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2020-03-16     慈懷文化

每天一本書


《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原著 | 西爾維亞·洛肯

解讀 | 阿九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現在是一個鼓勵展示自我的時代,那些性格外向的人總能獲得更多的關注,他們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在生活中如魚得水,這個時代好像就是為外向者量身打造的。


但世上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性格內向者,因為他們不善與人交往、不會自我表達、喜歡獨自一人,所以總給人一種孤僻、敏感、被動的感覺,但就像黑暗的背面是陽光一樣,內向者的這些缺點也構成了他們的優點。


這本《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就是幫內向者揚長避短,指引他們探索幸福的生活指南。


本書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是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權威分析師,她本人就是一名內向者,也曾為自己內向的性格而苦惱過,為此,她深入研究,發現了內向性格的優勢,並總結了一套發揮內向優勢的方法。


如果你渴望了解內向者的心理世界,請跟我們一起進入這本書,探索內向者的幸福之路。


謹慎與恐懼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朋友是內向者,你會發現,內向者特別謹慎,這種謹慎的性格讓內向者更容易感知和評估風險,也更值得信賴。


而內向者要想發揮謹慎的優勢,關鍵是要建立自信,為此,作者提供了三點建議。


第一,我們要了解自身獨特的價值,相信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只有當你相信你的價值,你才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要做到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第三,多去實踐,創造個人價值,可以從做好身邊的小事開始,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切,都會成就你強大的自信心。


其實,內向者謹慎的性格主要是因為,他們大腦中主管恐懼的部位:杏仁核更敏感,但遺憾的是,這也造成了內向者更容易恐懼的缺點。


身為內向者,作者也曾被恐懼折磨了很久,她畢業後,為了獨自創業,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雖然公司訂單在穩定增長,但她總是害怕創業失敗,沒有收入,她曾被這種莫名的恐懼折磨了很久。


為了幫助自己和他人走出恐懼,作者經過研究和學習,總結了一套應對恐懼的四步心法。


遇到恐懼時請深呼吸,深呼吸雖然簡單但有效,因為充足的氧氣能幫你快速恢復平靜;


然後直視恐懼,恐懼像龍捲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勇敢面對並體會它,能有效緩解恐懼;


你也可以換一種方法表達恐懼,比如,不要說:「我很害怕」,而是說「現在我有點激動」,這能削弱恐懼的勢頭,讓你不再自己嚇自己;


最後,引導恐懼,讓它去該去的地方,恐懼時不要被它吞沒,想想自己到底在怕什麼?並以此為動力,行動起來,什麼讓你恐懼,你就去改變什麼。


其實,恐懼只是我們在漫長歲月里進化出的一種情緒,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它能幫你識別危險,逼你學習成長。


所以,不要讓恐懼成為壓垮你的稻草,而要把它變成鞭策你的動力。



專注耐心和固執己見


在這個浮躁而喧譁的世界,保持耐心和專注已經越來越難,不過比起外向者,內向者抗干擾力更強,因而也更容易保持耐心和專注。


但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把它用在重要的事上。


善用專注力首先需要我們制定目標,並做好計劃,再留出專注的時間和空間,專心完成目標,當然還要避免干擾,嘗試集中處理信息,給專注工作留出整塊時間。


不過,一直保持專注和耐心會消耗很多能量,最好的辦法是培養一個好習慣,給大腦減負,讓改變自然發生。


那怎麼才能培養一個好習慣呢?


首先,你需要弄清楚自己的行為模式。


比如你想改掉吃零食的壞習慣,那麼就需要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吃零食,可能是你上班太累,所以下班回家,就習慣用零食獎賞自己。


同時,你要放棄已經習慣的獎賞方式。


比如,你知道吃零食不利於健康,每次吃完都會有負罪感,所以你應該放棄這種獎賞方式。


然後,搞清楚壞習慣的觸發機制。


可以從地點、時間、情緒等因素思考,比如你吃零食的觸發機制就是下班回家和疲憊不堪的情緒。


最後,用新的獎賞代替原來的。


比如,你可以這樣告訴自己,如果下班回家,那我就直接去浴室泡澡,如果感到疲憊,那我就去讀本喜歡的書。


通過以上方法,你就能逐步改掉壞習慣,養成新習慣,但一定要慢慢來,可以從微小的習慣入手,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


專注和耐心是很好的品質,但如果用錯了地方就會變成固執己見,內向者往往更固執,這會讓他們自我封閉、停滯不前。


所以為了走出固執,內向者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多學習和接觸新事物,並走出舒適區,有意識的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成為一個積極開放的人。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重複做什麼事,好的習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能根據書中的方法認真實踐,相信你也能因為自律,而活得自由。



獨立與逃避


獨立的人格就像一盞明燈,幫我們照亮前路,活出自我。內向者喜歡獨自思考,所以更容易養成獨立的人格。


而要想做到真正的獨立,一方面,你得實現外在的經濟獨立,養活自己才能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


另一方面,還要實現內在的精神獨立,你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依賴於他人,也不受限於他人。


但畢竟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在保持獨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要想把握獨立與親密之間的平衡,我們既要堅持自我,又要關愛對方。


比如,在相處時,主動表明需求,不讓對方猜。


在遇到問題時,不要逃避,而是共同尋找解決方案。當然,也別忘了給彼此留出獨立的時間和空間,相愛不意味放棄自我,而是彼此成全。


其實,獨立並不容易,追求獨立時會遇到很多阻力,這些阻力就像一道分界線,跨過去的人就能獲得真正的人格獨立,跨不過去的人就會變得消極逃避。


而擺脫逃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動起來。


我們需要明確目標,我們每天都有很多想法,而這些想法都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找出想法背後的目標,然後想像完成目標後的好處,這能幫你更具體的感知目標、並加強行動信念。


然後,制定行動計劃,你可以把整件事劃分出具體步驟,並做好時間規劃,這能加深你對整件事的掌控感和自信感,讓你更願意堅持下去。


當然,還需要設想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找出解決方案,做任何事都會遇到阻礙,你需要提前準備,才能解決問題,實現目標。


最後,可以展示成果,不必害羞,如果你發揮了作用,就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能,這能幫你獲得滿足感,從而提升自信心。


想法再好,不去行動,都是徒勞,只有行動才能讓未來可期,所以,與其白費力氣的瞎想,不如躬身入局,積極行動。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


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這個世界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如果你是內向的人,也不必因此而自卑,更不必強行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憋出一身內傷。


其實,外向也好,內向也好,只是性格之分,並無優劣之分,每種性格都是你本來的模樣,接納自己、認可自己、並積極的拓展自己,才能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內向者的耀眼之處,不在於強求自己去迎合他人,而在於讓自己變得有趣,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在於迎合他人來維護關係,而在於真誠專注的對待每個重要的人,更不在於費盡心機的尋找人脈,而在於努力踏實的積累實力。


這世上,沒人是完美的,但總有人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著,希望內向的你,能在困境中,堅持自我逆流而上,在順境中,耐心積累蓄勢待發。


願每個內向者都活出自我,能享受孤獨,卻不寂寞,能安靜專注,卻不固執敏感,能謹慎獨立,卻不恐懼害怕。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阿九,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不想行萬里路,只想讀萬卷書,個人微信公眾號:阿九說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_I6nABrZ4kL1ViN_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