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從美國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之日後,除了兩次與英國間的獨立戰爭後,馬上就走上了武力兼并和金錢購買的領土擴張之路。
當然,美國能從建國後就一直保持迅猛發展的勢頭,也有些是因為美洲被發現的晚,遠離世界政治中心的關係。還有就是兩次對全世界造成巨大浩劫的大戰中,除了珍珠港被日本人偷襲外,就再也沒有戰火蔓延至本土,這些都等於是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不過隨著美國的日趨強大,其他想要與其掰掰手腕的強國也就好日子到頭了。
從獨立戰爭開始「治服」英國人
早期美國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英國移民後裔,而別管是美國獨立還是其鄰國加拿大的獨立,實則都是歐洲殖民勢力的「分家」。而當時的北美殖民勢力,除了西班牙,也就是英法了。
「七年戰爭」後,法國基本也就退出海外領土爭奪了,而英國則是從此開始確立霸主地位,尤其是經過工業革命後,更使得英國地位不可動搖。可是面對著被自己殖民的「小弟」美國的獨立,英國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的,但英國人也未想到的是自己竟戰敗了。
因為英、美兩國的關係實在緊密,即使美國獨立後也是依然依靠英國發展自身,隨著美國的越發強大,英國的霸主地位也逐漸旁落。一戰前美國經濟危機波及全世界,二戰時歐洲各國從美國借錢買美國的武器,戰後又加入其經濟計劃,英國基本也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二戰「幹掉」德國
二戰初期,美國一直是處於觀望狀態,並且發了一大筆的戰爭財。而導致美國參戰的日本偷襲珍珠港,至今也是有著一些美國故意為之的陰謀論。此後,待美國參戰之時,最後的勝負已經是初見分曉了。
諾曼第登陸之後,美國一邊參與肢解德國,另一邊又把不少德國專家搶到美國,使得美國的各項科技技術進一步騰飛。
冷戰「解體」蘇聯
二戰後,曾經想爭奪世界霸權的德國被「幹掉」後,蘇聯又開始強勢崛起。憑藉華沙條約,蘇聯建立起對抗美國北約的龐大政治和經濟組織。除了是帶頭大哥美國的意思,蘇聯也因為不同的社會形態受到西歐大國的仇視,還有就是蘇聯的鋼鐵洪流始終也是西歐國家最大的忌憚。
於是,憑藉著一場持續幾十年之久的軍備競賽,蘇聯終於被拖垮了。後來,美國又開始帶著戈巴契夫搞新鮮的「運作」,也終於將蘇聯搞到解體。
經濟「扎破」日本
二戰後,日本被美國占領,後來又因為韓戰,和日本在遠東地區遏制蘇聯、我國、朝鮮上面的地理作用,也終於將日本的經濟迅速恢復。
經濟迎來騰飛的日本也迅速將商品推銷至美國,又開始在外國瘋狂的買買買,不過對於日本的經濟泡沫,美國僅需一針即可「扎破」。憑藉政治因素,美國先是限制日本汽車出口,接著就是加關稅,要求日本加大對美的農產品進口……。
為何我國能獨善其身
英、德、蘇、日都曾一度表現出媲美美國的實力,不過又都是好景不長,很快就被打消掉。可是為何美國面對我國卻著了急,從經濟到軍事,沒有一項是能像此前一樣。
首先就是我國憑藉「獨特」的經濟體制,總能調動起難以想像的龐大力量,而完善的工業體系更是其中關鍵。雖然我國的工業起步晚,但是憑藉不驕不躁的穩步發展,儼然已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在對外問題上,我國也從來都是講究共同發展,即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幫助多國獲得發展,並贏得了良好的世界口碑。
美國的老大已經當了快100年了,肯定是不能願意有人與其實力上的接近,不過目前顯然是明里還是暗裡都不能撼動我國發展,所以乾脆就在「特」的領導下「光著膀子」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