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軍人
提起志丹縣退役軍人高爾錄
熟悉他的人會翹起誇讚的大拇指。
1997年12月,高爾錄參軍,被分配到陝西省渭南市武警支隊華縣中隊;
1999年,高爾錄被華縣中隊評選為優秀士兵;
2000年12月,高爾錄復員回鄉,就業於中建八局,負責開塔吊工作,這一干就乾了12年。
高爾錄在蘋果園裡修剪果樹
2012年,高爾錄通過自主創業種植蘋果,成為全志丹縣第一個大面積承包流轉空白土地新建蘋果園的人;全志丹縣第一個流轉土地建蘋果園的復員軍人。同時也使他成為志丹縣復員軍人轉崗創業的典型代表。
回顧高爾錄的創業經歷,還要從2011年說起。2011年10月份,中建八局來自洛川的同事邀請高爾錄等全體舍友去他家摘蘋果,同事家9畝蘋果園裡的場景讓高爾錄現在依然歷歷在目:「村子裡整潔乾淨,房前屋後都是滿樹的大紅蘋果,一眼望不到頭的果林,紅紅的蘋果在綠葉中特別耀眼,大紅的蘋果感覺比夜空中的星星還多。」更讓高爾錄觸動的是家家戶戶院子裡都停著小汽車。
那時候私家車在農村還很稀有,高爾錄潛意識裡認為車應該就是公家車。高爾錄隨口問道:「你們村這麼多司機?」
「什麼司機?我們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車,有幾個蘋果大戶一家都有兩三輛車吶。」這回答驚愕了高爾錄,也在高爾錄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 — —蘋果產業能致富。
高爾錄在整理蘋果袋
從此,種蘋果的夢想在高爾錄的心裡開始生根發芽。
2012年前後,志丹縣侯市便民服務中心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蘋果北擴」戰略號召,開始大力發展蘋果產業。
他們根據侯市地廣人稀,外流人口多,撂荒地面積大的特點,鼓勵青年返鄉創業,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蘋果產業。
然而, 「蘋果產業周期長、投資大、見效慢,遠沒有其他短期收益產業來得實際,這六七年間老百姓得供孩子上學、得看病、得吃飯,再加之侯市當時又沒有典型示範大戶的帶動,老百姓心存疑慮,誰也不願意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投在六七年後才能看到效益的產業。」侯市便民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杜方雲說。
但在高爾錄看來,侯市與洛川一樣,同樣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洛川縣依靠蘋果種植,群眾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但侯市村民卻依然墨守成規,原地踏步。
嚴酷的現實讓高爾錄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改變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家鄉的蘋果產業才能發展;只有典型帶動、大戶帶動,家鄉的蘋果產業才能形成規模,做大做強。
「只要我自己發展蘋果產業得了實惠,就能帶動父老鄉親發展蘋果產業致富。」高爾錄說。2012年10月,高爾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 —辭去中建八局的工作,紮根家鄉侯市發展蘋果產業,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
3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他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堅強性格。2012年冬季,高爾錄把所有的積蓄流轉了寺台村86畝土地。高爾錄的父親高明亮看到自己的兒子幹勁十足,也拿出所有積蓄流轉土地154畝,父子倆共流轉了240畝土地,在2013年春季建起蘋果園。
高爾錄在自家的羊圈中
為儲蓄綠色肥料,2014年,高爾錄還養殖山羊140隻,並於2014年成立了志丹縣碩果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為帶動鄉親們一起走上蘋果產業的小康路,高爾錄和鄉政府幹部查閱中省市縣相關土地政策,參照縣域內其他短期土地流轉模式,與村民一遍一遍談,挨家挨戶做工作。
在高爾錄的帶動下,侯市湧現出了馬偉明、白小磊、李地林、安永峰、高占宇等返鄉創業典型;影響帶動果園周圍 400 多戶果農的 3200 多畝蘋果園全年精細化管理。帶動侯市 3 戶貧困戶發展蘋果產業,6 年來侯市便民服務中心新建蘋果園達到了 1.4 萬餘畝。與此同時,高爾錄不斷學習,在實踐中摸索,成為侯市便民服務中心的蘋果種植技術能手和主導產業帶頭人。
蘋果產業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前期的堅持都是為了以後的收成。2019年,志丹縣改變整村推進蘋果產業的發展思路,鼓勵大戶精細化發展蘋果,獎勵高爾錄6萬元,解決了高爾錄的生活困境。
與此同時,經中建八局的珠海同事介紹,珠海果商聯繫到了高爾錄,希望能品嘗他的蘋果。很快,兩箱蘋果寄到了珠海。
「我乾了幾十年水果生意,你們的蘋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蘋果,你們的蘋果會成為市場上最認可的蘋果。」聽到果商的評價,高爾錄笑了,他覺得自己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今年,高爾錄的蘋果園套袋5萬多袋。望著滿園茁壯成長的蘋果,憧憬著秋天的豐收景象,高爾錄笑得格外開心。
-END-
來源:延安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 |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