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行政區劃和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涉及基層政權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我市各區縣各部門牢記初心使命,嚴格落實「六個不變」「六個加強」的基本原則,持續推動調整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戰鬥力、改出成效。
全力宣傳動員
確保改革工作迅速啟動
「以後村級集體經濟怎麼分配呢?」「我們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以後還能辦具體業務嗎?」11月3日,在筠連鎮前豐村一場關於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院壩會有序召開。相關負責人和村幹部一道,就村民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現場答疑,在場群眾在談到自身疑慮的同時,也提出許多實實在在的建議。
類似的院壩會,連日來,筠連縣已陸續召開400場次。為確保主題教育同村建制調整改革各項工作同頻共振、協調推進,該縣通過制發印發《明白卡》《告知書》10000餘冊,深入宣傳村建制調整改革「五個加強」「五個提升」「七個有利於」等政策規定,提高村民知曉率和參與度。
與此同時,28名縣級領導幹部結合「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深入聯繫鄉(鎮)、涉改村,圍繞村幹部職數設置、村幹部選舉事項、便民服務點設置等5個方面開展專題調研64次,提出對策建議130條。
縣委統籌民政、組織、紀檢等部門工作力量,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落實專人負責日常工作;鄉(鎮)同步成立工作組,細化10餘項工作職責,下派2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具體負責指導所駐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督。
通過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解萬家憂」活動,縣鄉村三級分別召開培訓會、動員會議200餘次,按照劃片包干原則,各鄉(鎮)走訪村民群眾12萬餘人次,迅速啟動村建制調整改革各項工作。
強化調研收集民意
保障公共服務能力水平
11月12日,興文縣九絲城鎮派出所派出的值班民警張浩傑和徐波正在原毓秀苗族鄉的警務室為群眾辦理相關手續。「本來以為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辦手續會很麻煩,現在看來是我想多了。」當地群眾廖躍斌如是說。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當地派出所合併至九絲城鎮派出所,有群眾反映不僅辦事不便,還缺乏安全感。針對這一情況,縣委縣政府立即作出調整,明確由九絲城鎮派出所在原毓秀苗族鄉設立警務室,每天至少2名以上警務人員值班,於是便有了開頭一幕。
興文縣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縣,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過程中,該縣立足興文縣情,充分考慮經濟發展、資源環境、地理條件、交通格局、歷史沿革、民族宗教、民俗文化、治理能力等綜合因素,廣泛聽取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民族地區群眾意見,研究制定「撤銷太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宋鎮管轄;撤銷玉屏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僰王山鎮管轄;撤銷毓秀苗族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絲城鎮管轄」的方案。
緊緊圍繞「六個加強」,堅持服務距離不增、服務時效不減、服務質量不降,興文縣出台規範鄉鎮機構設置的指導意見,整合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衛健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資源,加強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站)、農民工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人員業務培訓,並梳理制定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服務事項承諾九張清單(遺留問題、清產核資、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社會治理、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場鎮發展及其他相關事項),提高為民服務質量。
開展督查督辦
紮實做好後半篇文章
8月6日,全市鄉鎮行政區劃和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按照「做大縣城、做強中心鎮、做優中心村」的目標,依法適當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和村建制,切實增強中心鎮、中心村的輻射吸納和帶動能力,提升發展縣域經濟,為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在全市上下持續不斷的努力下,我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為鞏固和深化改革成效,市民政局編制了《關於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續工作的意見》,指導全市紮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
通過紮實開展督查督辦,督促各縣(區)分鄉鎮制定「六個不變,六個加強」項目清單迅速抓好落實,對涉改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綜治中心、信訪中心人員到位、工作到位等情況進行了督查。
在此基礎上,市民政局對涉改鄉鎮開展暗訪督查,對改革後續工作落實情況查漏補缺,對發現的問題加以整改。
著力統籌做好20個中心鎮規劃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把中心鎮建設、規劃落地情況納入目標績效考核,對建設工作開展較好的鄉鎮實行以獎代補,確保在12月底前完成場鎮發展規劃、產業規劃、社會事業規劃(教育、醫療、文化)、基礎設施規劃、要素保障規劃。
宜賓日報記者 秦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