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這個被人遺忘的神秘古鎮,藏著5個千古謎團,至今未解

2020-01-16     噠噠君的視野


在沐川、犍為、宜賓三地交界之地,有座一腳踏三地的千年古鎮——箭板。



古鎮


箭板古鎮東出岷江九公里,西距縣城百餘里

背靠陡峭的魚箭山,腳依奔騰的龍溪河

一條「龍」字形獨街長臥于山水之間

百年老房舊貌依然

獨具川南民居特色的吊腳樓、青石街古樸幽深



箭板河邊有三根形似「箭杆」

長約百米的石樑和緊挨著的百米寬大石板而得名

靠著通岷江的水路優勢

過去是方圓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和數萬百姓的油鹽場

明清時期這一偏僻鄉場發展成為

南來北往口的川南商貿重鎮



隨著交通的發展

如今老街雖還有人居住

但失去了昔日的繁華

只保留下川南民居的的古樸風情



古鎮一條長兩里寬2—3米的老街全由青石板鋪成

歲月將石板磨得光潔烏亮

民國時間,街沿上還有川南特色的涼廳子

能遮陽擋雨

全街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即便是下雨行人也不會淋雨



上場禹王宮、下場萬壽宮和下場口川主廟

內有三座雕樑畫棟石戲樓

每逢節慶日或當地有錢人家辦紅白喜事

就要請外地戲班子來此唱戲助興

俗稱唱「大戲」

每年正月,街上有耍龍燈、獅燈、牛燈

和放煙花活動,端午

有「劃龍船」、唱山歌比賽

神秘



在全國所有的古鎮中

沐川的箭板古鎮鎮估計要算最神秘的古鎮



箭板古鎮



三宮十一廟、雙龍火牆、如南樹

六株排列整齊的老榕樹

奇怪的戶對、隱秘的巨型無字壁畫、巨型石柱

穿明代官服的神龕

水下地宮上萬平方的大型精美明代建築群

這些都沒有任何歷史記載

也沒有功德碑之類的信息載體



1、神秘的三宮十一廟



宮,是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或道教專用建築物

箭板沒有歷史,卻有三宮

——「禹王宮」、「萬壽宮」、「玉皇宮」

據當地老人講,三宮地下用地道相連

供的是明朝官服裝飾的「菩薩」

而不是皇帝或道教角色



三宮的規模宏大

以剛解放時箭板鎮的財力估計

箭板鎮100年的總產值,還不足建設費用

即使以今天的沐川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

也很難滿足建設費用

箭板僅僅是箭板河「盲腸」終點的一個偏遠的貧困小鎮

修建如此多的宮、廟,究竟是為什麼?

在當時,誰又有如此大的財力?



在同一時期修建如此龐大的建築群

又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實在是罕見的現象

就整個岷江流域的古建築群(祭祀類建築)做比較

也只有犍為文廟、眉山東坡祠、彭山彭祖廟

等極少數的建築規模可以相提並論

但是這些建築群都有詳細記載

唯獨箭板的建築群

不但沒有文字記載

甚至連功德碑都沒有一塊


2、神秘的巨型壁畫


在禹王宮東、西牆上各有一幅巨型壁畫

長度各約24尺,高度各約6尺

是在東西牆的夾壁被雨水衝倒以後發現的

從河勢與岸邊的地貌判斷,畫的是箭板古鎮



兩幅「巨型」壁畫

其中東牆壁畫上除了箭板的街道之外

在箭板河邊停泊了很多空船

船上既無貨物也無人員

只有中間的小船船頭有兩個個人物

西牆壁畫上空無一人,只有箭板的建築群和幾個廟宇



壁畫為什麼要用夾壁掩蓋?

如此大的壁畫,畫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在約300平方尺的壁畫上,只有兩人?

全鎮其他人呢?

壁畫被藏於牆壁夾層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無從得知


3、神秘的巨型石柱



在禹王宮正殿上有四根巨型石柱

石料用的是並非箭板本地青灰色砂岩

而是灰白色石英質細沙岩

每根柱高大概18尺

其中三根是整體石柱

西南角(按坐北朝南制式)一根是有接頭的

從大量長條石階存在的事實分析

接頭是故意人為的



為什麼不用更便宜的木材去做柱子?

用了石料為什麼人為做一個石柱接口?

這些問題

恐怕只有修建的人才知道

4、 神秘的戶對



「戶對」是置於門楣上的磚雕、木雕

比較典型的為短圓柱形

柱長一尺左右,與地面平行,與門楣垂直

戶對大小與官品大小成正比

有「戶對」的宅院必須有「門當」。

就目前樂山範圍

本人只見過兩對戶對

一對戶對在雷暢故居的大門上

另一對就在箭板場的一戶不起眼的大門上



雷暢是名人,戶對有清楚的來歷

而箭板這一對戶對,是誰的

箭板並沒有出過這樣的大員

況且雷暢故居,建築規模檔次都比較高

而箭板這處有戶對的建築,只是一般普通民居
  

5、神秘的雙龍火牆



萬壽宮真正的神秘

還不僅僅是每一塊青磚上都有萬壽宮三個字

而是萬壽宮東牆的「包間」

房屋門楣上有「璇璣」二字

包間的兩道防火牆是做的雙龍形狀

這恐怕是全國僅有

在封建社會時代,

這類建築樣式是給皇家使用的

箭板鎮並沒有任何皇家關係的傳說


猜想


箭板鎮的諸多謎團,至今無從考證

和當地百姓聊聊家常

連他們都無法說清楚自己祖祖輩輩的淵源

眾多民間傳言到今天

凝成一個歷史故事,貌似最為接近



或許當年張獻忠看大勢已去

就從成都坐船順江而下

然後拐入與世幾乎隔絕的箭板

在此建造了三宮十一廟等建築群,用以駐紮衛兵隊伍



十六年轉戰七省搶奪的金銀珠寶

藏在了箭板某地下洞穴

由於箭板鎮通水路運輸,日後已好取用

而3宮建成後不得不殺人滅口

無人的大量空船也許就是這樣的提示

張獻忠在生命結束前

將寶藏的信息的一部分繪入圖中

藏在兩層牆體之間,欲將歷史真相傳遞後來人


有的依山傍水,充滿了自然的生活氣息
有的古鎮小橋流水,溫婉而沉靜

有的古鎮疏闊爽朗,慵懶靜謐

而箭板古鎮,悄無聲息的在此地出現

無人知其來歷,無人知其發展

給我們的,只有無限的神秘和遐想

或許真的有寶藏,又或許只是人們茶餘間的玩笑

但如果你也想來一次古鎮探索

這裡,一定要去~



來源:恆旅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vzdq28BUQOea5Owtf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