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最原始的鳥類化石 曾經生活在恐龍時代

2019-11-16     技術力量

日本發現最原始的鳥類化石

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今井拓也博士團隊在福井縣勝山市附近的採石場發掘出一種原始鳥類化石,這種鳥生活在大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大小和一隻鴿子差不多,有灰色和棕色的羽毛。科學家稱,它可能會搖尾巴,甚至可能拍打翅膀。

名為Fukuipteryx prima的骨頭被發現被深深地埋在岩石中,時間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早期。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鳥曾經生活在河流和溪流旁,可能被翼龍和恐龍捕食。

Fukuipteryx prima化石

物理分析顯示出這種鳥與始祖鳥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例如大的叉骨,未融合的骨盆和類似的前肢。不過,它的椎骨融合成三角形板,用以支撐尾羽,這是現代鳥類的基本特徵,在其它早白堊紀鳥類化石中卻沒有發現,比如曾經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隻鳥類的始祖鳥。

Fukuipteryx prima的三角形板椎骨

今井博士的團隊認為這種三角形板椎骨與飛行無關,而是在進化過程中尾巴縮小產生的副產品。科學家們相信它可以飛,但是不如現代鳥類熟練,可能會滑行或短距離飛行。

儘管它的尾部更加現代,但研究人員將Fukuipteryx prima定位為 「僅次於始祖鳥之後的第二大原始飛行恐龍」。

Fukuipteryx prima的三角形板椎骨

從德國南部的侏羅紀晚期岩石和中國東北的白堊紀早期岩石中的化石證據顯示,早期始祖鳥的尾巴很長,Fukuipteryx prima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尾巴更短。

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將最早鳥類的化石記錄擴展到了日本白堊紀早期。始祖鳥生活於約1億5千萬年前晚侏羅紀,化石分布在德國南部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之前,原始鳥類化石僅出現在中國東北的熱河生物群岩石層當中,熱河生物群當中的生物生活於白堊紀早期生態系統中。

自從150多年前首次發現始祖鳥以來,關於它究竟是恐龍還是鳥就一直處於辯論的中心。一些科學家堅稱該生物只是另一隻羽毛恐龍,但別的科學家則說這是第一隻鳥。最近的研究則證明,始祖鳥介於兩者之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cEYe24BMH2_cNUgML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