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只有聰明的人才知道忍耐,不要逞一時報復之快意

2020-07-27     職場趣談

原標題:職場中,只有聰明的人才知道忍耐,不要逞一時報復之快意

現實中很多人在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時,往往表現為不滿、憤怒、對抗、暴跳如雷、大罵一通。這些行為,雖然把一時的激動情緒簡單地發泄了一下。結果呢?只是自己白白耗費了心力,於對方無絲毫損傷。而自己受歧視的處境仍然未變,不會發生絲毫的變化,也許受到的傷害更深。

西漢的楊惲,為人重仁義輕財物,為官廉潔奉法,大公無私。可是好人很難一路平安,他正官運亨通,春風得意之時,有人嫉妒他,在皇帝面前說他對皇帝陛下心懷不滿,表現得那麼廉正只是為了籠絡人心,以便圖謀不軌。

皇帝雖然不喜歡貪官,但更害怕有人和他唱對台戲,哪怕你才幹再好,品德再高,你如果敢對他稍有微詞,便會招來災禍。經人這麼一告發,皇帝勃然大怒就把他貶為平民。

楊惲丟了官,十分難過。原先做官時,添置家產多有不便。現在,添置一些家當,與廉政並無瓜葛,誰也抓不到什麼把柄。於是他以置辦財產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勞動中得到了一定的心理平衡。

他的好朋友孫會宗聽說這件事後,預感到他這樣下去可能會鬧出大事來,就連忙給楊惲寫了一封信說:「大臣被免掉了官職,應該關起門來表示心懷惶恐,裝出可憐兮兮的樣子,以免別人懷疑。你這樣置辦家產,搞公共關係,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非議。讓皇帝知道了,不會輕易放過你的。」

楊惲心裡不以為然,回信給孫會宗說:「我認為自己確實有很大的過錯,德行也有很大的污點,應該一輩子做農夫。農夫雖然沒有什麼快樂,但在過年過節殺牛宰羊,喝酒唱歌,來犒勞自己,總不會犯法吧!」

孫會宋的擔憂沒有多餘,又有人向皇帝誣告說,楊惲被免官後,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現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也不問青紅皂白,命令迅速將楊惲緝拿歸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他腰斬了,他的妻子兒女也被流放到酒泉。

在這裡,像楊惲以置家產、搞活動、交朋友,這樣的事來表示對罷官的不滿,這樣的做法,不僅於既成之事無濟於事,反倒更成為敵人攻擊自己的把柄,到最後受傷的仍是自己。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對那些令人不滿的東西發愁,或者大發雷霆。如果這樣做,不滿情緒雖然得到了宣洩,但往往是無濟於事。所以不滿大可不必形於言辭。聰明的人,能夠比較自如地調節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將不快的負性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緒或壓抑到意識之下,或遺忘於意識之外。壓抑與遺忘相比,遺忘更洒脫徹底。被迫的忍耐無疑有強烈壓抑的痛苦。

古今成就事業的人,都有關於忍耐的故事。實際上,只有聰明的人才知道忍耐。如果韓信不知道忍辱,而逞一時報復之快意,那麼,他哪有以後成就大業的機會,「小不忍則亂大謀」是有相當的現實意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IFsjXMBd4Bm1__YW8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