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身份在美國,
已經有了新的詮釋意義?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WU)白人副教授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假扮成黑人謀生,直到「其他黑人學者開始質疑她的背景」之後,才在網上承認這一點, 同時於今天(9月10日)宣布辭職。
Jessica Krug近照。圖源:Facebook
Jessica Krug是一位著名歷史學者、作家。今年38歲,居住在紐約哈林區(East Harlem)。9月3日, Jessica Krug在博客上發文稱她實際上是白人,多年來一直假扮黑人身份欺騙自己的朋友和同事。
喬治華盛頓大學稱目前正在調查該文章,但拒絕對此發表評論。隨著事件細節逐漸浮出水面,有人指控Jessica Krug最終承認這一謊言的唯一原因是意識到幾位學者開始質疑她的身份,因此不得不道出實情。
密西根州立大學(MSU)副教授Yomaira Figueroa爆料,一位年輕的黑人學者於8月26日與兩名資深黑人學者接觸,指控Jessica Krug對自己的身份撒謊。這兩位學者隨後與其他資深學者和機構取得了聯繫。
``Jessica Krug知道時鐘在滴答作響,人們開始與她對峙並提出質疑。千萬不要相信她自己會主動說出真相,她一輩子靠偽裝成黑人謀生。」
Yomaira Figueroa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知道她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學者,她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她靠偽裝實現了這一切,利用人們的思維定勢高談闊論她受到的那些創傷。」
Jessica Krug近照。圖源:Facebook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同事說,克魯格「非常政治化」,她抵制畢業舞會,並計劃在她1999年畢業的那所學校里焚燒國旗。
她現在的鄰居Anna Anderson告訴媒體,Jessica Krug會叫她「白色垃圾」。有一次二人因為自行車發生爭執,Jessica Krug問她:「你知道警察是怎麼對待像我這樣的黑人的嗎?」
Anna Anderson說: 「她稱我為白色垃圾,這很具有諷刺意味。」
在今年6月發布的一段視頻中,Jessica Krug還譴責了「所有那些為發言等了4個小時的紐約白人,沒有用自己的時間為黑人或土著紐約人發聲」。她說: 「我站起來的所有兄弟姐妹,黑色和棕色的兄弟姐妹們,你們擁有巨大的力量。」
Jessica Krug近照。圖源:Facebook
自2012年以來,Jessica Krug一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講授非裔美國人歷史。
根據她在大學網站上的個人介紹, 她擁有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學位,專研拉丁美洲、非洲、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等課題,並在黑人文化領域有相關論文和著作。
據《衛報》報道,她獲得了朔姆堡黑人文化研究中心 (Schomburg Center for Research in Black Culture)的資助。在2009年,她被授予富布賴特-海斯(Fulbright-Hays)博士學位論文海外研究獎學金。
她著作的書籍《逃亡的現代性》(Fugitive Modernities)中說:``我的祖先,無人知曉、不具姓名,他們流著鮮血進入這樣一個他們沒有理由相信能夠或應該存在的未來……為了他們的安全這些人的名字我不能提及,無論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還是在安哥拉或巴西。」
Jessica Krug近照。圖源:Facebook
直到9月3日,Jessica Krug發布了一篇題為《我的真相和反黑人暴力的謊言》的博文,文章中揭開了掩蓋了數十年的秘密: 「在成年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裡,我的一舉一動、所建立的每一種關係都紮根於遍布謊言的有毒土壤中。」
「在我一步步升級的成年生活中,我迴避了自己作為白人猶太孩子在堪薩斯城郊區的生活經歷,偽造了數個我無權認領的黑人身份:首先是北非黑人,然後是美國黑人,還有加勒比黑人。多年來我曾多次想過結束這些謊言,但我的膽怯總是比我的道德準則更強大。」
``我明白是非,我了解歷史,我懂得權力。我是膽小鬼。不存在什麼無知或天真,也不需要任何申明和辯護,這麼多年,我每一件事都做錯了。我通過暴風驟雨般的『反黑人』騙局構建了我的人生,每一次呼吸間都充斥著謊言。」
``我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活著這個謊言中,沒有給自己退出方案或策略。我只構建了這一種生活,在這裡,我植根於黑人的權力,用激進的道德觀念和狂暴的態度來評判對錯,因為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支持的意識形態。」
Jessica Krug青年時期
圖源:Dailymail.co.uk
Jessica Krug承認,鑒於謊言範圍之廣,她已不太可能修復任何已建立的人際關係。「我燒毀了每座橋樑且對其不抱期望。我永遠不會要求或者期待寬恕。」
「所有信任我,為我戰鬥、為我擔保、愛護我,對此感到震驚、辜負、憤怒,受到直擊骨髓深處的傷害、困惑和侵犯的人們:我請求你們,不要質疑自己的判斷或懷疑自己。不是你們天真,是我欺騙得太張揚。」
Jessica Krug還在博文中寫到, 她一生都在與「未解決的心理魔鬼」作鬥爭,聲稱自己在孩童時期就開始偽裝身份。但她指出,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永遠無法為假扮黑人提供解釋或正當理由。
「白人、非黑人均無權因虐待、創傷、不被白人社區接受而宣稱自己親近或者屬於黑人社區。來自我原生家庭和社會內部的虐待和疏遠不是任何人的負擔,而是我自己的事,只能我自己去解決。」
Jessica Krug說, 「青少年的我逃離創傷可以跑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做人。但現在我無處可逃。我已經結束了我無權踏足的生活。」
Jessica Krug年前時期
圖源:Dailymail.co.uk
Jessica Krug的帖子發出後,遭到數位與她接觸過的黑人作家和學者的嚴厲抨擊。黑人作家兼編劇Hari Ziyad稱: 「她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出於仁慈,而是因為被發現了。」
「多年來我一直為她的工作辯護。儘管有黑人朋友警告我,即使他們可以接受她是黑人,但是她其實不夠黑。我一直知道有事情不對勁,比如她一貫的負面和嫉妒心,還有總是想要不惜一切代價來證明自己的真實。」
然而這樣的離奇事件卻不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遭。2015年,美國華盛頓州前全美有色人種協會(NAACP)領導人 Rachel Dolezal也曾被披露為偽裝成黑人的白人,事件在當年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Rachel Dolezal 。圖源:美聯社
原來她一直以黑人身份活動,並就職於反種族歧視機構NAACP。她的父母向媒體表示,她並沒有任何黑人血統,祖上幾乎都是白人,只有很少美國原著民血統。對此,Rachel解釋說,自己從小就自認是黑人。
不過媒體爆料稱,早在2002年她曾經訴訟歷史悠久的黑人大學——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因為她是白人而對她有歧視行為。當時她的名字還是Rachel Moore,且從霍華德大學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但法庭文件顯示,她這一指控缺乏證據,最終被法庭駁回。
反觀 最新曝出的白人教授Jessica Krug假扮黑人事件可知,美國正處於一個缺乏自我認同的特殊時代,即使是高知階層在回歸身份本位時偶爾也感到迷惘。
著名小說家Philip Roth曾在2000年出版小說《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一舉被評為21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小說背景發生在1990年代,擔任大學教授的科爾曼·希爾克被兩名非洲裔學生指控在課堂上有種族歧視言論。希爾克憤而辭職,感覺自己受到排擠,妻子也因此事心臟病發作離世。
隨著小說的層層推進, 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那名離職的大學教授竟出生在黑人家庭,只因一次偶然機會被誤認成猶太人,並得以完成大學教育,順利地組建家庭後,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真實身份。
對於這本精彩的小說,不少人評價稱作者探索了美國身份和自我創造等價值取向的問題。
只是時光眨眼即至2020年,隨著美國BLM反歧視活動的高潮迭起,有關身份認同的故事似乎也徹底調轉了方向。如今唯有一個問題引人深思, 究竟是何種力量驅使一個社會的部分群體去「隱姓埋名,改頭換面」?
作者:軒軒
責任編輯:馬家輝
出品:北美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咋舌 富可敵國的本·拉登家族人士,竟深深迷戀上特朗普?
/唏噓 世界性感女星飲下治療梅毒的強腐蝕藥物,殞於非命
/回眸 加拿大向全民基本收入邁進:每月1600加幣+全職收入!要起飛!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