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崛起,士族沒落,廬陵王劉義真何以成為寒門的"眼中釘"?

2020-04-03     九門憶史

劉裕作為南朝第一任皇帝,戎馬一生,廢晉立宋,可他在位兩年不到便去世。劉裕心思細膩,在死前為他的長子——年幼的少帝劉義符安排了徐羨之、傅亮、謝晦和檀道濟等四人為顧命大臣,幫助劉義符控制政權,希望他能安穩地做皇帝。

但是這位馬背上的帝王無論如何也不會想道,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他的次子和長子先後被廢黜和殺害,而看似平常的藩王被誅的背後,深藏了士族和寒門間的鬥爭。

廬陵王劉義真之死

劉裕信賴無比的顧命大臣們在廢黜少帝之前,先向劉裕的次子——廬陵王劉裕下手。

1、為何在廢黜少帝之前先廢黜廬陵王呢?

據《宋書》記載:「帝後失德,羨之等將謀廢立,而廬陵王義真輕動多過,不任四海,乃先廢義真,然後廢帝。」實際上,廢黜廬陵王是徐羨之等人組成的顧命集團在廢黜少帝整體計劃中的一環,他們不止要廢帝,還要擁護劉義隆為新帝,劉義真的存在無疑是個阻礙。

徐羨之等人向少帝稟報廬陵王劉義真的種種不端行為,包括「縱博酣酒,日夜無輟,肆口縱言,多行無禮」,還將當年南朝功臣自相殘殺的不治罪名加在劉義真身上。

而害死劉義真的最終罪名是他「與少帝不協」,有武力謀權的嫌疑,正因此,年僅十八歲的劉義真被徐羨之等顧命集團借少帝之手貶為庶人,後來被殺害。

2、顧命集團控訴的罪狀前後矛盾,徐羨之等一心迫害劉義真

劉義真被控訴的罪狀有很多,生活作風問題是否屬實尚未可知,更何況大臣們很難以這種問題為藉口殺害廬陵王。劉義真的重罪之一是早年劉裕在時,劉裕向劉義真委以關中之任,而大將沈田子、王鎮惡等自相殘害時因劉義真年少,無法節度,導致關中失守。

這個罪名看似合理,實則滿篇妄言。且不講當時功臣們的相互殘害是劉裕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使的陰招,當時的劉義真年僅十一二歲,這份責任無論如何也怪不到他一個孩子身上。徐羨之為劉義真安排的第二個罪名是「潛懷異圖」、「與少帝不協」。

劉義真與少帝劉義符的關係確實不好,這與劉裕多次想廢長立幼有關,徐羨之等人藉此常在劉義符旁邊中傷劉義真,然而「潛懷異圖」則是對劉義真的迫害。在劉義真被貶為庶人後,劉義真曾要求離開廬陵王的藩鎮回到京城。

徐羨之等人則抓住了這個作為由頭說劉義真妄圖謀反。這完全是莫須有的罪名,當時朝廷對此反對之聲頗多,歷史上的劉義真不僅相貌俊朗,更是善結文士,前吉陽令堂邑張約之稱劉義真為「賢王」,甚至於所屬顧命集團的檀道濟也為劉義真伸冤不鳴。

徐羨之等人如此心切地希望殺害劉義真更多地是忌憚劉義真的才能,他們「深相忌憚,乃共誣陷,構成其釁」。而劉義真究竟又有何本領,讓他們如此忌憚呢?

劉義真之死是士族和寒門間鬥爭的一個縮影

1、廢黜少帝劉義符已成定局,顧命集團因新帝之爭產生矛盾

劉裕給了劉義符一把劍,不曾想傷到了劉義符自己。徐羨之等人在劉義真死後不久便廢黜少帝,在劉義符在位時,徐羨之等就以少帝「居喪無禮」、「好為輕浮游狎之事」等罪名,試圖擁護新帝。

按理說劉義符這樣遊手好閒的皇帝正是權臣們把控朝政的好棋子,但是劉義符對軍國大事漠不關心,以致於北魏大軍壓境屢失要地他也毫不在乎,這樣的行為激怒了朝廷大臣,在他們多次勸說劉義符無果後,廢黜少帝另立新君才是有智慧的大臣們保全自身的手段。然而他們在新帝人選上卻有不同的意見。

2、劉宋王朝開啟寒門執政新紀元,寒門同舊時士族衝突不斷,顧命大臣成為靠攏皇權的士族聚集地

要說劉裕當上皇帝,在當時狠狠地將中國社會傳統的門第們掉了個個,劉宋王朝開啟了在軍政鬥爭中崛起的寒門領袖執政的新紀元,東晉以來,高官門第們長期居於政治壟斷地位,在各方面都享有特權,到了東晉後期士族門第內部腐朽,而以劉裕為代表的寒門軍事領袖完成了廢晉立宋的偉業。

因為門第低微和文化教養的缺乏,很多士族子弟對劉裕和新起的寒門勛貴很瞧不上,雙方在政治上多有衝突,因而在朝廷中很自然的分成兩派。

顧命集團中的徐羨之和檀道濟就屬於寒門一派。徐羨之的父親官位僅居六品,他本人更是「起自布衣,又無學術」,檀道濟家裡充其量算是低級別的士族。而謝晦則屬於士族一派,「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就是謝家,傅亮家裡雖有些衰落,但仍屬士族。

顧命集團嚴格意義上都可以算作士族,但是徐羨之、檀道濟和傅亮等可謂是「士族中的寒門」,與謝晦是不能比的,因此很多士族並不將他們當做自己人,他們只有向皇權靠攏才能在政治上博得一席之地。謝晦則作為積極靠攏皇權的士族代表,在劉裕因文化貧乏陷入尷尬境地時屢次為其解圍,深得劉裕重用。

仔細看劉裕為劉義符安排的顧命大臣足見他用心良苦,全都是親近皇權的有為之士,而且包含各派別的領頭人物,只可惜少帝自己不夠爭氣,落得悲慘結局。

3、劉義真作為士族代表,成為寒門眼中釘

劉義真作為劉裕的次子,卻深受士族的支持,在擁護新帝時,士族們往往都推舉劉義真,不僅是因為長幼有序,劉義真本人也和士族來往密切。

劉裕有七個兒子,劉義真不僅聰明,長相也是出眾,劉裕對劉義真尤為重視,培養他也是最花精力的。因為劉裕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他便很重視劉義真的文化方面的培養,劉義真也不辜負劉裕的期望,少年時便展現了相當高的軍事才能和治國之道,所以劉裕才會將年僅十二歲的劉義真帶去守關中。

劉義真受到的都是高等教育,想法自然和士族們更加貼近,他自己也喜歡和士族的幕僚們在一塊兒,劉義真的很多好友都是士族子弟和幕僚,其中最為出名就是謝家「才分十斗占一斗」的謝靈運。

劉義真和朋友們相處久了,深受士族觀念影響,劉裕多次想廢長立幼,而劉義真也表示即位後會重用士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寒門肯定容不得他。劉義真對於寒門而言不僅在政治上有威脅,私下也有許多過節。關中大將被誅殺,雖然他當時只有十二歲,可是他少年天才加之劉裕暗中設計,使得劉義真獨攬大權,遭到寒門記恨。

後來徐羨之等人擁護劉義真的弟弟劉義隆,劉義真的身份讓重視長幼尊卑的士族們大做文章,寒門多次迫害劉義真,最終這位少年天才還沒實現自己的抱負便在青春蓬勃的年紀慘遭殺害,令人唏噓。劉義真不論如何天才,在久居朝堂的政治家眼中還是太嫩了,不成熟的政治觀念和兵權的缺失註定士族的失敗

前面幾次提到劉義真是個有智慧的少年天才,可年輕人的小智慧在見慣大場面的政治家眼中還是太過稚嫩。不僅是劉義真,和劉義真一起的士族們都是這樣,士族喜好高談闊論,不管是文學還是政治,劉義真就曾放言當皇帝後任命謝靈運為宰相,重用士族。

這本該是藏起來的野心,竟搞得眾人皆知。劉義真與士族們和少帝的矛盾也是很早就爆發了,完全沒有讓劉義真發展自己勢力的時間,劉義真和劉義符常年不和,顧命集團正是利用了這些,才借少帝之手除掉了劉義真。

士族另一個弱點就是沒有兵權,手不能差遣將領,只能做做文章,空口談政治,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在劉義真被冤枉謀反的時候,也只有一個小小的令堂邑站出來為他說話,士族們無疑是失敗的。沒有軍權的保護,無論是廬陵王劉義真還是少帝劉義符,都免不了被人「帶兵殺入」,任人宰割。

廬陵王劉義真是政治的犧牲品

廬陵王劉義真之死,正是士族和寒門鬥爭的一個縮影,士族渴望借擁護新帝一改頹勢,重掌大權,卻因自己的幼稚和寒門掌握了強大的兵權,以失敗告終。

最後士族們的下場也相當悽慘,劉義真被殺,謝靈運歸隱,為人熟知的陶淵明也是士族失敗的一個縮影。寒門的崛起早已勢不可擋,士族的沒落已是必然,這位「美儀容」的少年天才終究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接受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參考文獻:

《宋書》

《南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oXLRHEBrZ4kL1Vib8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