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給尊重和溺愛找一條界限的話。
我覺得幾乎不可能,但我們還是可以去找參考點。我覺得有兩個參考點可以考慮:
看父母是不是尊重「孩子還是一個『孩子』」。
另外看孩子發脾氣或者需求時,是因為能力的限制還是故意地發小脾氣。
這其實就是對父母的考驗了。
尊重「孩子還是一個孩子」,不是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以後再說」的放任不管。
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求。
我們見過太多被溺愛毀掉的孩子,要麼出於放任而沒有規矩的愛。
要麼是父母被孩子控制,失去了原則和方向。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提的小要求並不過分,那是他們內心的期盼。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請一定多一點耐心。
一位母親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總會不小時弄丟孩子的小玩具。
他就會哭著要媽媽給找回來。
怎麼辦?
於是就會經常看到一家人翻開垃圾袋找東西的場景…
無論最後找到與否,這都會讓孩子覺得在這個家庭里,她是被尊重的獨立的個體。
而媽媽也學會在丟東西前詢問一下小傢伙還需不需要。
這就是小小的尊重吧。
瞧!看上去像極了溺愛。
可這都是孩子正常的表達和需求呀!
反而讓父母得到了成長,學會尊重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孩子。
告別溺愛,教他勤勞善良,正直勇敢,但也告別粗魯,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