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9月16日)晚23點,周杰倫《說好不哭》刷爆朋友圈,在13個小時內,這首新歌在音樂平台上累計售出超過500萬次,收入近1500多萬!在付費收聽的時間裡,這一首歌足足讓QQ音樂停滯正常運作了3分鐘!
不得不說,一首歌能賺這麼多錢足以讓絕大多數人眼紅了。
自從2013年開始,各大音樂平台提前得知即將到來的政策,紛紛進入了一場版權戰爭,所有有版權的音樂都幾乎被洗劫一空。
國家版權局於2015年7月8日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責令網絡音樂平台下架盜版音樂,滿街盜版、音樂隨便聽的免費時代瞬間告別,付費正版音樂時代開始接替進場。
1、做音樂人得到的直接好處是哪些?
當然,這些條款自然是保護音樂版權的,音樂人肯定能賺的更多了。
從QQ音樂的鼓勵條款來看,可供音樂人選擇的收入項目包括全平台歌曲付費下載(包含單曲訂購、專輯售賣)、全平台廣告分成、全民K歌伴奏分成、樂幣分成、直播分成。
(1)付費下載:
開通後,用戶可免費收聽你的歌曲,但下載時需通過開通會員包/單曲購買的形式付費,歌曲播放量越高,可獲得收入越高。
(2)廣告分成:
當音樂人與平台簽約後,簽約歌曲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廣告分成收入。
(3)全民k歌伴奏分成:
當有用戶在全民k歌平台用歌曲伴奏進行演唱,簽約歌曲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收入。
(4)樂幣分成:
在QQ音樂獲得的樂幣打賞收入分成。
(5)直播分成:
當簽約音樂人認證為酷狗/全民k歌主播之後進行直播所得的收入分成。
另外一大平台網易雲音樂也有相應的條款:收入項目包括會員包、數字專輯、讚賞、廣告分成、作品點播分成、雲豆, 這些收入項目都是為音樂人創作提供收益支持的增值服務,但並不等同於音樂人作品的版權費用。
(1)會員包:
指將音樂人作品加入網易雲音樂的會員付費包中,根據作品使用量按期獲得會員訂閱費的分成收益;
(2)數字專輯:
指直接將音樂人的專輯以數字內容形式售賣,售賣期結束後可以獲得扣除平台運營費後的分成收入;
(3)讚賞:
指音樂人可以指定自己原創作品加入讚賞計劃,用戶的每次打賞都將直接貢獻收入;
(4)廣告分成:
指音樂人通過和雲音樂版權簽約合作,將可以從合作歌曲的評論區廣告中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5)作品點播計劃:
指歌曲授權後自動加入點播計劃,根據作品播放情況可獲得一定量的點播分成。
(6)雲豆:
指網易雲音樂平台針對音樂人發行的虛擬貨幣.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遊戲的用戶規模分別為6.12億、5.76億和4.84億,使用率分別為73.9%、69.5%和58.4%。網絡音樂企業版權合作不斷加深,數字音樂版權的正版化進程顯著加快。
2、用戶付費率極低
對於用戶來說,這起初並不算是個好事情。
當用戶發現聽了幾十年的歌突然要付費,歌單里還有幾百首歌全部變黑,沒了版權,絕大部分歌需要付費下載,VIP還只能限量收聽,讓很多人感覺非常氣憤。大家都認為,版權的戰爭讓音樂平台利用政策變相的為自己牟利。
為什麼用戶願意為主播打賞,不願意買首喜歡的歌?
這還得歸咎於多年的社會細菌:音樂盜版產業鏈。
大家都習慣了忽視音樂的版權,這種想法一時間還難以完全改善,2017年,QQ音樂付費用戶僅有1700萬個,轉化率只有2.8%。而全球流在線音樂巨頭Spotify有1.4億用戶,但年付費用戶就有6400萬個,付費轉化率高達43%。
(圖片來源:科技諮詢通)
其實平台也有很大責任,畢竟沒有一個APP能覆蓋想聽的所有歌。雖然說大多數用戶都不介意安裝好幾個音樂APP,但有些平台的歌單都是長年累月積攢而來,要用戶切換平台只聽幾首歌,這非常損害用戶的體驗。不過這也是音樂版權化的必經之路。
3、音樂本身成為贏家
在用戶漫天吐槽中,平台方也在使用分銷版權的方法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2015年10月13日,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合作,本次合作主要以音樂版權轉授權的形式進行,QQ音樂向網易雲音樂轉授音樂版權150萬首。2015年11月24日,QQ音樂又和多米音樂簽署版權授權協議。而進入2016年,QQ音樂又和酷狗和酷我兩家公司簽署相互轉授權協議,授權音樂版權數量超過100萬首。
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合作
這種分銷方法終於讓每個平台的用戶能聽到更多的歌了,版權化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2019財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為57.4億元,去年同期為41.2億元,同比增長39.4%。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高達3100萬,環比上一季度增長260萬。凈利潤方面,相比上季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8.76億元,本季度轉盈。
當然,音樂是否是最終的贏家還有待於商討。因為,大家開始面對新的難題,幾百萬首音樂的共享只是九牛一毛。在版權難以實現共享的同時,越來越多低質量音樂開始污染人們的耳朵,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中國的音樂圈,已經停滯發展了將近十年。
如何真正讓每個實力音樂人的歌更容易被人聽到,而不是流量和速食品,我們等待平台下一次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