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鄉村的力量

2020-02-15     新京報鄉村

從正月初二開始,各地封村的消息開始不斷傳出,隨後,一個個「硬核」的防疫措施在網上傳播,在疫情肆虐的日子裡,給許多人帶來安慰和力量。在山東、河南、四川、黑龍江等地,都出現了因為防疫而成為網紅的村莊。其中,許多村莊裡村書記、村主任也因為「硬核」而獲得無數網友點贊。

這些村莊,究竟是如何實現種種超群的防疫效果的?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保證防疫措施的落實的?

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一村之長」,和他們對話,了解他們在這場防疫的戰爭中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

有的「村長」,藉助當地風俗,讓村民重視防疫工作;有的「村長」,自編順口溜宣傳防疫知識;還有的「村長」,細心為每一家村民安排年貨的使用順序,以便最大化地利用物資、減少村民出門採購的次數……

春節,原本是鄉村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流動人口密集回歸的時候,同時,鄉村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交往比城市社區更加頻繁,這使得村莊成為疫情下風險最高的地方之一。

但即便如此,鄉村仍是這場「戰疫」中最堅實的堡壘,在達到這一效果的過程中,鄉村基層組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許許多多的村幹部表現出了優秀的才能和素質,他們組織人員、執行方案,調動整個村莊的力量,竭盡全力把疫情阻隔在外。

不可否認,在鄉村的防疫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過於粗放、簡單的防疫方式,比如挖斷路基、砌起高牆,這些方式固然應該加以批評,並及時糾正。但是也要看到,個別不理性的措施背後,卻是鄉村公共資源缺乏的普遍困境,鄉村裡的居民,比城市居民更難獲得口罩、消毒液等基本的防疫物資。因此,出現「斷路」之類的絕對化措施,雖然並不恰當,但也不必過度苛責。

更多的鄉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採取了諸多嚴防死守的防疫措施,對於一個鄉村來說,他們要把疫情擋在村莊之外,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眾多的村莊,成了一個個獨立而又相互貫通的堡壘,阻斷了疫情傳播的道路。

疫情還未結束,但在這場艱難的「戰疫」中,鄉村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值得我們思考,他們為「戰疫」做出的貢獻不應該被忽視,他們做出貢獻的方式,或許也不只在鄉村適用,不妨看看在更多的領域裡,是否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何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8YSSXAB3uTiws8KLK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