,得者均珍如拱璧雲。」 楊欲仁先生是清代中葉一位著名書畫家,他的畫以墨梅為逸品,善用指頭畫梅花,蒼勁古樸,橫空絕世,因而又自號鐵梅道人,遺作精品有百幅梅花百首詩。先生書法清潤,曾為人書寫「壽」字中堂多幅。江西南豐縣城南楓嶺之巔的萬福古寺系清順治年間所建,嘉慶時在寺東路口建有一「楓嶺亭」,其匾是請進士楊欲仁所題。先生書畫作品多毀於兵燹匪患,流傳不多,現青島博物館少有珍藏,網上亦有其真品介紹。楊欲仁先生的詩清峭拔俗,常以詩會友,在江蘇南京享有盛名。清《居巢詩征》十卷本中,錄存有楊公所作之《題墨梅》、《荷花》、《霜柳》及《八十自壽》等五、七言絕律四十餘首。此外,楊欲仁先生還是一位著名詞人,在葉恭綽先生所編輯的《全清詞鈔》中,收入的清代皖籍詞人約164位,他是巢縣的唯一入選者。


四、楊欲仁的獨到貢獻


楊欲仁先生一生中還有兩項獨到的貢獻:


其一是,先生的書畫藝術作品,在清代就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禮品,並與釣魚島是我中華之固有領土相佐證發揮作用。史書記載:「嘉慶間,琉球國使者毛朝禮相與(楊欲仁)倡和,乞其書、畫以歸。」 尤為機緣巧合的是,他的名字還出現在近年來新發現的在證明釣魚島歷史歸屬方面具有極其重要地位而被譽為「當代和氏璧」的《錢梅溪手稿》中。錢泳,字梅溪,清代著名書法家,他的這部手稿中最為珍貴的是《冊封琉球國紀略》,被權威專家認定為沈復《浮生六記》中已經失傳的《海國記》佚文。據歷史學家考證,手稿文中對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描寫,可作為我國自古即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又一鐵證;這一手跡的抄錄時間也比日本人所謂發現「尖閣諸島」(即釣魚島)的時間早了61年之久。在這部手稿中,同時還收錄了錢泳的信札底稿,其中有「新科進士楊君名欲仁,榜下知縣,分發江蘇」等文字;由此推定,該信札底稿為錢泳嘉慶十年的手跡孤本。這一信息是判斷手稿真跡及其歷史背景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楊欲仁先生的名字與這份見證了「釣魚台(島)自古屬於我中華」 的極其珍貴歷史文獻是緊密相聯的。



其二是,他親手培養了一名淮安籍的清代著名古文家、詩人、畫家魯一同。魯一同是嘉慶九年生,少年聰穎過人,十三歲師從楊欲仁學詩習畫,十七歲入縣學,十八歲鄉試中副貢生,道光十五年中式舉人。魯一同詩文著稱一時,曾受到林則徐與曾國藩的賞識,當代著名學者錢仲聯教授稱他「嗣響杜陵」,是道光時代「江蘇詩壇第一人」 ;時文壇贊稱:「同所繪墨梅師楊欲仁,老乾屈數,蒼勁如鐵,間綴兩三花,愈古愈秀,吐棄凡近,題句尤佳」 。《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記:「魯一同,工詩文,善畫,寫梅尤佳」。魯一同成名後,在道光間為潘德輿畫大橫幅梅花時自題云:「鐵梅道人年已老,江東畫梅傳者少。通甫作畫如寫詩,興之所到揮灑之」 ;並在《詩存之餘·梅花長卷》詩中,回憶其早年侍公作畫時的情景:「元章墨梅天下絕,本朝作者晴江翁。百年好手出荒古,巢湖吾師風骨同。(自註:謂楊體之先生) 我年十三侍師側,束書不觀時弄筆。大梁風雨海門秋,十載不見空消息。當時海內推神君,老屋今臥江之濱。青年弟子霜生鬢,寂寞秋齋畫凍雲。」 此詩表達了魯一同對恩師楊欲仁的尊敬愛戴之情。迄今,楊欲仁先生在江蘇仍享有盛名。



最憶是巢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QQtRG8BMH2_cNUg4A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