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是一檔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傾訴節目。孩子有什麼心裡話都可以藉助這個平台向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
柔媽建議家長可以多觀看這檔節目。從傾聽別人家的故事來分析自家的親子關係。
其中有一期節目是這樣的:
01
一個初一的女生,緩緩地走向述說天台。台下有全校的師生和她的爸爸。
女孩很緊張,緊張到手不停地揉搓衣服。女孩鼓起勇氣面對幾千人講述了自己和父親的矛盾。
女孩從小酷愛看書,在小學三年級開始手寫小說,自今已經完成了56本小說。
女孩的文科成績很好,但理科成績卻很不理想。
一次放學路上爸爸發現女兒書包里寫的小說,非常生氣。
再加上女兒的數學成績又一次墊底,爸爸一氣之下把她的56本小說全部撕掉。
當女孩講述到這裡的時候,台下的師生非常驚訝,爸爸也露出內疚的神情。
此時女孩已經豪豪大哭,很顯然爸爸怒撕小說的行為嚴重地傷害了女兒。
02
這是56本小說啊,這裡記錄了女孩的多少成長曆程?
記錄了女孩的多少人生感悟?
記錄了女孩多少美好回憶? 就在一瞬間沒有了。
喜歡寫小說是女兒的愛好,長大成為作家是女孩的夢想。
爸爸撕掉的不是56本小說,而是一個女孩的夢想!
在家長看來,她寫小說就是不務正業,她把小說放在書包裡帶到學校就是偏離了自己的軌道。
理科成績補不上去,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不會有好的工作,將來就不會有出息。
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出在寫小說上。爸爸認為只有撕掉她的小說,才能讓她收收心,把數學成績補上去。才能把她的作家夢連根拔起。
03
柔媽認為這個家長的行為過激。當時的舉動一定很衝動,不理智。
爸爸的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把精力用在學習上,課餘時間補補偏科,爭取考個好的大學。
可是不當的行為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女孩對於爸爸的行為十分反感,以至於很長時間都不理會爸爸。
數學成績更是一塌糊塗,很長時間女兒故意跟爸爸作對,就是不學習數學。
你看,家長的不當行為後果有多嚴重。
04
柔媽認為,
孩子能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理想是個高興的事情。
比起有的孩子悶著頭過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知道為什麼活著,要強百倍吧。
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應該尊重而不是阻止。
或許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是考大學。
這話沒錯,但換一種處理方法或許效果就不一樣哦。
05
家長完全可以把孩子的愛好變成學習的動力。兩者之間並不衝突,處理恰當完全可以兼顧。
柔媽認為,家長按照以下幾點冷靜處理,效果肯定不一樣。
1,尊重孩子的愛好,理想。
家長懂得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家長。爸爸媽媽要肯定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了,後面的事情就好處理了。
2,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
家長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弊,不要把孩子當成小孩,其實道理她都懂。
告訴孩子考大學也是實現夢想的一個重要環節,不是不支持她的夢想,而是合理的安排時間,考上大學才能離夢想更進一步。
3,和孩子一起商議計劃。
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數學成績提高多少,允許她寫小說多長時間。
把愛好變成動力,而不是直接把愛好抹殺掉。孩子的激情沒有了,家長不更被動嗎?
在這裡,柔媽希望家長不要被成績迷了雙眼,不要被考大學沖昏頭腦,對孩子的問題一定要理智分析,處理。
不是一時之氣傷害孩子。任何時候家長都要冷靜,再冷靜。總有辦法。
關注柔媽教育心法。你所關心的兒童心理學知識,青少年心理學知識,親子溝通術,家庭教育,性格發展,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柔媽國家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工作多年,擅長家庭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有需求可以私信於我。育兒的路上有柔媽陪伴,不再迷茫與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