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上到一半兒,小編忽然發現,自己好久沒有吃過紅燒肉了!
我擦了擦嘴,趕緊在外賣APP上搜起了「紅燒肉」。結果,我的一舉一動被老闆發現了。
老闆這人,腦子挺聰明,可惜是個學術呆子,平時總喜歡問一些不合時宜的怪問題,讓人接不上話。比如,上次我上班偷偷在網上淘洗衣機,他突然問:
有一次我上班偷偷看《小豬佩奇》,他又突然問:
還有一次我只是喝了一口菊花茶,他居然問:
幸好,小編平時認真看老闆畫的科普漫畫,這些問題勉強能答個八九不離十。
這一回,老闆也擦了擦嘴,然後板著臉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又不是紅燒肉,這事我哪兒知道呀?不過不用怕,對付老闆我早有辦法。這人有講科普強迫症,我只要隨便糊弄兩句,然後順著他的意思反問,讓他往下講,期間不要打哈欠,不要做出不耐煩的表情,努力用眼睛盯著他,做出一幅小白的樣子,他就會越講越嗨,最後心滿意足地把開頭的事忘掉。
於是,我清了清嗓子,問道:「這事有點兒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要看具體情況,你覺得呢?」
果然,老闆兩眼放光,拿起繪圖板和筆,開始了他的「講演」。
一、 個案審核
「紅燒肉」能不能吃?「轉基因」能不能吃?看起來是兩回事,其實也是一回事。
為啥呢?因為紅燒肉的燒法太多了,你得說清楚,你指的是哪一種具體的燒法。不然的話……
不然的話,這問題實在太籠統,叫人沒法回答。
轉基因也一樣。你不能籠統地問轉基因能不能吃。
你得說清楚,是哪個公司的哪個轉基因產品。
所以,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咱們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討論完一個再討論另一個。這就是食品監管中的第一條基本原則:個案審核。
通過了個案審核的,那就是能吃,沒通過的就不能吃,就是這麼簡單。
二 、風險評估
老闆話說到一半兒,正要喝水,我趕緊上前補刀:「那麼個案審核,一般都會審些什麼呢?」
於是,他放下水杯,繼續說了起來。
審什麼?當然是審核它的安全性了。不過重點不是審什麼,而是怎麼審。
你能拿紅燒肉跟減肥餐比嗎?當然不能。
你要是審核紅燒肉的安全性,就該拿它跟「水煮肉」、「清蒸肉」和「白切肉」等同類比較,這樣才公平。也就是說,它們除了有的紅燒、有的不紅燒之外,其他條件都一樣。
同樣的道理,你要是審核一種轉基因玉米(比如AAA型)能不能吃,就得拿它跟同類的「傳統玉米」做比較。也就是說,倆玉米只相差一個外來基因,其他條件都一樣。
比較完以後,如果倆玉米一樣安全,那麼轉基因版本的玉米就都能吃;不然的話,那就是存疑,就暫時認為它不能吃。
這就是食品監管中的第二條基本原則:風險評估。
三 、評估指南
老闆話說到一半兒,正要看時間,我又趕緊上前補刀:「那麼,轉基因有哪些風險需要評估呢?」
於是,他放下手機,又繼續說了起來。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有一個詳細的評估指南,我簡單說其中幾點。
第一點,紅燒肉你咋就敢吃?因為你知道紅燒肉是從哪兒來的,一環追一環,清清楚楚,身世清白。
所以,AAA型轉基因玉米為啥能吃?因為我們知道它轉入了什麼基因,這基因是從哪兒來的。
比如,有的玉米轉入了「抗蟲基因Bt」,會產生一種蛋白,叫作「Bt抗蟲蛋白」。再往前一查,這種蛋白在有機種植中都可以當農藥用,而且已經用了好久了,足夠安全。這就屬於身世清白。
(註:直接噴洒Bt抗蟲蛋白的農藥要灑很多才管用。轉入Bt抗蟲基因後,玉米只需要產生少量Bt蛋白就可以抗蟲,這就能間接減少農藥的使用。)
要是你想轉入花生的基因,科學家就不太可能答應。為啥呢?因為花生會導致過敏啊。
這一點就叫「追溯基因來源」。
第二點,你想,紅燒肉和清蒸肉有啥區別?紅燒時會加很多調料,具體有多少種,每種有多少,是什麼成分,吃下去能不能消化,會不會有問題,這些問題都能說清楚。所以紅燒肉你大可以放心吃。
同理,轉基因玉米和傳統玉米又有啥區別?主要是Bt蛋白。科學家發現,Bt蛋白只對蟲子有毒,對人沒毒,因為人吃下去就把它消化了。對人來說,這種蛋白跟別的蛋白質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大可以放心。
這就好比巧克力對人沒毒,但是對狗有毒,你總不能說「巧克力連狗都能毒死,所以人也不能吃吧?」
這一點就叫作「審查基因表達產物」。
第三點,你猜,紅燒會不會影響肉本身的營養,把沒害的營養物質變成有害的了?其實在紅燒肉里,還真的可能有!
紅燒的時候,肉里的胺基酸和糖會發生一種化學反應,叫作美拉德反應。它會產生紅燒肉特有的香味物質,但其中的成分太複雜了,沒準也會產生一些新的、不太好的物質。
既然如此,那大家為什麼不會說紅燒肉不能吃呢?因為人類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一直吃也沒覺得有問題。這說明,以前的人警惕性不太高。
說回農作物。從理論上講,其他育種辦法,比如雜交和誘變育種,都會引入外來的基因,都有可能整出不好的物質來。但是,人類從來沒有說要檢測這些作物的成分,看看有沒有產生其他物質,因為之前確實沒有那麼高的警惕性。
評估轉基因食品就不一樣了,這一回,科學家的警惕性要高得多。所以,他們會對每一種轉基因作物好好分析、檢測一番,確認結論是「沒有產生其他有害物質」,才能讓它通過審核。
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所有評估過的轉基因作物,還沒有出現過「產生其他有害物質」的先例。但是,沒先例歸沒先例,科學家還是警惕性很高。以後不管什麼轉基因品種,還是得一個個地經過嚴格評估。
這一點就是「檢驗額外成分」。
四、環境影響
老闆話說到一半兒,肚子發出了咕咕的聲音,我趕緊再次上前補刀:「那麼,轉基因難道就不會影響環境嗎?」
於是,他又繼續說了起來。
怎麼不會啊?你不管吃啥都會影響環境呀?你以為吃紅燒肉就不影響環境?
所以,又想吃飽吃好,又想絕對不影響環境是不可能的。咱們得務實一點兒,允許它有限度地影響環境,但不能讓它把環境搞亂。
比如,有一種轉基因三文魚,含有它的一種近親的「外來基因」。那麼它們會不會把基因泄露出去,引起物種基因大混亂呢?為了防止這種後果,科學家給轉基因三文魚設置了三道關卡:
同樣的道理,科學家也會評估轉基因作物的影響。這跟前面說的安全評估有點兒類似,也是看你是誰宰的,誰養的,誰生的,然後再看每個環節會有哪些影響。
你要是為了種莊稼,把環境弄得亂糟糟當然不行。不過就美國這20多年的歷史來看,拿到證書的轉基因作物,影響比之前的估計要小很多。
老闆話說到一半兒,肚子又發出了咕咕的聲音,而且聲音很大,整個公司都聽到了。這次不用我補刀,他自己急了(以下內容為老闆原話):
「反正就是這麼回事。紅燒肉,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裡面有好的,也可能有不好的。你得個案分析,要風險評估,還要看環境影響。簡而言之,只有靠譜的轉基因食品才能拿到證;只要有一絲不靠譜的地方,就不可能拿到許可證。你自己再好好琢磨琢磨,我有點兒事先走了……」
話音剛落,老闆的背影就消失在公司門口了。
老闆終於滿意了!
我擦了擦臉上的汗,長出了一口氣,然後提醒自己:「啥也別說了,趕緊點一份紅燒肉吧!」
原文:雲無心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業資深研發人員
改編:Sheldon
繪製、排版:淡淡、賞鑒
美指:牛貓
聯合出品:北京科技報 × Sheldon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iEOum4BMH2_cNUgrOVc.html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