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圈中多奇葩。
香玉最近算是見識到了。
前不久,有段「相親行為實錄」的短視頻走紅微博。
那是一段剪輯自重慶相親節目《凡人有喜》的片段。
相親版本的《新老娘舅》
看看這期節目標題:
「相親千萬別花錢」。
不好意思,還沒點開正片呢,我就已經忍不住想笑了。
果不其然。
男嘉賓的表現全程高能,「金句」不斷。
一段短短6分多鐘的視頻,香玉我退出了3次才總算把它看完。
沒辦法,要給自己喘口氣,否則會被各種迷惑行為搞到窒息。
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我就不放視頻了。
用文字跟大家講講相親情況吧。
首先,是男嘉賓對女嘉賓的「調查戶口環節」。
二人走在找餐廳吃飯的路上,男嘉賓都等不及尋個地方坐下。
一路上喋喋不休,各種重磅隱私話題不斷。
問工作、問房子、問學歷、問父母年齡和是否退休。
「你事業單位是公招考上的吧?」
「你是本科學歷嗎?」
「你父母有退休金嗎?」
沒有寒暄,不問興趣。
每個問題都像小李飛刀,穩准落在對方的硬體條件與社會資源上。
男嘉賓一臉市儈與算計。
女嘉賓則滿臉忍耐的微笑,對著鏡頭應付連珠炮般的問題。
接著進入到了「這頓飯誰請」的重頭戲。
由於天漸漸下起了小雨,女嘉賓建議去一家日本料理用餐。
男嘉賓不答應也不否定,只說再多看看。
節目組花字已經先劇情進展一步,忍不住向觀眾吐槽:
「日本料理貴啊!」
可是也沒看到其他合適的,兩人最終還是走進那家餐廳。
高能來了!
男嘉賓突然熱情洋溢,招呼起節目組人員:
「這麼晚了,大家一起吃唄。」
「你們也有工作餐,大家一塊把帳報了。」
????
老兄,你不想付錢,可以和女方明說AA,或者再換個實惠點的地方。
這樣真的沒有必要。
在店裡,女嘉賓點了個牛肉飯。
男嘉賓無視服務員的大力推銷,什麼都不點,並表示:
「今天主要是來相親的,我不是大款。」
「我找老婆,找個經濟適用的女生就行了。」
嘔~ 香玉聽到這裡已經嘔吐了。
經濟適用?
是來買冰箱的嗎?
這種簡單粗暴、物化人格的詞語,無論用在男女身上,都極不尊重。
當被告知沒有達到餐廳最低消費標準時,男嘉賓幾乎暴走了。
當著女嘉賓的面問:
「這個費用是我承擔還是你們節目組承擔?」
「我來之前說過,我不想承擔太多的費用。」
節目組人員都看不下去了。
一位女主持挺身而出,想與男嘉賓探討一下禮貌與涵養問題。
但身為專業人士的她,居然全程落在下風。
因為男嘉賓搶話頭、自說自話的技能滿點,根本沒留出任何交流空間。
相親相成這樣,哪個女生都得輕則崩潰,重則發火吧?
結果視頻里的女嘉賓全程溫柔以對。
揮揮衣袖前,還大方留下幾張人民幣,要把這頓飯給請了。
節目組配字「氣憤離場」
但其實很溫柔
別著急,視頻還沒有結束。
還有最後一出高潮,名為「誰謀算朕的國庫?」
男嘉賓敞開心房,對節目組表達了自己對這場相親的種種擔憂。
說的那叫一個「我有苦衷」的心酸樣。
第一,女方的父母可能是農民。
在前面的「戶口調查環節」,男嘉賓曾問起女嘉賓的父母。
他推斷對方的爸媽可能是農村戶口,由此生出了幾個憂慮。
父母是農民,就沒有退休金啊?
我自己爸媽就是農民,可不能再找一個也是農民的了。
得,就許你占便宜,不許別人高就唄。
他又擔心:
農村出身的女孩,窮養出來的,一定很看重物質吧?
我也不算富裕,可不能找個勢利眼的對象。
大家品品這話,到底是誰在看重物質。
大哥你好像羞辱的是自己。
第二,女方的工作可能沒有編制。
這一點,男嘉賓前頭連問三次,女嘉賓都沒有回答。
而顯然,在他眼裡,沒有編制的女孩,是配不上自己這麼個本科學歷、已經買房的高貴boy的。
第三,女方的相親目的可能不純。
男嘉賓自稱已經相親過百來次,還總被相親機構放在男賓中的優質展區。
但遇到過的女生每次都很快對他沒了下文。
這回的女嘉賓,是不是也打算吃頓貴的就閃呢?
相親過了百次都不能好好反省自己,香玉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段短視頻,尷尬、羞恥、難以置信。
但也令人大開眼界、笑到捶床,對生物多樣性又產生了更深的認識。
原以為這或許可能只是節目組的有意編排。
看完圖個一樂,也就過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刷評論時,居然看到了不少支持男嘉賓的網友。
所用理由還十分理直氣壯。
「現實」,是大家力挺男方的原因。
香玉承認,現在大家工作、經濟壓力都大,很多人相親的出發點十分務實。
相親追求效率,成年人的世界,咱都懂,也都理解。
但這不是沒有邊界、不尊重隱私、毫不顧忌體面的理由。
前面說過了,嫌日料貴,可以AA,可以換地兒。
但不要鬧得服務員都暗中白眼。
這不是節不節儉,防不防備的問題,而是教養和情商的缺失。
心裡有話不說,陰陽怪氣,非得鬧得大家難看。
想了解家庭背景、工作學歷,這也都無可厚非,本就是相親的必要環節。
但請不要上來就機關槍般密集掃射,搞得對方萬分膈應。
其實方式上明明有更好的選擇。
或通過節目組提前了解,或簡單聊天氣氛融洽後再委婉詢問。
至少坐下來喝杯茶都行啊。
就算是面對陌生人都還知道顧及下對方的感受,更別說是在抱著培養長期關係的相親過程中。
尊重和禮貌,不應該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麼?
相親即便發展不成談戀愛,也不要搞成談生意。
不是我羅列了自己一二三的條件,就要讓對方相應地擺上同等的籌碼。
只准自己找個條件相當,甚至能提攜自己的,而不許對方「高攀」,總懷疑別人是在占自己便宜。
這種雙標行為,無疑是心思可鄙了。
而這位男嘉賓所言的相親幾十上百次,但對方都見次面就沒有下文了。
在樣本如此之多的情況下,到底是飯托機率更大呢,還是不滿這位男嘉賓行為,不想再見第二次的機率更大?
答案香玉認為是一目了然的。
當然了,不滿這位男嘉賓的網友還是在多數。
不乏有人咬牙切齒表示:
「遠離這種low貨,就是努力賺錢的意義!」
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論調了。
把「粗鄙」歸結為「沒錢」。
但香玉不得不提醒一句。
不尊重異性,將身家、年齡、相貌等條件一一量化,自視甚高的人,在所謂的文雅圈子裡,其實也同樣常見。
教養這件事,有時候跟有沒有錢、出不出名、學歷高不高並沒有直接關係。
幾年前,蔣方舟曾在微博聊過自己的「相親史」。
她提到,有位朋友為她介紹對象,對方是一個青年書法家。
沒想到相親的意願傳遞出去以後,書法家公然在微博上發表:
「一友人為我介紹@蔣方舟做女友,遂上網求圖,看後大驚。如此之丑怎可做我女友,拒之。」
品品這驚恐的語氣。
香玉幾乎已經可以想像出他滿臉抗拒,躲避絕世醜女的樣子了。
由於書法家發微博毫不避忌,都不需要人肉,本尊很快被網友扒出。
他的尊容如何,又成為了一大嘲點。
不過那些又是後話了。
蔣方舟曾如此評價相親:
人在答應相親的一剎那——甚至還沒有見過相親對象,就把自己擺在一個被面試的位置上不能動彈,被迫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苛刻而庸俗的標準重新審視自己,而那種標準是你之前奮鬥多年好不容易才掙脫開的蜘蛛網。
聽起來,相親是個不可避免將自己物化的過程。
誠然,網上「我的相親對象是奇葩」的投稿中,有許許多多的魔幻案例。
但不可否認,如果介紹人靠譜,雙方都誠心誠意,相親已經成為現代男女脫離單身、走進婚姻的最高效方式了。
香玉自己身邊,也有通過相親成功結合的情侶。
很多時候,某種性格、興趣、收入,是有較為行之有效的配對模式的。
經過篩選配比的相親,確實比在茫茫人海中偶遇,要迅速靠譜得多。
《圓桌派》里,梁文道也曾提到,老外也經常以相親認識。
所以說,相親本身沒有錯。
也並非如上述視頻展現的,碰到的全是奇葩。
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出在部分人的婚戀觀念上。
香玉記得,也就前幾年,網上的口風一致是批判父母亂安排相親、親戚冒犯隱私。
但不知從何時起,總是由家長完成的打探家底的工作,被年輕人自覺接過來了。
儘管大多沒有視頻中的露骨,可大家已經心照不宣地認為:
相親是一種強強聯手,或(己方)向上流動的行為。
至於那些來占便宜的,簡直是不知所謂。
打開無論微博還是論壇,因為彩禮、嫁妝、房產、裝修等問題分手的情侶,實在太多。
而這其中除了雙方家庭的齟齬以外,誰都不想吃虧,是導致關係破裂的最大原因。
男方會心想:
我一套房子值多少錢,憑什麼加你的名字?
房子都讓你住了,你不該陪個車子嗎?
女方也會打小九九:
我爸媽培養了我這麼多年,給你做媳婦,不該多出點彩禮嗎?
房子不加我名字,怎麼保障我今後的育兒、勞動權益?
從前老一輩人的婚姻,講究的是「找個人搭夥過日子」。
男主外賺錢養家,女主內操持家務。
各自年老生病的時候,病床前能有個人端茶遞水。
因為個體力量薄弱,需要兩個人共同建立家庭,抵抗風險,保證穩定。
可時間來到9102年,經濟不知向前發展了多少,這種婚姻宗旨似乎仍未被撼動。
甚至於愈演愈烈。
當初叫囂著的「戀愛自由」、「為愛結婚」,變成了:
我本來一個人就能好好過,結婚還不是圖你對我有幫助啊?
我們90後這代年輕人,背著沉重無比的房價,幹著996看不到盡頭的工作。
經濟上,很難實現財務獨立。
思想上,似乎也受到某種奴役。
由於出身幫不到自己,能力似乎也拼不出成績,於是乾脆牙關咬緊,把婚姻也當成交易。
這種情況不止存在於普通年輕人之間。
繼承了父母六套房產的人間寵兒,同樣生怕找了個只有五套房子的結婚對象。
每個人都貪婪地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取利益與便利。
卻都忘了,我們努力賺錢的初衷,正是為了給自己更多選擇。
不僅點外賣可以不在意滿減配額,找對象當然更要全憑心意。
人生在「生存」以外,「生活」才是我們本來的目的。
婚姻是個漫長的相處過程。
吃完飯後剔牙,在同一個被窩裡放屁。
同一屋檐下,彼此最真實的樣子都無所遁形。
假如對彼此沒有一點愛,很難想像該如何維持下去。
一樁良性的婚姻,除了在共同抵抗生活的艱辛、風險之餘,應該還要有成長的同步、精神的共振。
否則,就真是捨本逐末、畫地為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