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為什麼能漫遊天下、豪爽飲酒?他有哪些經濟來源?

2019-10-13     鄉土

作者:鄉遙

來源:公眾號 詩路修遠

漫遊、飲酒、寫詩是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內容,許多詩句也反映了他一擲千金的做派,例如:「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但李白一生沒有參加過科舉, 也便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 沒有固定的薪水,他又不勞動、不經商, 即使經商,依李白的性情,賺錢的可能性也不大, 古代又沒有稿酬制度, 那麼他靠什麼經濟來源支撐他漫遊天下、豪爽飲酒的生活呢?

李白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家庭

李白的父親及其家族在中亞地區,後來又在蜀中經商,他的家庭為李白早期的漫遊活動提供了經濟基礎。李白24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有記載他一次性慷慨地拿出三十萬錢幫助別人,以此推測,李白離開故鄉遠遊應該攜帶了一大筆錢財 。

2. 婚姻

李白一生經歷了兩次正式的婚姻。第—任夫人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第二任夫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作為相門之後,雖不是巨富,但也應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撐李白維持應有的體面,並繼續漫遊。

李白有一半西域血統,長得帥,清朗俊逸,風度翩翩,又才華橫溢,很有魅力,有資質選擇相門之後大家閨秀。但這兩次婚姻李白都是入贅妻家,也就是做倒插門女婿。大約李白的文化血脈里也不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他不在乎入贅女家是否體面。加之唐代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年代,武則天當皇帝天下也能接受,李白做兩回倒插門也沒什麼驚訝的。

順便補充, 李白漫遊的目的是尋求政治機遇,並不是單純為了遊山玩水,這是走正道,所以無論他的父親也好,妻子也好,都會慷慨資助的。李白政治理想遠大、以為憑自己的才華可以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大約他的父母與妻子也相信他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願。

這兩種經濟來源似乎不光彩, 李白也有堂而皇之的生財之路。

3. 潤筆費, 粉絲打賞,好友饋贈

古代沒有官方的稿酬制度, 但是民間文人都會為別人撰寫詩文、碑銘等獲得錢財或實物。李白名聲大,潤筆費估計也不薄。

李白名氣大,粉絲多。唐代是崇尚詩歌的年代,很多相識不相識的人以結交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為榮,也便有人不惜財物,饋贈李白。最典型的是汪倫。李白的《贈汪倫》幾乎人人都會背, 但這首僅僅28個字的絕句背後有故事。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註:「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汪倫連蒙帶騙把大詩人李白騙到他們村裡,好酒好飯款待李白,李白走時贈送給李白八匹馬,十匹錦緞,汪倫出手真夠大方的。

這一首詩讓中國人、中國歷史和中國詩歌記住了汪倫。這錢花得值!

李白的不少好友,最著名的如元丹丘,也經常援助李白。《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丹丘生便是元丹丘,。

4. 皇帝賞賜

天寶元年(公元741年),李白接到唐玄宗的詔書,來到長安,成為唐玄宗的翰林供奉,這段時間李白享受著豐厚的待遇,但由於和高力士不和,政治理想破滅,但經濟上有所收穫,他離開長安時,唐玄宗「賜金放還」,既然是皇帝的賞賜,數量應該不少。

此外,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請李白出山做軍隊幕府,贈聘金五百金。

從李白的經濟來源,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價值取向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面貌。盛唐一個多麼開放、包容的時代,一個崇尚文化與詩歌的時代, 一個健康豐滿的時代。

參考文獻:《康震品李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H7Tw20BMH2_cNUg3Y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