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彎,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近,中國第一位實習女艦長韋慧曉做客央視《開講啦》。
節目已經播出立刻引發700萬網友關注。
韋慧曉的人生履歷充滿傳奇色彩,用網友的話說:「牛到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23歲華為就職,27歲獲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隨後以第一名成績被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錄取為研究生,28歲赴西藏支教,然後又成為中山大學博士。
當開始考慮博士畢業去向的時候,她了解到34周歲是特招入伍的最後期限,竟然放棄了數份高薪待遇,毅然選擇投筆從戎。
韋慧曉說: 這個決定沒什麼困難,入伍參軍一直是她心底的夢想,只不過來遲了十多年而已。
當初高考填志願時,她在「提前批」志願一欄鄭重填上的是國防科技大學,結果「人家在桂林和柳州就招滿了」。
這一次,她決定不能再錯過了。
自薦材料足足寫了兩百多頁,就是為了表達想成為一名現役軍人的強烈願望。
34歲,她終於接到入伍通知書,從此邁入軍旅生涯,選擇了成為人民海軍的一員。
有人說她,34歲才去趕末班車,早幹嗎去了?韋慧曉在現場回應說:
每個人對自己的認知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每個人都很早就能夠知道自己內心熱愛的是什麼,而我就是屬於比較後知後覺型的。
在外人看來,韋慧曉的這個轉彎過於任性,她放棄了當初朋友年薪百萬的邀請,放棄了導師推薦她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機會,而是選擇當一名又苦又累且有風險的軍人。
但是,她選擇的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最值得自豪的職業,所以儘管參軍後她經受了不少挫折和訓練的艱辛,但她無怨無悔。
有人說,人生有兩種活法,一種是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一種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就像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說過的: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而善於轉彎的人,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擁有開掛的人生。
轉個彎,讓自己絕境逢生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中總有挫折,但那不是盡頭, 只是在提醒,該轉彎了!」
懂得轉彎的人,即使身處逆境甚至陷入絕境,也不會悲觀絕望,更不會選擇放棄生命,當然也就能贏得絕境逢生、人生翻盤的機會。
曾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做個聰明的「懶螞蟻」》,文中講述了硬筆書法家張文舉讓人生轉彎的故事。
張文舉出身農民,從小就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著,每天堅持寫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後,他反覆修改,然後滿懷希望地寄往遠方的報紙雜誌。
可是多年努力,他的文字始終沒有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總編寫到:
看得出,你是一個努力和堅持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過於狹窄,生活經歷也顯得過於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一番話撥開了張文舉心中的迷霧,他決定放棄寫作,專注練習硬筆書法。
很多人都知道,張文舉現在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
記者們去採訪他,提的最多的問題是:「您認為一個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張文舉回答說:「一個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氣很重要,勤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捨棄、懂得轉彎!」
撒貝寧在《開講啦》曾說過:
既然知道不是一條大路通羅馬,那麼改變不了的事情為什麼要去糾結。選擇每一個彎路,接受每一個彎路,把每一個轉彎變成人生中的一道風景和值得珍藏的財富。
真的是這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彎路也算數。
學會及時轉個彎,逆境也能變成人生的機遇。
轉個彎,在揚長避短中彎道超車
《杜拉拉升職記》中有段很有價值的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的精力花在某些方面,意味著同時你放棄了另一方面。與其花很多精力去把弱項改造成強項,不如把這些精力放在發揮強項上,會有更高的投入產出比,這就是「揚長避短」。
轉彎意味著放棄,有時候這种放棄是為了作出揚長避短的選擇,從而讓自己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快,實現彎道超車。
網上曾報道過這樣一條新聞:
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上,25歲的哈爾濱姑娘張虹斬獲冠軍,實現了34年來中國速度滑冰金牌零的突破。
其實,張虹最初並非速度滑冰運動員,而是短道滑冰運動員。
當時在國內短道賽場,既有世界短道之王王濛,又有短道新霸主周洋,其他隊員想在短道滑冰項目上實現超越難度很大。
經過慎重考慮,張虹選擇了「轉彎」,到了速度滑冰訓練場。睿智的選擇和刻苦的訓練,最終成就了張虹速度滑冰中國第一人的殊榮。
張虹的轉彎無疑是成功的,這種成功得益於她對形勢清醒的判斷和對自己正確的認知,她明白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短板在哪裡,怎樣揚長避短。
如果當初她不選擇轉彎,而是安於現狀,就不會有後面的彎道超車。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一書說得好:「成功者儘管路徑各異,卻有一定之規,就是揚長避短。」
善於審時度勢,在轉彎中揚長避短,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我之所以能取得現在還不錯的成績,就得益於我當初及時的「轉彎」。
參加工作後,我被分配到辦案部門,主要干一些記筆錄、做內勤的雜活。但是工作之餘,我沒放棄在大學時培養的寫作愛好,時不時地在報刊雜誌上發些小文章。
三年後的一天,分管辦公室的領導私下問我,現在單位急需會寫材料的人,你是否願意到辦公室干文字宣傳工作。
我認真分析了自己的現狀,感覺在辦案部門雖然也能鍛鍊人,但我非法律科班出身,缺乏辦案經驗,想獨當一面恐怕還得多年熬。但如果我去寫材料,就有別人不具備的比較優勢。
經過慎重思考,最終我決定轉個彎,到辦公室搞起了文字宣傳。
及時轉彎加上我的勤奮,我不斷獲得更大的發展平台:逐漸在全省系統內小有名氣,獲得了業務專家、記功嘉獎等殊榮,並一步步走上重要崗位。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真正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起點,而是你人生中的每個轉折點,是你的轉彎力。」
認清自身優勢、抓住轉彎帶來的機會,你會看到更出彩的人生風景。
放棄,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堅持就是勝利」,但堅持一定能夠成功嗎?對於某些事情,半途而廢一定總是壞事嗎?
在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里的牆》里,有段話我特別贊同:
堅持不等於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棄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如果我們要成功,我們既需要勇于堅持,也需要勇於放棄。堅持或放棄都是達到目標背後價值的手段,看清楚你成功背後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
轉彎其實就是一种放棄,放棄做一件事,轉向做另一件事。是堅持還是轉彎,關鍵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你選擇的方向是對的,而且正是你自己喜歡的、有優勢的領域,那麼不妨堅持在這個領域深耕下去。
但是,如果這個領域不是你真心追求的,乾得很痛苦,那就不妨轉個彎,就像韋慧曉艦長那樣毅然從戎,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機會成本」,通俗的解釋就是:你做了什麼,就值什麼。
對待機會成本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智慧和層次。
從以上選擇「轉彎」的三種情形來看,他們不在不該做的事情上耗費精力,而找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去做,機會成本低,無疑是睿智的選擇。
盧思浩在《你要相信沒有你到不了的明天》中說:「 人生是一張單程票,無法回頭但是可以轉彎。」
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不會轉彎的人。善於轉彎,你將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看其文章中的演講內容,請戳下方。
https://www.ixigua.com/i673990310887843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