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使用指南,你用對了嗎?

2019-12-25   愛寧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油為先。」那麼,常吃的食用油到底哪種更健康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因為不管哪一種食用油,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食用油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關鍵要看我們如何科學用油!

成分:食用油里都有哪些成分?

食用油主要是由甘油和各種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而脂肪酸又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用油中還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健康的主要元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我國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攝入量應占總能量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總攝入比例應接近,三種脂肪酸比例大概在1:1:1左右。

動物油和植物油的區別

01動物油

如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等。

動物油(除了魚油)含飽和脂肪酸較多,富含膽固醇,容易沉積在人體血管動脈壁上,造成血管粥樣硬化,長期吃會增加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類疾病的患病風險。原則上動物油應該少吃。

02植物油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欖油等。

植物油富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也就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植物油成了人們的主要食用油。

怎樣選擇食用油?

市面上的食用油品種繁多,除了風味不一,最大的差別在於所含脂肪酸的種類和構成比例的不同。

01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幾十年研究的觀點中指出,飽和脂肪酸是壞的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高血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關係密切。

但是近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和心血管疾病並沒有直接聯繫,不過絕大部分研究中將飽和脂肪酸換成不飽和脂肪酸後,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更小。

02亞油酸和油酸

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之一,能起到降低血液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高含量代表:大豆油、葵花籽油、核桃油、芝麻油。

油酸是一種單不飽和Omega-9脂肪酸,對軟化血管有一定效用,在人和動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高含量代表: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

綜上,我們在選擇食用油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用油。

常見的食用油

01大豆油

大豆油一般有輕微豆腥味,熱穩定性較差,加熱時易產生泡沫。大豆油亞油酸含量豐富,能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大豆磷脂,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大豆油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8%,所以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質食用油。市場上銷售的大豆油很多都是轉基因原料,關於轉基因食品,目前尚有爭議建議慎重選擇。

02花生油

花生油,色澤清亮透明,氣味芬芳可口。花生油中含有40%單不飽和脂肪酸、40%亞油酸和少量α-亞麻酸,不易氧化。此外,花生油中還含有磷脂、甾醇、維生素E、麥胚酚、膽鹼等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成分,其中鋅的含量也是食用油類中最高的。花生油多為壓榨法生產,比較環保、安全,對人體有益。

03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可以顯著降低膽固醇,有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強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有研究指出,高油酸的葵花籽油能影響血液中的脂肪,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

04菜籽油

菜籽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種實,一般會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菜籽油是一種芥酸含量特別高的油,芥酸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和使心臟受損目前尚有爭議,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還是應當注意少吃。

05芝麻油

芝麻油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高達44.7%,高於萊籽油和花生油。芝麻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軟化血管,保持血管彈性。芝麻油還含有卵磷脂,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06玉米油

玉米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5%,主要是油酸及亞油酸,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且含有鉀、磷脂、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玉米油中的甾醇、卵磷脂都是十分重要的營養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07橄欖油

橄欖油可以稱為最健康、最有營養的「植物油皇后」。它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有70%以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植物抗氧化物,消化吸收率高。單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而且可以升高「好膽固醇」,從而能防止人體內膽固醇過量,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缺點是在高溫下,橄欖油的植物抗氧化物會遭破壞。

08調和油

調和油主要是根據使用的需要,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和油多半是選用精鍊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為主要原料,經過技術調和之後而成。從營養學角度來看,調和油可以解決部分人長期食用單一脂肪酸的問題,這種做法是合理的。但是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依原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一些價格偏低的劣質調和油也存在一定的質量隱患。

學會科學用油

食用油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營養調味品,雖然選擇好的食用油對健康是大有好處的,但是合理的科學用油才是健康的關鍵!

01合理控制食用油的用量

用油炒菜可以使菜色澤鮮艷、味道鮮美可口、促進食慾,故許多人喜歡炒菜時多放些油,但是油脂攝入過多可導致肥胖,並使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升高。因此,日常飲食應以「清淡少油」為宜,切不可盲目地追求美味而過多地放油。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每人每日的食用油量為25-30克。如果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建議每日用油量在25克以內,建議家庭中可以選擇帶有刻度的油壺來精確掌握用量。

02吃油不必太「專一」

每一種油都有不同的營養成分,長期食用一種油會使吸入的營養成分過於單一。因此,最好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隔一段時間換一種油,才能保持均衡的營養,保障身體健康。

在挑選食用油上保持「三心二意」的態度,經常更換才是聰明的做法。另外,絕對不吃動物油也是不對的,在控制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對人體也是有益的。

03食用油切忌高溫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高溫油破壞了食物中的營養素,還會產生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反覆油炸(回鍋油),油脂反覆氧化裂變,對健康的傷害更大。正確的做法是應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食用油,並馬上開始炒菜,不用等到油冒煙。

另外不同的油適合不同的烹調方法。葵花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煙點較高的這類油能承受高溫,因此適宜用來煎炸烹炒。

像亞麻籽油、橄欖油等煙點較低,高溫下容易被破壞,適合於製作沙拉和涼菜。香油是我國常食用的油品,沒有被精鍊過,一般不耐高溫,適用於涼拌菜的調味。

04食用油的儲存

食用油長期放置,其中部分脂肪酸會分解成有害物質,對人體無益。

最好買小容量桶裝油,現吃現買。儘量避免購買散裝油、非正規渠道的油、以及標識不全的油。購買時看清日期,要挑選最近生產的。食用油儲存也有要求,不要放在窗口旁和灶爐旁,在高溫和陽光直射下,油脂的氧化反應會加快,容易產生「酸敗」現象。所以儲存時要放在低溫、陰暗處,避免陽光直射。

來源:北京老年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