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後,如何繳社保,可以在退休後領取到更多的養老金

2019-12-28     理個稅


前段時間,人社部關於網友的延遲退休做了回復,稱延遲退休是必然趨勢。那麼在這種必然趨勢下,到底有哪些人會受到影響呢?

目前我國延遲退休政策遵循的原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漸進。類似於去年的社保轉稅局代征,會給大家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是5年及以上。現在假設是2020年出台,那麼最快將在2025年開始實施,也就是以下四類人會受影響:

也可以通過下表直觀的感受下:

然後再來看下原政策與改革方案下退休年齡比對:

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同樣都在繳社保,A是每個月領取800元,而B則是每月領取2500元呢?是什麼影響了領取的養老金數額,領取養老金的數額是如何計算呢?

先一起來看下計算公式:

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額=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累計存儲額(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接下來,看下具體都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養老金領取的金額。

影響因素1——待遇領取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直接導致了各地的養老金領取基數不同。例如北京和河北地區,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相差很大,北京2018年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4258元,而河北2018年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僅為71633元,所以兩地職工領取的養老金是不一致的。

可參考河北省統計局2019-06-11公布的資料《2018年分設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派遣)平均工資》顯示:

影響因素2——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不同,也會直接影響退休後養老金的領取金額。

例如下面兩個一起畢業一同進入單位工作的同學的繳費及領取金額計算對比:


影響因素3——繳費工資水平高低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外,繳費工資水平高低也會影響養老金領取的金額。

每個月收到工資條,都有一項養老保險扣款金額,這個養老保險的扣除金額由單位承擔的部分和個人承擔的部分組成,其中個人承擔的部分計入個人帳戶。

個人承擔的部分是由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個人按8%的費率進行繳納。月平均工資低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而月平均工資高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也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舉個例子,河北地區上年月平均工資5969元,職工A上年月平均工資為18000元,職工B上年月平均工資為5969元,那麼計入個人帳戶里的養老存儲額分別為1432.56元和477.52元,那麼最終收到的養老金自然也就不同了。

綜上所述,在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地區,繳費工資水平較高且連續繳費年限較長的職工,可以在退休後領取到更多的養老金。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B7RUW8BMH2_cNUgY4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