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市文旅局、市大數據管理局等部門針對三項建議,結合我市實際情況,認真研究,並吸納進相關工作中。如我市正式啟動南平市智慧旅遊監管和景區信息系統建設工作,預計年內完成系統建設及測試;全市已完成7個集散中心建設,2019年底可實現全覆蓋;我市正在整合各縣(市、區)旅遊資源,建立大武夷旅遊圈。
與此同時,我市還整合「全福游、有全福」「武夷山水·度假勝地」LOGO,構建「全福游、有全福」二級三級品牌體系,實施統一推送,統一推廣,並深入上海、杭州、南昌、廣州等高鐵沿線或直飛航線重點城市,藉助旅遊聯盟、推介會、展會、論壇等平台強化大武夷旅遊宣傳營銷,大武夷旅遊產品、形象漸入人心,贏得誇讚。
2019年,全市旅遊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發展,1-10月,全市累計接待旅遊總人數4761.45萬人次,比增17.7%;實現旅遊總收入835.55億元,比增25.2%。
打造「快樂武夷」研學品牌
研學旅行是素質教育的新方式,延續和發展了古代遊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研學旅行發展之路,《南平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提出,加強旅遊產業聯動發展,通過暢遊生物基因庫等三大重點產品線路和武夷山香江茗苑大紅袍茶學院等十大支撐項目,培育遊學教育旅遊產業。但總體而言,我市研學旅行市場運作仍處初始階段,還存在市場開發程度不高、旅遊產品結構單一、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民革南平市委會在提案《關於打造「快樂武夷」研學品牌的建議》中提出,要健全運行機制,保障研學旅行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依靠龍頭驅動,促進研學旅行市場發展提速提效;引入社會資本,深度挖掘研學旅行產品教育價值;強化工作保障,培育壯大本土研學旅行產業。
一年來,市文旅局、教育局、體育局等部門結合我市實際情況,認真研究辦理,讓每一條建議都落到實處。
3月27日,南平市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暨武夷山研學旅遊推廣聯盟成立,進一步推動旅遊與教育文化深度融合,促進「綠色南平·快樂武夷」研學旅遊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加強與全國各研學旅遊機構及知名旅遊網絡平台的合作與交流,推出綠色生態、世界茶鄉、朱子文化3個大武夷旅遊營銷賣點……
各縣(市、區)以「旅遊」為抓手,以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探索全域旅遊發展道路,力爭逐步規劃建設一批一縣一主題的省、市級研學旅行營地,加快構建「山、水、茶、學、休、體」的多元化研學旅行產品體系。
目前,全市已推出以武夷山五夫鎮(朱子文化)、武夷山下梅村(茶文化)、建陽建盞文化一條街(建盞文化)等為代表的「旅遊文化」產品;推出以武夷山國際馬拉松賽、武夷山國際騎游大會、政和念山國際自行車爬坡賽等為代表的「旅遊體育」產品;推出以武夷山主景區、邵武天成奇峽、建陽武夷花花世界、政和梯田等為代表的「旅遊康養」產品;推出以武夷香江茗苑觀光工廠、建甌福矛觀光工廠、順昌神六螺旋藻觀光工廠、延平長富牛奶觀光工廠等為代表的「旅遊工業觀光」產品,這些旅遊產品都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和旅行社的持續推廣。
獻計茶文旅融合發展
緣聚武夷,茶和天下。
結束不久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盛況似乎還在腦海中縈繞。十餘年來,茶博會已成為溝通海內外的友誼橋樑和協作交流平台,為南平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海峽兩岸的文化經貿交流增添新的風采。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也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的發源地。自1999年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以來,雙遺產地的影響力在帶動武夷山旅遊業飛速發展的同時,茶產業也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武夷山市茶園面積17.1萬畝,毛茶總產1.95萬噸,茶葉產值21.42億元,茶葉稅收7206.68萬元。
然而,在茶產業發展同時,由於受利益趨動,武夷山市也出現了過度開墾茶山、毀林種茶現象,破壞了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較為尖銳。
如何實現茶產業與世界遺產地保護的雙贏?市科協在提案《關於茶產業發展與武夷山世界遺產地保護雙贏建議》中,從充分利用夏秋茶資源,提高單產產量,解決產需矛盾;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並大力示範推廣;充分保護、開發和利用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等十二個方面提出建議。
南平市農業農村局認真研究吸納意見建議,南平市、武夷山市兩級黨委、政府協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茶產業發展工作,僅2019年,南平市政府就多次召開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專題會議,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生態保護和茶產業協調發展。
以《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實施為契機,開展大規模「退茶還林」、「生態修復」專項行動,構建「嚴防控、重查處、強保障」的長效管控格局,持續開展茶山綜合整治,保護茶產業發展綠色屏障;按照《生態茶園建設與管理技術規範》,持續抓好生態茶園建設;從政策優惠等方面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產業整合集聚;實行「茶青卡」「商品標」模式,強化武夷茶原產地保護;發揮武夷山人文歷史、休閒度假優勢,推動茶產業與特色旅遊、康養產業和文化研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提升茶產業的生態、休閒、文化等非農價值……實現茶產業發展與武夷山世界遺產地保護雙贏的目標已然不遠。
正如我們看到的,委員們帶來的「高言值」提案,經過高質量辦理,乘著新時代的春風,正轉化為一系列改革舉措,為建設富美新南平擘畫更加壯麗的藍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543D28BMH2_cNUgqD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