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會突然懷念90年代的感情,那時總似乎愛情更濃、美人更美。
幽閉期間,心中莫名會升起一股懷舊情緒。翻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總給人一種很紅塵、很剎那的感覺。有時,它們極其慘烈,有時,又非常動情。裡邊的女性也很美,那種真正的美人,且美得千姿百態,雖不免仍有那個時代思想上、價值觀上的局限,但她們那一代的女性,正如現在這個時代的女性,也是有著很多身不由己和苦澀妥協的。
生命的輪,碾過一張又一張女人的臉,最終你會發現,人生如戲。
文 | 張月寒
小人物的爆發
看《三狼奇案》,覺得那種首尾呼應當真是很有力的。影片開頭,在片首曲的時候,放出他們三個男子結義、參加彼此婚禮和重要人生聚會的照片,讓你看到一種兄弟情和男性間的友誼。故事開端是展示他們最日常、最社畜不過的生活。
轟動香港的三狼案,是真實案件,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此案改編。你本以為見到的會是三個多麼喪心病狂、從童年就開始扭曲的殺人狂魔,但是,電影開頭卻是這三個最普通不過的社會人。
梁家輝飾演一個上班族男子,在辦公室里做各種雜務,平時處處受氣。他有兩個好朋友,結拜兄弟。一起貧窮著,各自在外人之間幫著充場面,相互照拂。鄭則仕飾演的是一個劇組化妝師,不知道為什麼,連同住的窮人鄰居都看不起他。這一段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又是因為刪節沒放出來。
影片高潮是他們三個綁架了老闆的兒子、平時一貫欺壓梁家輝角色的太子爺。下雨的樹林間,他們錯手殺了太子爺,後來發現他居然沒死,也索性連擊打帶活埋把他殺了。這一段笨拙,又恐怖。
香港早期電影,對那種性和暴力的展示,是非常原始又非常亞洲的。
我一直覺得雨是可以點燃某種最原始的罪惡的。人在這最暴虐又最自然的沖滌下,很多時候你的潛意識、你內心最想要的東西,才會真正凸露出來,它撕裂、張牙舞爪,將你內心拚命隱藏的醜惡,扒出來。
《三狼奇案》拍得最好的地方,是電影把他們三個小人物的悲劇,每一個人,都充分展現了。這些當然不能成為其犯罪的理由,但這些展示,確實夠真實,甚至可以說是誠懇的。茫茫世間,所有事情都保護不了他們,而只有他們三個人的友情,仿佛在不公的社會才牢靠些。看《三狼奇案》,你永遠不要指望像看美劇探案作品那樣足夠反轉、足夠懸疑。他們三個其實並不高明,只是一種市民的犯案,但香港這類市民犯罪傳奇之所以有其獨具的特色,就在於它的其貌不揚——大多數惡,都是源於一些最普通的土壤。
最後敗露,三狼在逃跑過程中,一個明明有機會先跑但也沒有撇下落單的那一個,這倒又凸顯了他們在危難中的友情,似乎是真的。
結尾,影片震撼之處,是這三個人死刑的過程用了較長篇幅展示,警世意義在沉默中爆發。然後,在你看過這麼慘烈的整段故事以後,又靜靜放上三個小孩在童年時結拜兄弟的場景。三個童真的聲音,更讓你對他們的結局唏噓。那句最普遍的「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在這裡顯現出一種異常的殘酷,他們確實信守了小時候的諾言,但是,可曾想過是以這種結局?
上班族女性
王祖賢鄭裕玲林憶蓮三個人主演的《打工狂想曲》,我覺得和亦舒的一些講述香港職場女性的小說有著相似的味道。
三個職場女性,在一間公司各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故事從她們早上上班的時候開始講起,三個人不同路線、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紛紛趕著那份工。到大廈了,客梯打死擠不進去,於是坐貨梯,但還是遲到。然後被老闆罵,被小頭頭擠,中午,一起在中環的噴水池邊吃午餐。這看似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職場故事,但有一天晚上,另兩人在陪王祖賢角色加班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工位下一大袋現金……
這似乎是每個上班族的終極夢想吧?突然有一天有很多錢,不用受氣了。鄭裕玲角色立即開始幻想自己從此住別墅養洋狗,往常欺負自己的老闆變成了自己的僕人,還極其殷勤極其周到。
這部電影輕鬆的地方在於它把每個人上班時的「氣」用詼諧的方式處理,雖然最終,錢財歸還,三人的生活多少被打回原位,但由於在這過程中她們分別用自己力量做了不同的打探、切入、主動,兩個人意外收穫了新的伴侶,林憶蓮角色本來的愛情關係也得到了改善。電影寓意似乎是每個人只要突破自己一點點,現在的困局就能被打破。你當然知道一切並不是那麼輕易的,可隔離期看這樣一部輕鬆又有美人的電影,心情也能放鬆不少。這部電影還讓人覺得,香港人似乎無論怎樣,遠處總有個加拿大。所有問題的答案,似乎都是加拿大,《富貴逼人》系列有一部是這樣,《富貴開心鬼》一家人死了以後都在想著移民的事。《打工狂想曲》中的王祖賢角色最大夢想是已經去了加拿大的男友可以接自己過去完婚,林憶蓮角色的男友也在考慮移民加拿大。但電影也借鄭裕玲角色說,加拿大其實也沒那麼好。
幻想中的愛情
《天若有情》令人感動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一個素不相識的英俊男子,願意豁出生命來救你,且又不求任何回報。這種單純的男女之間的吸引,而且如此具有排他性,現在還有嗎?
《天若有情》也真的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愛情:大煙、大火,爆炸,半夜去打劫蛋糕店,也只為給你過個生日。誰不想與那麼帥的人一起浪跡天涯、甚至逃亡呢?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極大觸到了女性軟肋。
越看這部電影,我越不由思考以前的愛情。以前,人需要在寒冷夜中電話亭,撥出幾個數字,才能觸到你想要的那個人。在黑暗夜中,只有你,路燈,和他(她)的聲音。如今,只需一個微信語音就能到達對方,但你卻沒有任何行動,因為太愛自己。
我們都是隨著歲月而越來越疏離的。被失望越多,心越堅硬,最終整個心像繭一樣。電影最後一幕,吳倩蓮一個人光腳在繁華的香港高速公路上跑著,我們對著演職員表哭成一片,卻儼然知道,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傳奇的愛情。
女性復仇
以前的香港老電影,特別大起大落,譬如林青霞演的一部《奪命佳人》。一個普通的良家女子,為丈夫貪污了公款,誰知陪他去泰國找親戚借錢的時候,卻被他臨時起意,在輪船上把她推落入海。
後來這個妻子,被路過的難民船隻救起,卻毀了容。回到香港後她發現丈夫不僅搭上了老闆的女兒,還漠視自己親身兒子,最終女主角的父親也被他害死。
這部電影首先將女主角的命運勾勒慘到極致,再用女性化魚死網破的復仇,達到故事的高潮。丈夫將妻子「殺死」,誰知,陰差陽錯她卻沒有死,又活過來,找他復仇。這個情節是不是讓你想起《妻子的誘惑》,然而,更早的情節其實在馮夢龍《警世通言》里就出現了。所不同的是,《警世通言》里妻子「復活」、有了新的比之前更高貴的身份後,只是小懲了丈夫一下,卻仍舊和他重新做了夫妻,並且一生幸福!
黃昏的時候,你有些憤怒,一個人沉浸在90年代的粵語歌曲中。
以前香港的很多電影都有著某種慘烈,讓你以為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愛就是恨,這世界只有一個選項。但當你真的步入社會,卻發現很多是那種溫吞的灰色,溫吞平庸的惡。生命的遊戲你玩了一輪又一輪,到底有沒有輸贏呢?你想,很多事情都是葬身大海。好多事情都沒有來,好多事情都沒有塵埃落定,這等待的過程,最教人痛苦。
作者檔案
張月寒
已出版散文集《一個人的喧囂》,長篇小說《花若瞳》。作品關注女性自我成長、情感困惑、都市心靈。
三聯生活周刊
個人公號:月寒輕話題(ID:zhangyuehan1214)
掃碼下單新冠特刊
「武漢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