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刺殺掀起的「腥風血雨」,到底是詛咒還是陰謀?

2020-09-03     地核桌遊工作室

原標題:一場刺殺掀起的「腥風血雨」,到底是詛咒還是陰謀?

想知道答案,就來遊戲里一探究竟!

文章/ Tychus

這是桌遊陳列室的第29篇文章

大家好,我是Tychus。說到「高危」的職業,或許你會想到飛行員、警察、爆破師等等,但是其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一個高危職業,那就是——總統

尤其是美國,據統計總計已有8位美國總統歿於任上,而其中被刺殺者就占據了一半(亞伯拉罕·林肯、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威廉·麥金萊和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而在這四個人裡面,最神秘的就當數甘迺迪的遇刺案了。

而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遊戲,就與甘迺迪被刺殺的事件有關,它就是探寶之旅帶來的—— 黑幕:刺殺甘迺迪

遊戲展示圖僅為樣品,後同

揭開塵封已久的檔案,卻懸念依舊

聊到《黑幕:刺殺甘迺迪》這款遊戲,就不得不提這個遊戲的歷史背景——甘迺迪被刺殺事件。作為一款歷史主題的遊戲,背後的真實歷史事件也為遊戲的代入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美國大選史上相當知名的一次,1960年的大選的微弱勝勢讓甘迺迪登上總統之位(如果玩過《1960:美國大選》的玩家會理解的),他在任期內的施政方針也算是有所建樹。因此他也順理成章地開始為64年的大選做準備。1963年11月22日,當他和夫人來到達拉斯進行宣傳時,一聲冷槍打碎了他的頭顱,也讓甘迺迪家族的詛咒繼續延續。

(圖源:BGG截圖)

當天下午,被認定為刺客的奧斯瓦爾德被捕,但在三日後,就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直播押送奧斯瓦爾德的時候,一個名叫傑克·魯比的酒店老闆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奧斯瓦爾德槍殺。至此,整起刺殺案正式變得神秘起來。

甘迺迪刺殺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奧斯瓦爾德(圖源:來自網絡)

在林登·詹森接任後,聯邦調查局開始接手這一案件的調查,而隨著奧斯瓦爾德的遇刺,他又任命了以厄爾·沃倫為主席的特別委員會來調查整起事件,最終的結果被收入到《總統特別委員會關於甘迺迪總統被暗殺的調查報告》(也稱《沃倫報告》),但按照當時的說法,這份報告的內容要直到2038年才能解密

甘迺迪遇刺當天的照片,車隊在達拉斯的巡遊路線經過達拉斯最繁華地區,這也是珍貴的歷史影像(圖源:來自網絡)

在這一過程中,未解密的檔案和案情的疑點也引發了公眾的討論、質疑和猜測。隨後,沃倫委員會的檔案在1992年公布了92%,最後一部分則在2017年由特朗普簽字解密。

但就算是所有的檔案內容都已經公開,這起刺殺案件看上去註定已經成為一宗疑案。無論是媒體還是民間愛好者都針對這一案件做出各種推測,被猜測涉及的主謀包括了林登·詹森、黑手黨、菲德爾·卡斯楚、CIA等等。有人懷疑,這背後藏著巨大的陰謀,而有人,卻把這件事當成一個詛咒

而《黑幕:刺殺甘迺迪》這款遊戲就在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開演。我們要扮演的,就是與甘迺迪被刺殺事件相關的幾方勢力,在遊戲的博弈中,去完成自己的目的和任務——當然,有的人希望掩蓋真相,有的人則希望真相被揭露。

想要操控歷史風雲大局,沒點策略可不行

作為歷史遊戲的愛好者,我也是第一時間拿到了 《黑幕:刺殺甘迺迪》遊戲的試玩版,在地核團建的時候和夥伴們一起 體驗了一把「刺殺」的刺激

當然遊戲中所說的「刺殺」並不是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刺殺甘迺迪,而是在這個歷史事件中,每位玩家都代表著一方想要掩蓋真相的勢力,誰也都有可能成為刺殺甘迺迪的幕後主使。而玩家們想要獲勝,就必須掩埋證據,引導調查組走向歧途

別看遊戲的體量並不算特別大,但是玩起來卻非常燒腦。遊戲的機制包括可變玩家能力、卡牌效果、區域控制、身份轉換等。初始設置很簡單,玩家各自確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的能力,隨後整備好自己的雇員就可以了。

遊戲共有8個地圖線路,也就是玩家每局遊戲中要使用的調查路線。玩家選擇其一後,調查組會沿著這條路線進行調查。當然,絕對不用擔心遊戲只有8條線路而影響重開性,因為遊戲的地圖是由四塊版圖拼接而成,而其中三塊還可以任意旋轉,加上8個地圖線路,每一次的遊戲體驗都將會是不同和全新的

每位玩家再初始階段都會按照一定的要求占領地圖上空白的區域,這些占領的區域將為你提供活動經費。事實上,在我們進行體驗時,第一次激烈的衝突就發生於此。因為起始的占區會影響到你的收益,而收益會影響到後續的布局,因此往往會有幾個區域格外搶手。

但在調查行動開始後,調查線路上的全部雇員都將被調查組清退,而他們將在之後還會再次上陣。同時這條線路上途徑的第一個區域和特殊區域上,就呈現著玩家們需要爭奪的線索。

當起始設置結束後,玩家們將開始自己的行動,在自己的回合中,玩家可以通過消耗行動力來完成四種不同的行動:行進與戰鬥、成員上陣、黑市購買、獲取經濟利益。

其中「行進與戰鬥」可以讓玩家通過支付費用占領相鄰的非自己所屬的區域,而如果所占領的區域是其他玩家控制的區域,則需要通過戰鬥玩家打出玩家牌進行決鬥,攻擊方可以選擇攻擊不同的位置,如果防守方無法防住對應部位,則將根據被擊中的位置判斷是被擊殺還是俘虜這個機制最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如何猜測對方的攻擊,畢竟如果次次都防不住的話,最後真的是會「肉疼」的。

而「成員上陣」則可讓玩家將手中多餘的探員派遣至無人區域,而在調查開始後,所有的未被占領區域都由調查員入駐,玩家所屬的組織只能通過不同的價格買通調查員才能進入並隱匿相關線索。而位於總統行進路線上的區域入駐的時特別調查成員,因此價格會更高。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可能會需要外部的協助,而由於整個行動不能見光,因此所有需要的道具都需要在黑市中購買。而黑市牌在使用時還需要對應的行動力。

遊戲中的黑市牌

同樣,玩家的行動資金也只能通過特殊形式獲得,最簡單的就是通過消耗行動力收取所占領的非調查路線途徑區域的經濟收益。而如果你在之前的戰鬥中俘獲過其他人的雇員,那麼它可以花費一定的費用贖回到待命區,而贖回這一動作並不花費行動點數。如果你的雇員死亡,也可以通過花費一定的費用「復活」他,這個動作同樣不消耗行動點。

在體驗過程中,由於幾乎所有行動都要花錢,前期布局不力和雇員長期被打,使得有位夥伴痛不欲生,幾乎後期大部分時間都去考慮收錢了。這涉及到的就是遊戲過程中你手頭可操控資源的平衡問題了。

介紹了四大類主要行動,而貫穿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行動力」。玩家行動開始先補牌,然後再消耗行動力進行其他操作。當所有人完成行動後,本回合結束。

第一回合後,調查組開始沿著線路開始調查,此時所有玩家使用和放棄的行動力都會被計入標記池中,當標記池中的行動力總數達到特定值(玩家數+1)時,調查組就將開始對該區域進行調查,而根據區域歸屬會確定線索的歸屬方,如該區域無人占領則被視為公共線索。此時觸發調查結果(翻開事件牌,執行其效果),並按照之前的流程繼續。

在體驗這個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裡面最具策略性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手中各種「資源」的平衡,遊戲中既有玩家的「行動力」,也有手中的錢、棋子和手牌這樣的可操控的資源,只有平衡好這些東西,你才可能有力的把握住場上的局面。雖然遊戲開始是個合作遊戲,但是絲毫不影響遊戲中的博弈和燒腦程度

不對稱的對抗,究竟誰才是那個臥底?

但在遊戲的後半程,燒腦的合作遊戲搖身一變,變成帶有身份的反間諜遊戲了。這就不得不提《黑幕:刺殺甘迺迪》最大的亮點——不對稱機制和過程中的身份轉變

說到非對稱機制的遊戲,我們的腦海中首先蹦出的可能是像《茂林源記》那樣的玩家操作、行動都不同的遊戲,其實像是「兵抓賊」這樣類型的遊戲也是非對稱的代表。所謂的「非對稱」,指的是 與遊戲的每個人擁有的技能、資源、信息是不平等的,甚至其交互方式、受制規則、勝利目標也不相同

而《黑幕:刺殺甘迺迪》的精彩之處,就是利用了這樣一種機制。在遊戲中,本來剛開始大家是「其樂融融」、目標一致的,但是在過程中,隱藏著一張秘密行動的卡牌,而抽到這張卡牌的玩家,將會轉變陣營,站到其他所有玩家的對立面上,與他們進行或明或暗的對抗。

簡單來說,這秘密行動卡牌的出現,相當於在整個遊戲的中途,出現了一個潛伏的臥底。拿到這張「臥底卡」的玩家會意識到自己想要掩蓋刺殺秘密的行動存在問題,他需要轉變自己的任務,要讓這個案件及時得到揭曉,揭露出真相。此時他的獲勝條件將發生變化,他需要獲得包括公共線索在內的一定數量的線索(3人局至少5個,4人局至少4個)來揭露整個案件。

而要解開這個秘密,何時公開身份將變得極其關鍵,如果過早暴露將會被其他人聯合扼殺,但當調查組行進著特殊區域時,執行秘密行動的組織將會被公諸於眾,他必須站到明處來完成後續的人物。因此如何布局、如何確定時機都將顯得極其重要。同時如何讓其他人互相猜疑自相殘殺也是關鍵。

這會讓我們想到《山屋驚魂》這款遊戲。的確,突然的身份轉變極大的增加了遊戲的可玩性和重開性,也讓遊戲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別看成為「臥底」身份很是刺激,但是想玩好這個「反派」卻也沒這麼容易。當遊戲進入中游,玩家們其實已經開始了相互猜忌,對於「臥底」來說,如何能夠不被懷疑且完成自己的秘密任務,的確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也考驗著玩家們的「演技」

這個遊戲的出版方「探寶之旅」本身是一家製作解謎書的團隊,而再看到了特朗普簽字解密甘迺迪遇刺案相關文件後萌發了製作這麼一款桌遊的想法。經過不斷打磨,這款遊戲被團隊先後帶到SHM桌遊展Dice Con進行了試玩,隨後更是前往Game Market東京展進行了展出。根據試玩後的反饋進行了更多的調整。如果你對他們的遊戲感興趣,可以關注他們的公眾號探寶之旅S進一步了解。

終於,這款遊戲以現在的面貌出現在了摩點上,同時還為典藏版設計了專屬的解謎包《撒旦之秘》,包括近萬字的故事劇情。如果配合主體桌遊去玩,相信你會更加沉浸在這樣一個歷史事件之中。

為遊戲設計的專屬解謎包

目前這款遊戲正在摩點進行眾籌,如果想要體驗一下美國政壇的腥風血雨,不妨來買一盒試試?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面小程序頁面關注哦!

你如何看待歷史事件主題的桌遊呢?

本文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ACYWHQBeElxlkka4t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