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馬雲的在線銀行正在引領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以改變向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方式,旨在幫助解決困擾中國數十年的信貸瓶頸。
以下是翻譯內容:
通過使用實時支付數據和能夠分析3000多個變量的風險管理系統,馬雲成立四年的網商銀行已經向近1600萬家小企業發放了2萬億元的貸款。借貸者只需在智慧型手機上輕敲幾下就可以申請貸款,一旦獲得批准,幾乎可以立即收到現金。整個過程耗時3分鐘,沒有任何人類銀行家參與。目前的違約率約為1%。
金融技術的繁榮曾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市場,現在這種繁榮正在改變銀行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企業之間的互動方式。隨著網商銀行及其同行處理來自支付系統、社交媒體和其他來源的大量新數據,它們對較小的借貸者越來越感到放心。此前,銀行會選擇規避這些小借貸者,而更青睞國有巨頭。
中國GDP約13萬億美元,非國有企業(主要是小企業)貢獻了約60%的增長,僱傭了80%的員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 LLP)駐香港負責銀行和資本市場的高級合伙人包凱(Keith Pogson)表示:「中小企業實際上是經濟的鍋爐房。過去,銀行認為這個領域風險太大。但現在他們在運行自己的模型,計算出其中的風險,這讓他們感覺更放心。」
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大中華區金融服務聯席主管盛海諾(Cliff Sheng)表示,中國正迅速成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發放貸款的世界領導者。他說:「我們的法律框架和監管環境較少涉及隱私問題,這使得我們更容易生成大量數據,從而提供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測試平台。」
中國銀行業一個獨特的信息來源是政府管理的社會信用體系,該體系正在全國各地的城市進行測試,作為獎勵善行和懲罰不當行為的一種方式。網商銀行行長金小龍最近接受採訪時提到一種可能的情況,一位小企業主的社會信用評分可能因未能歸還借來的雨傘而下降,他會因此發現更難獲得貸款。
但最大的數據寶藏可能來自支付提供商,比如馬雲啟下的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螞蟻金服是網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在獲得借款人的授權後,網商銀行會分析實時交易,以了解資信狀況。例如,零售商旗艦店的顧客付款下降可能是個早期跡象,表明該公司的前景以及償債能力正在惡化。
更多信息意味著,網商銀行的貸款批准速度比傳統銀行快4倍,後者通常會拒絕80%的小企業貸款請求,並至少需要30天來處理申請。此外,網商銀行每筆貸款的運營成本約為3元,而其傳統競爭對手的運營成本為2000元。
去年盈利6.7億元的網商銀行並不是唯一一家利用科技提振小企業貸款的銀行。騰訊和平安保險集團的子公司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而建行正在大幅提升其在該領域的業務。
這家中國第二大銀行在去年9月份推出了一款手機應用,可以在兩分鐘內處理高達500萬元的貸款申請。建行去年將其小企業貸款增加了51%,比該行業增長速度快了一倍多。建行對一年期貸款的平均利率為5.3%,略高於基準貸款利率4.35%,並表示違約率僅為0.3%。
建行駐北京市高管稱:「只要你能控制風險,這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我們在過去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壞帳率高達8%。但現在我們又回到了遊戲中。」
儘管控制違約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但所有跡象都表明小企業貸款業務將繼續增長。今年2月,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呼籲國有銀行今年至少將小企業信貸增加30%。中國國家金融和發展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8000萬家小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二無法獲得貸款。
曾平恩在杭州開了一家摩托車店,年銷售額約120萬元。在允許銀行訪問了他店鋪的交易數據後,曾能夠通過小額貸款滿足短期現金需求。曾平恩說:「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當時沒有任何銀行會批准我的申請,而現在我可以隨時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