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歡迎來到這裡,我是鬥牛亮劍的小編,在這裡向大家問好,我們每天給您分享最精彩資訊!
真情希望我們的分享,可以幫您了解股市的行情,知曉市場方向,祝您在股市投資中節節高升。鬥牛亮劍會伴您左右陪您走上人生巔峰,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杭可科技:鋰電池的新方向
有36年技術積累的鋰電設備龍頭杭可科技,成為了科創板的「旗手」和「新兵」。
杭可科技專注鋰電後段工藝設備,搭乘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東風,市占率已高達近20%。據鋰電池產業鏈內部人士介紹,鋰電生產分為前段、中段、後段三個環節,其中後段直接決定電池性能,且在設備端也存在明顯的技術門檻。以杭可科技核心後端產品充放電設備為例,具有技術含量高、定製化屬性高等特點,毛利率近兩年均保持在50%以上。
在成功登陸科創板之際,杭可科技董事長曹驥,就市場關注的行業熱點和公司問題進行了探討。
行業仍存在兩大不足
對於鋰離子電池後處理系統行業,曹驥談了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該產業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實現功能,現在關注更多的是設備的精度、充放電的安全性、電池產品的一致性、生產過程的節能環保。這也是未來鋰離子電池後處理設備要努力的方向,即向著高精度、高效率、系列化、節能環保以及全自動生產線方向發展,以滿足下游鋰離子電池對大容量、大功率、高性能、高穩定性等需求的不斷增長。
不過單就現階段而言,曹驥表示,國內鋰離子電池後處理設備存在兩大不足。一方面是單台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不高,很多設備為手動操作或半自動操作;另一方面是物流的自動化水平不高,電芯在充電、放電、靜置、檢測時,需要人工取、放及搬運。
全自動化成必然選擇
為什麼全自動化對於後處理設備至關重要呢?曹驥解釋稱,全自動化不僅能保證生產工藝,還能使製造的電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從而保證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性能,提升系統的整體運轉效率,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廠房設備以及人工的投入。
「如今,政府部門也日漸意識到了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性」,曹驥介紹道,「在政策的強力驅動下,我國鋰電池製造業目前階段位於初級智能和恆定智能之間,且鋰電池平均良率已接近90%。」
回應市場兩大質疑
身處智能製造與科創浪潮中,市場也不乏有一些質疑杭可科技客戶結構以及研發投入的聲音。
曹驥回應,杭可科技自設立以來便一直重視研發工作,逐步增加研發投入,在過去四年間研發費用占當期收入比例始終均保持在5%以上,且研發人員配置占比也高達20%。雖然2018年研發經費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較2016年、2017年略偏低,但這主要是因為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較快,導致占比出現了小幅下降。
此外,杭可科技也就客戶覆蓋進行了解釋。曹驥稱,目前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中,公司與比亞迪、國軒高科、天津力神、孚能科技、比克動力、億緯鋰能等主要動力電池生產商均保持了良好合作。同時,公司的境外市場前景廣闊,不僅與韓國LG於2017年起開展了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與松下、三星SDI的動力電池合作也已開始。目前雖只處於樣機評估測試階段,但未來仍有機會獲得訂單,打開境外動力電池市場。
鋰電國產化必將催生新需求
曹驥還對國內鋰離子電池行業以及杭可科技均進行了展望。
他表示,國產鋰離子電池已逐步從進口替代走向國際市場,這必然將會催生新的設備需求。技術層面上,近年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從磷酸鐵鋰向三元鋰電轉變趨勢已十分明顯,疊加國家對鋰離子電池生產的能量密度的提高,鋰離子電池行業將被提振發展。而從技術面來看,自動化和智能化無疑是鋰電池製造的關鍵一步,後處理工序的自動化生產將是必然選擇。
作為科創板排頭兵,杭可科技也將順應鋰電池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緊跟國家對智能化裝備產業的政策導向和支持,優化產品結構,完善生產、銷售體系,為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提供智能化的後處理生產線,引領鋰電行業設備的發展方向,爭創全球知名智能化鋰電裝備提供商。
今天的鬥牛亮劍最新資訊就為您分析到這裡了,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親愛的投資家人們,如有什麼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小編真心得希望,歡迎關注和留言區互動討論哦。
小編會第一時間給您回復,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收藏和轉發,加關注私聊小編,小編的視頻庫里,每天都上傳鬥牛投教我們核心大師的最新的股市大盤,還有投資多年的股市戰法心得精彩課程,小編在這裡,祝大家生活愉快,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