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之前,收到了朋友發來的一篇文章,打開後看到的是蘇式麵館的推薦,夜深人靜看到滿屏的大碗面,肚子竟然咕咕叫了起來。
到蘇州吃一碗蘇式面,就成了我此行最大的心愿。
抱著這個心愿,我在蘇州的用裕興記的楓鎮大肉麵開場,以偉記奧麵館的奧灶面收場,意猶未盡。
無論是日本的拉麵,還是中國的湯麵,湯頭、麵條、澆頭,這三大要素是好不好吃,地不地道最關鍵的因素。
蘇式面的靈魂、肉身和華美衣裳
- 頭湯麵
蘇氏面的湯,講究的人會吃頭湯麵,也就是第一鍋清水煮出的麵條,據說這樣的麵條,清爽口感好。
吃頭湯麵需要早起,麵館開門營業早,五六點鐘就要落座點單。
我對這個並無執念。
- 湯頭分紅湯和白湯。
紅湯濃郁,白湯鮮醇。
每家麵館都有自己熬湯的獨家配方,但是與日本拉麵大為不同,店家都不太會標榜自己的湯底熬了多久,用了多少料。
為什麼呢?因為更為用心的,是澆頭。
- 澆頭是我最看重的
蘇氏面的澆頭非常多,而且可以按照喜歡任選和疊加。
雙澆面,三澆面等,種類繁多,不怕你選不出來。
最傳統的有燜肉、燜蹄、爆魚,爆鱔(油里炸過,再蜜汁,偏甜),鱔絲也叫鱔糊(炒出來的,口味咸甜適宜)。
澆頭還有現炒的,什麼炒肉、腰花、豬肝青椒、清炒肉絲、炒蝦仁;愛吃素的也不怕,有素澆、香菇、麵筋,辣醬等可以選。
- 麵條本身也很重要
無論哪裡做面,對火候的掌握要求都比較高。
硬了、軟了都不算最佳。
蘇州的面,是細麵條,其實口感有點像日本拉麵用的麵條。
會吃的人,一定是麵條上桌後安靜的吃完自己的,絕對不會閒嘮家常讓麵條坨了。
又細又筋道,撈出來折放到碗里,麵條絲絲清晰,裹著湯汁閃閃發亮,才是一碗好面。
濃郁的湯底、軟硬適中的麵條、愛吃的澆頭,三者構成了一碗蘇氏面的靈魂、肉身和華美衣裳。
裕興記楓鎮大肉麵
楓鎮大肉麵是每年初夏時節蘇州人吃的面,也吻合了不節不食的蘇州傳統。
楓鎮大肉麵的澆頭燜肉要燉上至少四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燜肉才好吃 。
4小時熬煮後,血被徹底洗凈,燜制時不放醬油,單靠鹽來調味。
端上桌, 1厘米厚、6到7厘米寬,好大一塊肥肉,看著膩,但是入口即化,肉的纖維感不強,倒是有一分軟糯。
這碗面適合初夏吃,還有一個原因是需要用 酒釀吊香。
上乘的酒釀,是好吃的基礎。
白色米粒加上綠色的蔥花,這是蘇式湯麵的極品之作。
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湯里的白色米粒是油脂。
因為面中的酒釀很容易變質,楓鎮大肉麵至今仍保留著當天賣光不隔夜的傳統。
很多蘇州老字號麵館都提供這款經典麵食,裕興記就是其一,門口大大的招牌,寫著楓鎮大肉麵上市,讓我趕緊進門點了一碗。
三蝦面還沒有到季節,不要緊,多加一份蝦仁和鱔糊澆頭。
蘇州和周圍的南方城市,蝦仁是用河蝦剝的,小小的,QQ的,沒有海蝦個頭的霸道,
偉記奧灶面的滷鴨面
偉記奧灶面更像是一家本地普通的蘇麵館,沒有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沒有座無虛席的喧囂。
路過的人,餓了,進來點碗面,吃完繼續趕路辦事,就是那麼順其自然。
這家主打的是滷鴨面,滷鴨各個季節吃,都很合適。
喜歡熱食的,把鴨肉浸入湯頭,讓鴨肉吸收湯中的精華,怕熱的,那就當涼菜吃。
鴨子肥而不膩,性寒,做的好,一點腥氣也沒有。
不過癮,又點了一份熏魚。
南方人做的熏魚,也是好吃的。
黑色的魚皮完整乾脆,魚身乾濕合適,嚼起來鮮香甜咸兼備,紋理分明,醬汁夾雜其中,即使沾了熱湯,也不會讓魚肉泡發而走了本來的味道。
很多人知道蘇式面,是因為初夏的三蝦面,老字號的三蝦面要100元一套,但是很多老蘇州人並不知道三蝦面為何物。
蘇式面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是一道平價的平民美食。
在滿耳吳儂軟語,滿口初夏花香的蘇州,用一晚蘇式面,正確打開完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