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是為了向親友炫耀?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是為了賺大錢?
在筆者看來,讀書的動機有很多,但意義只有一個:
為了擁有更好的自己,為了不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1
讀書未必能成功
但不讀書肯定平庸
隨著網際網路直播的興起,不少孩子把當網紅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
每年有百萬學生考入大學,可最後能成功、能成為行業精英的寥寥無幾;
而視頻直播中的網紅,即使沒讀什麼書,照樣可以收入千萬、眾人圍繞。
於是乎,他們覺得學習是可有可無的事。
如果孩子產生類似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並施以正向的引導!
要知道,「讀書無用論」「讀書難有出息」都是懶惰者、無知者的藉口和自我安慰,
而那些用心讀書、渴望進步的人,唯恐自己學得不夠豐富、不夠深入。
十多年的苦讀,或許沒能讓你成為身家不菲的成功人士,但不可否認:
讀書是通往優秀的墊腳石、緊跟時代的助推器,它將帶給你更多的機會和更高的平台。
而那些從小便輟學的網紅們,他們賺錢的速度、紅的熱度、能力的厚度,永遠也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進度。
時間久了,真正出人頭地的,只會是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
讀書未必能獲得成功,但不讀書的人生註定平庸!
2
現在不吃讀書的苦
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
2006年高考,河南考生蔣多多用雙色筆在試卷上寫下了近8000字的不滿。
2008年高考,安徽考生徐孟南在試卷上寫滿了自己對教育體制的控訴。
這兩個憤而交白卷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學歷不高、能力不足,苦於輾轉打工的他們很快都後悔了。
最終,蔣多多幾經周折進入一所技校讀書,而徐孟南在十年後考上了一所專科院校。
兩個本來不屑讀書的孩子,在經歷社會的殘酷後,又重新回到了校園,這是多麼諷刺而又慶幸的事啊!
白岩松曾說:「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
不敢說學習好的人一定會成功,但他們經受住學習的苦,也將收穫生活的甜:
不斷學習和進步,使他們變得無可取代,也令他們擁有了選擇的底氣和權利。
而那些逃避學習、不願吃苦的孩子,等待他們的將是社會的鞭打和淘汰。
人生有苦有甜,區別在於學習的苦是一陣子,而生活的苦卻是一輩子。
現在不吃讀書的苦,以後就要承受生活的苦!
3
不要讓未來的你
討厭現在的自己
前不久,#此生最遺憾的事是什麼#的話題衝上熱搜,評論區炸開了鍋。
而點贊最多的,是那條「最大的遺憾,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如果當初再刻苦一點,如果當初能拼盡全力,如果當初不逃避讀書,結果是否不一樣?
人生無法重來,人生也沒有如果,但無數的例子都在說明一點:
讀書,永遠都是最划算、最不會貶值的自我投資!
學成步入社會,或許你已不記得課本中的字句段,但你學會了思考和表達;
或許你不再記得練習冊上的例題,但你學會了邏輯和分析。
而從更功利的角度來說,努力讀書,你將進入好大學,繼而結識頂尖人士、進入大公司。最終,你也將親自成為優秀的人。
不僅如此,現在多學一點知識和真本事,將來就能少說幾句求人的話,少吃沒文化的苦。
總之,你拚命學來的,都不會辜負你的付出。
親愛的孩子,人生難免有遺憾,但千萬不要讓讀書成為「我本可以」的遺恨!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KqjbW4BMH2_cNUgZ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