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收藏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很早就為文人雅士所欣賞,如今更廣泛地被人們接受並被吸引,積極參與到這一領域。是什麼原因吸引人們去採集、購買、欣賞、收藏奇石呢?這裡試從奇石收藏的心理作一分析。
返璞心理
在現代新潮的衝擊和快節奏中生活的人們心靈感到不堪重負,因而嚮往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大自然之物——奇石正是以其質樸天然、妙趣天成的特點填補了這一空缺。奇石形態千姿百狀,圖畫景色萬象,色彩豐富多樣。
欣賞奇石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有益的業餘活動。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在勞累的工作之後,欣賞奇石會使人解疲忘憂,樂在其中。在閒暇的節假日,人們去山間河灘採石,無論採到與否,尋求的是一種與自然的接觸,身心與山水的一次交融。
易得心理
奇石是一種天然藝術品,在任何山川、任何地域都有可能出現。玩賞、收藏奇石不同於從事繪畫、書法、雕塑、音樂、表演等藝術工作,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刻意的訓練:不需要太多的專業技藝和工具;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只要自己喜愛,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能夠發現,再加上不怕苦的精神,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工人衣民,都可以進入這個行列。尤其是在奇石資源豐富、奇石活動活躍的地方,就必然吸引著眾多的愛石人。所以奇石藝術也是大眾藝術。
健康心理
玩賞收藏奇石能培養人的毅力,鍛鍊人的體魄,面對質硬性堅,寧碎不隨的石頭,會讓人平添幾分志氣,陡增幾分做骨,培養不屈無畏的精神。要想得到一塊理想的奇石,需要不辭辛苦的滿山滿河灘去尋找,在成千上萬塊石頭中翻尋。
這就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不畏艱險的勇氣,採集奇石無疑是一種鍛鍊身體的好方法,是緊張工作之後的一种放松。特別是很多離退休的老人在這方面深有感受,因為有了精神追求,少了退休後的失落感,整天在大自然中尋覓,使身體得到了鍛鍊,精神得到了充實。
投資心理
在今天的商品社會中,奇石作為一種藝術品,自然也是一種商品,並且有其他商品所不能企及的特點,這就是獨此一件,決無重複。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奇石中的精品更是如此。
近年來奇石作為藝術品在拍賣會上交易場上屢屢見雄,這更刺激了人們的收藏興趣,也是一部分人投入到玩石行列的原因之一。另外,以石養石也是玩石者的一條出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不少人因為做石頭生意而成了大款,反過來因為有了經濟作後盾,玩石也更瀟洒。
從眾心理
奇石是一種奇特、奇怪的自然觀賞品,不同於字畫、工藝品,可以有復品。奇石一件一個樣,每個都有它自己的特點,這就必然會誘惑人們對它產生興趣。有些人起初只是看到別人藏石,感到很高雅,由於好奇,自己也加到玩石的行列中,受周圍(如單位、鄰居)玩石人的影響也可能會好上石頭。這中間有些人會堅持下去,最終成為奇石收藏家或愛好者;另一些人因再沒有得到好石頭或因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廢了。
寄情心理
有些人玩石則是偶然參觀了一次石展或無意間得一件奇石精品,石頭的形狀,石上的畫面一下誘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藝術情結,一發不可收拾,今天採石,明天買石,參加展覽,結識石友,吟詩作畫。「知迷不怪、越陷越深。」
這些人往往平時都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通過玩石使平時的藝術積累有了發揮的地方。還有一些人,因為生意失敗,工作不順利或者人生失意而迷上石頭。他們共同的一點是把石頭作為寄託自己感情的一種載體,通過賞石、玩石、寫石來抒發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觀感。
脫俗心理
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是為了得到心身的超脫。在小小的奇石上,人們可以臥游山川、坐觀風月。奇石以其自然樸實,充滿泥土氣息的特點深得人們的歡喜。人們從中看到或體驗到一種與自己的生活、性格、追求相符合的東西,使自己的精神,情感得到某種寄託。
隨著佛、儒、道及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人們對石頭從單純自然的喜好擴展到對其神韻、意境的欣賞;從表相的欣賞上升到對其質的禪悟,從而達到自己思想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