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傢伙聊一個比較俗的話題,「賺錢的門道」!有句老話說得好,「一文錢憋倒英雄漢」,無論是什麼人,只要生活在社會,總離不開一個「錢」字!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愛不愛看武俠小說,或者是古裝的電視劇。先說當代青年的十八般武藝,甭管是天文、歷史、藝術、文化,還是修車、打蠟,這全是謀生的伎倆。如果回過頭來看看小說、電視劇,其中的大俠走南闖北、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瀟洒自在,可就是有一個疑惑始終弄不明白也說不通,就算是武藝高強的俠客,他基本也都是平頭老百姓,可按照小說里描繪的這些大俠,總有花不完的錢,買東西隨手就是一個金元寶、金葉子,上客棧吃飯,往這一坐,一拍桌子「上好的女兒紅,5斤滷牛肉」。
按照影視劇或小說中的形象來看,這大俠們都了不起,既不用上服老母頤養天年、也不用下教孩子學文習武。有人說了古代俠客乃至各大門派都沒有經濟收入,就是一腔熱血走江湖。您要是這種心態李夫子得提醒一下,估計你讓電視劇騙得不輕。給各位小夥伴先糾正一個錯誤,俠士,乃至武俠世界,甚至真實歷史上的門派,都不一定像電視劇裡面描述的那麼闊綽,相反他們經常會因為沒錢而苦惱,哪怕是江湖上知名度很高的門派,也曾有「為五斗米而折腰過」。
那就拿金庸筆下的華山派來說,華山派何等威嚴?五嶽劍派的替補聯合主席,掌門是江湖上響噹噹的「君子劍」,然而岳不群領導下的華山派差點就瀕臨破產。在小說裡邊有一回岳不群打算領著一眾徒弟們出山去福建,剛一出門就讓老闆娘寧女俠潑了冷水,「從這兒到福建萬里迢迢,咱們哪有這許多的盤纏?莫不成華山派變成丐幫一路乞食而去嗎?」堂堂華山派掌門人,不僅威嚴響噹噹,窮也響噹噹,出趟遠門連路費都沒有,還讓老闆娘操心,從這個角度看就實在刷新了我們的世界觀。
影視劇中大俠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劫富濟貧」,武俠小說有沒有這樣的情節?也有。神鵰大俠楊過就干過偷盜的事情,不過在他們眼裡頭,行俠仗義,不算敲詐,偷盜都不算,這應該是「打土豪鬥地主」,此時的俠不在以武犯禁,而是「以盜生財」,怎麼以道生財呢?楊過有一次偷了一個貪官4000兩銀子,拿出一半來救濟百姓,另一半當然就是收到自己腰包里了,畢竟乾的是有風險的買賣。不過這樣的事兒只能出現在小說裡邊。
4000兩銀子,這在當年是巨款!《神鵰俠侶》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北宋末年,根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裡面詳細記載了當時米價和白銀購買力的標準,如果把當時這一兩換成現在人民幣的話,大概能換多少錢?少說也得有個500~1000塊錢人民幣的區間。那麼4000兩銀子是多少呢?按最高的算大概400萬人民幣。一次搶劫又得了劫富濟貧的好名聲,又自己一夜之間凈賺了200萬。看似傳奇,實際上有不少漏洞存在。你就說幾百斤的銀兩運走,在躲避官府的追捕,銷聲匿跡。真實歷史上的俠盜,你一個人幹不了這事!回過頭來,小說畢竟是小說,有虛構的成分在,傳奇被誇大也實屬正常。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大俠們又是怎麼樣的呢?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講過一位叫「郭解」的俠客,「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索隱案,謂亡命也。」什麼意思呢?說起郭解的來歷可能讓各位失望了。比起書里的大俠楊過,這位被正史記載的遊俠郭解,看起來像個黑幫老大,雖然被記載在遊俠列傳上,但他做的事一點也不像俠客。郭解正當年輕的時候經常好勇鬥狠,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動手殺人。不僅如此,為了賺錢,搶劫、藏匿逃犯、私鑄錢幣、倒賣文物等等違法犯罪的事都乾了個遍。
這在現代哪是大俠,這早是一個在逃的通緝犯了。雖然歷史在變遷,可古代的朝廷遇到這種糟心事,照樣和我們一樣同仇敵愾。郭解無法無天的行為很快就傳到了當時的皇帝漢武帝的耳邊,漢武帝那是什麼人?我這大漢朝怎麼能容忍這樣的人撒野呢?倒霉的郭解也沒想到他就惹了皇上,結果還真的被官府通緝了。只不過他走運,趕上漢武帝大赦天下,這才逃過一劫。後來隨著年紀大了,開始檢點自己,也算干點俠義的事。
也許有人不服,要說道說道,功過哪能相比?就說這郭解能算俠嗎?劫富濟貧也就算了,他乾脆就是入室打劫,得來的都是贓款,跟強盜有什麼區別呢?但是司馬遷先生覺得算,他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在司馬遷的眼中,雖然遊俠們有時候行為不檢點,不受控制,但拋開這些對底層人們的刻板印象,他更看重俠士們一直被我們所傳揚的品質,言必信、行必果、信守承諾,扶危救困,說到底,這也是普通老百姓們喜歡大俠的原因。
郭解這樣的遊俠是被太史公司馬遷貼過藍V認證的正牌俠客。有人說了,司馬心還懷揣著遊俠傳奇的浪漫主義情懷,有著一顆文藝的心。然而世道險惡,偏偏還有這樣一類的「偽俠」,騙的就是那些崇拜俠客、追求浪漫主義的小青年。《儒林外史》就記載了這麼一個好玩的故事,說有這麼一個大俠,自己起個名叫「張鐵臂」,他很厲害,胳膊是鐵的,手臂強壯到能在上面行車,有一個大戶姓婁,婁家的兩位公子被張鐵臂給嚇得一愣一愣的,這婁家的兩位公子很崇拜遊俠,就把張鐵臂養在家裡邊了,奉為座上賓。
有一天夜裡,張鐵臂從婁府的屋檐上跳下來,渾身是血,手裡還提著一個包裹,把婁府的眾人嚇了一跳,這包裹裝了什麼?沒人想問、也沒人敢問,張大俠說了,包袱里裝的是他仇人的人頭。大仇得報,他只要再去報一個恩,就能徹底了結心愿,到時候就能安安心心的報答婁家公子的知遇之恩。可報恩得需要錢,這張大俠沒錢,但婁公子有啊,他們覺得應該幫助張大俠,於是就給了張鐵臂500兩銀子。張鐵臂留下人頭,拿了錢就走人了。婁家公子就在家等著了,這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張大俠一直就沒再回來。倆公子最後把裝人頭的包袱打開一看,好傢夥,裡邊是個豬頭。對,騙的就是你們這幫豬頭的錢。
也許張鐵臂稱不上什麼大俠,而且還是小說人物,不足以當真。不過作者吳敬梓先生揭露各種人性的故事,其實正是映射了當時的真實社會情況,也包括了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別的先不說,就算到了現代都會出現類似的情節。比如您到了襄陽,當地正修郭靖、黃蓉的塑像,這明明是小說人物,怎麼就樹碑立像呢?可能跟當地的旅遊也有關係,跟功夫傳承、掌門人信物等等沒有什麼關係。
對俠的崇拜自古都有,而這一點恰恰被信息封閉、難辨真偽的古代江湖人所利用。混黑道的俠客,說白了其實就是吃青春飯,拿自己的生命在刀尖上跳舞,所以比起做殺人越貨的勾當,稍微有點正能量的俠客,還是會選擇做個無公害老百姓,幹個正當的買賣。在這些混跡江湖的俠客里,有一個人混出了名堂,靠本事賺了錢,也迎來了名聲。這就是形意拳的創始人「李飛羽」。李飛羽,字能然,又叫「李洛能」。他在當時江湖上的地位和八卦拳的董海川、太極拳的楊露蟬並列,是為三大武林宗師之一。可是您知道他靠什麼養家餬口嗎?學成武藝之後給當時的四大富商之一,太谷縣的鄉紳盂孛如當護院,什麼叫護院呢?其實就是保安,按現代話說類似於富豪的保鏢!
但是堂堂的大俠,後世尊稱的宗師,怎麼就給人當起了看家護院的打手呢?不是職業歧視,實在是大俠給土豪當保鏢,名聲容易被搞臭!但後世也有人提到過,護院工作壞有壞的地方,但好也有好的妙處。你比如說護院者本身,名為護院,乾脆就只護個院子,既不替主人隨意打人,也不管家裡發生什麼事,管什麼呢?就管那些個不知深淺的小肥賊,不過捉到了也就是教育教育,不會深究!但李飛羽就比較耿直了,有一次來個楞頭青,仗著自己有些武藝,潛到了孟家的宅子裡,想要混點油水!沒想到李飛羽武藝高強,小毛賊一看事情敗露,趕緊跑吧。誰知跑也沒跑掉,硬是讓李飛羽給追了回來,還狠狠地打扒下了。
後來的李飛羽名聲大振,他很重視像盂孛如這些上層人士的力量,通過各方斡旋,大力傳播形意拳、廣收弟子。就像咱們今天有些雖然排不上主流,但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他們的傳承人也會通過上綜藝節目來為這些文化造勢。這樣看來在富商府底下謀生,也許李飛羽本來就志不在此,而是另有所圖。不過都快200年過去了,誰又能真的搞清楚呢?不過話說回來,那就是個工作,誰關心這個,大家都得活著。
聊完了古代大俠們的「掙錢之道」,李夫子再講一講古代的江湖門派是如何自負盈虧的。作為武俠小說里江湖的第一大門派「少林寺」,除了武功絕學比一般的門派多了不少,它的經濟實力也是首屈一指。少林寺能有自己的財庫,與其說是富商顯貴們求神拜佛的時候送來了不少香火錢,更關鍵的是他們抱上了官府的大腿,成為古代版的「事業單位」。自東漢引進佛教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的王朝重點扶持佛教,讓他們建設寺廟,甚至有的皇帝身先士卒,自己就當了和尚。
既然都成了忠實會員了,也就得交點會費,其中最誇張的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按理說為了引導和教化百姓們的思想,古代的統治者們花錢贊助出家人開這個佛寺,本來也是無可厚非。可是梁武帝蕭衍他是整天沉迷在佛文化里。唐朝詩人杜牧有句話,專門來描述當年寺廟之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史·郭祖深傳》中記載:「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可見當時的僧侶們個個都是不差錢的主,由皇帝加盟贊助,還用擔心經濟問題?在蕭衍的帶動下,上至滿朝文武,下至黎民百姓,尊佛崇佛的風氣很快盛行開來,到了這個地步,蕭衍還是嫌不夠,不僅跟著少林布道的達摩祖師問禪,甚至直接去「同泰寺」出家為僧。這一出家不要緊,這讓朝中的文武大臣很為難,想讓皇帝回來,不能隨便回來,必須得花錢贖回來!又是捐錢又是湊錢,又是動用國庫,花費了4個億給寺廟。
當時來說,佛教文化的興盛,讓少林寺在歷代都受到了朝廷的大力的贊助。朝廷除了撥款之外,還送給少林不少土地,租給附近的農民種植,以收取田租,自己可以專心禮佛。到了現代,少林寺更是家喻戶曉,尤其是80年代拍的電影《少林寺》創造了電影史上的票房奇蹟!
歸根到底,古代的武林人士想要走南闖北、行走江湖,沒錢玩是不行的。俠客和門派都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神仙,只不過文人墨客們在書寫俠史,流傳俠義故事的時候,並不關心他們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只知道李白一首「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大氣豪邁,卻不知道窮到拿衣服抵酒帳時候的心酸。很多時候我們更願意看到大俠們仗劍江湖的傳奇色彩,可能也許就這樣才能忘掉他們疲於生活時候的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