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買的兩隻科技ETF基金,其中一隻已經創了今年新高,我已收益30%,還有一隻也有20%多的收益,贊不贊?」昨天,A股震盪,但網友「陌陌」這段時間投資ETF可謂是大豐收。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ETF大有井噴之勢,新增80餘只ETF,新發規模超過1650億元。截至目前,ETF總規模逼近6000億元。但是,瘋狂背後,也有部分ETF面臨清盤,此外,在費率戰等多種成本擠壓之下,其實基金公司已賺不到什麼錢。而對投資者來說,投資ETF也需要謹慎再謹慎。
買買買 股民殺向ETF
ETF最近很熱門,昨天,杭州95後股民小梁買了一點創業板ETF,理由是「創業板現在的點位跟三月小陽春很像,應該會有個突破。」這是小梁第一次買ETF,儘管昨天他沒賺到錢甚至還虧了手續費,但他很樂觀地看好創業板ETF「錢」景。他說,自己從小在一個投資氛圍很濃的家庭長大,雖然股齡不長,但他已會看盤會技術分析,今年ETF的表現著實讓他感到驚艷。
「以後A股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散戶越來越難賺錢,買點ETF應該是不會虧錢的,所以就試一試。」杭州資深股民「飛飛」告訴本報記者,他從2011年開始關注ETF,總體感覺ETF還算平穩,但今年漲幅很大,有點2015年的味道。「我十一過後買了央視50ETF,十一月底賣掉了,賺得不多,不像我在2014年到2016年那一波行情ETF賺了不少,收益超50%。」「飛飛」喜歡選擇那些能夠代表整體經濟形勢的ETF,在他看來,只要經濟向好,ETF也會上漲。
本報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ETF總規模逼近6000億元大關,而股票基金總規模才1.16萬億元,可謂是扛起了股票基金的半壁江山。ETF規模的爆發始於最近兩年。數據顯示,2017年ETF總規模還只有2267億元,2018年突然迎來大發展,當年新成立的ETF達到38隻,發行規模合計920億元,雙雙創下歷史之最。到了今年,ETF發展更加迅猛,今年以來ETF新增80餘只,新發規模超過1650億元。收益方面,今年不少股票型ETF收益表現非常搶眼,14隻股票型ETF收益超過50%,比如,500信息,今年收益達到80.54%,位列第一名,深TMT、消費ETF和信息技術,收益都在60%以上。
而隨著上證指數再次站上3000點,多路資金也再次向A股湧入,投資者購買ETF基金的熱情也開始大漲。近期市場最熱門的ETF是什麼?星礦數據顯示,近期銀行、券商等板塊ETF產品「吸金效應」明顯。
有的ETF已經清盤
雖然很多投資者看好ETF,買買買,但是ETF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近年來ETF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清盤現象頻頻發生。費率戰之下,基金公司的利潤空間也被不斷壓縮。
數據顯示,截至昨日,股票ETF數量為230隻,規模突破5000億元。其中,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股票型ETF只有11隻,合計規模占股票型ETF總規模55%。規模低於1億元的股票型ETF卻達到56隻,更有35隻ETF規模不足5000萬元,處於清盤邊緣。
9月23日,諾安中證500ETF發布基金清算報告,成為市場上首隻清盤的中證500ETF。從2017年基金份額低於1億份,到2019年基金份額不足1000萬份,諾安中證500ETF終究難逃被清盤的命運。今年以來還有易方達深證成指ETF、諾安上證新興產業ETF等產品也都因規模問題而引發清盤,而且後續還會有更多ETF加入清盤的隊伍中。
此外,基金公司在費率上不斷下調,以吸引投資者。比如,泰康滬深300ETF將管理費率定為0.4%,遠低於市場平均成本,而民生加銀、匯添富、華安旗下的滬深300ETF皆採用了更低的「0.15%管理費+0.05%託管費」的費率結構,競爭從一開始就步入白熱化。算上各項成本支出,基金公司可能根本賺不到錢。
更大的風險是市場風險,在「飛飛」看來,儘管ETF算是一個比較平穩的投資品種,但目前火熱的行情能持續多久,投資者能否從中獲取滿意的收益,都是問號。小梁也強調,投資者要注重風險。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ETF基金品種繁多,投資者還需要選好投資標的。例如,2017年的A股行情以白馬股為主要強勢板塊,創業板繼續調整。這一年,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全年分別上漲24.97%、16.49%,而易方達創業板ETF與南方創業板ETF分別下跌了12.6%、9.05%。
市場上現有跟蹤醫藥、地產、金融、消費、能源、黃金、環保、信息技術、有色金屬等行業板塊指數的ETF基金,投資回報的差異較大。投資者應避免單一投資某個行業,否則的話,即便買了ETF基金,卻不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bTtG28BMH2_cNUg9v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