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版權保護問題探析:知乎侵權行為有哪幾種?

2019-10-28     建築著作權

"知乎"網於 2010 年 12 月開放,定位為"中文網際網路上高質量內容社區",任何人都可以在此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並通過話題、專欄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藉助知識付費的東風,知乎的優質回答和答主還可以通過種種方式進行知識變現。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部分自媒體在未經答案作者授權的情況下違規轉載其原創內容、外部網站直接進行盜版等情況。以知乎為例,探討當下知識問答社區的版權保護問題,對於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完善版權法規有著重要意義。

一、知乎版權侵權現象概述

知乎擁有著海量用戶,截至2018年8月,知乎註冊人數已經超過2億人。這樣一個流量驚人的社區,每天都會產生無數版權內容,同樣,版權隱患也隨著用戶與回答的不斷增多慢慢顯露出來。目前,知乎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內部不規範轉載

在知乎網站內部,用戶在進行回答問題、發布專欄文章時,如果使用了他人作品,則需標註"引用"格式,並在引用內容前面標註原作者姓名、原出處、原文連結,不經過許可不可以進行演繹修改。如果引用字數超過42字卻沒有標註"引用",則該回答則為不規範轉載。知乎目前對於內部不規範轉載控制較嚴,版權中心接到舉報後進行核實並將答案設為待修改狀態,而對於多次不規範轉載的用戶,則採用禁言、封號等方式處理。

2. 外部網站侵權

2019年1月至今,根據"知乎版權"發布的數據可知,知乎版權保護團隊微信投訴212條、新浪微博投訴45條、網站侵權投訴54條。

在微博中以"知乎"為關鍵詞進行用戶搜索,存在著大量以"知乎"為ID名稱的用戶,不乏粉絲過萬的大V。這些博主長期以文字、截圖等形式,未經授權轉載知乎站內的回答,積累粉絲群;或者將軟廣偽裝成知乎答案進行微博營銷,獲得商業收益。2016 年 10 月,知乎將微博營銷號"知乎大神"註冊人阮某以及與該營銷號有緊密聯繫的深圳蜂群互動有限公司一併告上法庭,這一營銷帳號就是典型的侵權代表。

微信公眾號也成為了侵權的重災區。由於微信公眾號數量大、質量良莠不齊,很多推送無法得知來源,申訴過程也十分繁瑣,儘管知乎針對微信公眾號侵權採取了一定手段,但是各種洗稿、抄襲等事件仍有發生。還存在著百家號、搜狐專欄等知名抄襲知乎優質回答、或通過未經許可直接轉載,侵犯原作者權益。

二、知識版權社區的版權保護現狀

知識共享社區的侵權事件多發且常見,但是很少真正採取法律手段捍衛自身利益。這樣的局面,一方面與用戶版權意識不高、而維權成本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知識共享社區缺少一個明晰的規章保護制度、版權保護體系等有關。

1. 維權成本較高,侵權門檻低

在知乎社區中,經常能夠在答案結尾看到兩個字——"侵刪",也就是侵犯版權則立刻刪除的意思。這些答案往往引用了他人的文章片段、攝影內容等等,即在無轉載許可的情況下採用他人擁有著作權的原創內容來豐富自己的答案,儘管二次傳播者並非用於獲利,但仍舊造成侵權行為。

同時,被侵權者,即版權主體,也往往並不會採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護,而是採取溝通刪除、下架、舉報封號等手段來維權。一方面,是由於侵權者大多是個體,並非出於商業目的進行侵權,而是出於興趣、點擊率等等,賠償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侵權主體數量龐大,網絡的匿名性也使得被侵權者難以進行追蹤,而知乎的"匿名模式"則更是加重了尋找侵權者的難度,因此,一部分被侵權者也只能選擇放棄,甚至一些作者都發現不了自己被侵權的情況。

上述情況為站內侵權,還有一種情況,則是知識共享平台中的付費內容被盜版出售,即站外平台侵權。在淘寶中進行搜索,即可發現商家出售各大知識平台付費課程學習,如一堂費用為19.8元的"知乎live",在淘寶網中往往賣到5.18元甚至更低。盜版者購買知乎live課程並進行盜錄,通過淘寶頁面發起購買連結,並且附上微信號、QQ群等聯絡方式,不斷擴大客源。一次購買,多次盜版分發,這樣的盜版產業鏈已經形成,很多付費課程的盜版連結月銷量都可達到500以上。

2. 社區內部缺少完善的版權保護體系

作為一個知識分享平台,內容便是其立身之本,知乎為了保護創作者及其權益採取了相應措施:知乎團隊和微信官方建立了侵權內容快速處理通道,且複製知乎上的用戶回答,粘貼處會顯示"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而針對盜版出售,知乎Live"與閒魚、網盤、淘寶等平台合作建立綠色投訴通道,對侵權內容進行主動篩選並督促下架。"知乎"也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合作,明確平台用戶的版權歸屬,並快速獲得作品等級證書,目前已有近 1500 部作品完成了版權登記。

然而,由於缺少一個完善的內部版權保護機制,即便採取上述措施,相關盜版、侵權也屢禁不止,淘寶上用"Live"這一關鍵詞便可輕鬆獲取很多盜版內容。知識問答社區內部很難形成有效的版權監管機制,讓所有知識問答社區聯合起來制定統一的版權管理政策也不具有可行性。種種版權隱患一直存在,為了保護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完善用戶相關權益,以實現雙方的利益平衡,逐步建立適宜的版權保護機製成為當務之急。

3. 社區外部缺少政府有力監管

版權隱患,除了用戶與平台都有一定影響以外,我國版權法的不完善以及政府監管力度不嚴也需負責。以知乎為例,"維權騎士"組織,即源於知乎上一次由原創作者公開發起的原創維權代理競拍行動,是由當時一起參與維權使者行動的六位朋友組建起的一家為中國原創者提供有效、便捷的版權管理和保護服務的網站。然而,這類代理維護版權的第三方機構,在知乎平台無法形成統一有效的監管,這和國家沒有完備的版權管理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只有真正建立起政府管理的版權部門,儘快完善懲治知識問答社區侵權問題的相關政策,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這一問題的發散。

三、知識版權社區的版權保護建議

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領跑者,知乎也應在版權保護方面帶動全行業的發展。從技術、到意識,再包括政府外部的監督與管理,都與版權保護髮展息息相關。

1. 加強版權保護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即以一定的計算方法,來對數字內容進行保護,其內容主要包括、數字內容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數字版權的權利描述及控制等。控制未授權的複製行為、限制未經授權的傳播、以及對於數字版權侵權行為的取證與界定,都是目前版權保護技術要注意的方面。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網絡資源的上傳、下載、轉載、直播、點播、連結、聚合、雲訪問等操作行為的權利性質在版權法中並無明確的界定。

採取技術措施對於版權保護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開發出一套能夠防止用戶非法傳播知識問答社區用戶信息的技術,成為知識問答社區平台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相應的技術措施需要適度而為。如果技術措施過於嚴格,會降低用戶對於其使用的興趣,進而影響知識問答社區的發展。

2. 建立平台內部監管機制,豐富用戶維權手段

平台內要建立版權保護機制防範原創內容遭到侵權,以及被侵權後進行及時申訴與維權。知乎這樣的知識分享社區,每天都有大量的內容生產,從用戶個人來說,第一不易發現侵權行為,第二是收集侵權的證據、提起訴訟等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巨大,維權的難度非常高。向知乎社區的版權部門提起申訴,是用戶在平台內發現侵權行為的一種版權保護方式。知乎目前的版權團隊為之乎用戶們提供著版權保護,除了原有的版權中心以外,還增加了版權服務權益,一級以上用戶便可使用,擴大了知友維權的範圍。

從知乎版權官方帳號給出的一周數據來看,不規範轉載、侵權舉報占了其工作量近40%,版權問題頻發,其中包括外部網站(新浪微博、網站)侵權及內部侵權等。目前,知乎版權團隊已經與包括今日頭條、網易、阿里巴巴、鳳凰網、搜狐、ZAKER 等在內的平台等達成了合作,簡化了投訴流程,縮短了處理時間。

但是,由於網際網路平台對於版權的保護力度不一。也會出現侵權內容所在平台不配合、或者投訴材料複雜的情況。而最終投訴是否成功、是否按照用戶要求刪除侵權內容,也是由於侵權所在內容平台來決定,這也為用戶維權路增加了很多阻礙。

3.相關部門制定決策,保護版權內容市場

完善知識問答社區版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政策是解決侵權問題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建立起國家級版權管理部門,儘快完善懲治知識問答社區侵權問題的相關法律,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這一問題的發生和擴散。

由於網絡平台的流動性、免費性和匿名性,用戶無法準確追蹤侵權行為,同樣,單單依靠平台自身的力量制定統一的侵權問題管理辦法也並不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國家版權管理部門完善懲治知識問答社區侵權問題的一系列政策,積極完善相關法規,對各類平台實行統一監管,凈化網絡環境,也讓知識問答社區不再因侵權問題頻發而亂象叢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yRZHW4BMH2_cNUgP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