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座小城有佛寺石窟 有絲路第一大佛 滲透傳統和歷史

2019-06-30     蘇白傳媒

陝西這座小城媲美敦煌的佛寺石窟 絲路第一大佛 滲透傳統和歷史

陝西這個縣市 有特色刺繡 有高大佛像還有神秘石窟 是佛教勝地

標籤:中國陝西旅遊、陝西咸陽彬州大佛寺、宗教建築民俗風情游、中國佛教勝地、旅遊景點推薦介紹

隨著陝西的發展,省內各個縣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說起彬州這個名字總有點不習慣,曾經去那的時候還被叫做彬縣,一年前這座縣城一躍從咸陽轄縣變身為市。不管身份怎麼變,骨子裡的文化不會變。

到彬州,本是衝著大佛寺去的,但意外地被彬州的刺繡所吸引,這裡的刺繡自古以來就很有特色,也極具陝西風土氣息,最有代表性的且普通實用的就是香包和童鞋。每年快到端午節的那段時間,在陝西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街邊售賣香包,各種造型散發出淡淡的藥香,小時候很不喜歡這個味道,但每年端午家裡只要有長輩做了香包,都要給孩子們人手一個佩戴在身,那時見過的香包形狀大都為石榴花形。到了彬州,見到這裡最特別的香包形狀是蛙形,這個形狀在我國民間很有講究,再繡上「五毒」,正應了端午辟邪的意味。除了節令民間工藝品香包,最土味鮮明的就是虎頭、兔頭、豬頭等等誇張動物造型的小孩布鞋,如今一雙純手工製作的刺繡布鞋價格不低,它的藝術性早已遠遠超出實用性,不過還是能看到很多穿著這種布鞋的嬰孩,長相可愛的像極了年畫里的角色。

在向大佛寺進發的路上,聽說了那裡的廟會,雖然來得不是時候,但從當地人的講述中完全可以想像到廟會的熱鬧程度。大佛寺在當地是一處神奇所在,不僅僅在於它的悠久歷史和宏大背景,更在於民間對其中供奉的強烈崇拜。大佛寺從名字就能想像出其內必有一尊大佛,這也是寺內歷史最悠久且與寺廟最有淵源的一尊佛像。據說大佛寺最初是李世民為了超度陣亡將士亡魂所建,那時建成的就是供奉大佛在內佛像的大佛窟。歷經多個朝代,大佛寺逐漸擴充規模,豐富造像,形成後來的佛窟群。大佛寺的主角即高達20米的大佛,被譽為「絲綢之路第一大佛」,佛像莊嚴精美,令人驚嘆,兩旁侍立的兩尊佛像也高於15米,周圍還有幾百尊小型佛像,雖有殘缺,但形態各異,精緻傳神。為保護佛像,石窟所建護樓類似於敦煌石窟有名的九層樓,高度雖不及,但依山而建,氣勢壯闊。

大佛之外,寺內還有一座千佛洞,雖沒真正擁有千尊佛像,但也多達600多尊,全寺大小佛像加起來遠遠超過一千尊。千佛洞的佛龕留有銘文,由此判斷出它們和大佛一樣造於唐代,只是千佛洞大多數佛像雕刻時間為稍晚的武則天時期,那也是佛教造像的興盛時期,千佛洞多尊佛像展現了當時高超精湛的工藝水準。

大佛窟一側有一處最為神秘的石窟,裡面供奉著准胝觀音。之所以神秘,首先在於它的位置特殊,高高地藏於一側,石窟入口很小,從下方望去,很容易被人忽略,可就這麼一個小角落裡卻藏著一尊特別的佛,三目十八臂,感應至深。傳說在這尊准胝觀音眾多感應中,最為靈驗的是滿足求子願望,因此吸引了大批女性前來參拜。對參拜者來說,抵達高高在上的佛前是一種歷練,沒有平緩的台階和坡道可供攀登,只有岩壁間的坑窪供人徒手攀附,到此求子者需要帶有更為強烈的虔誠之心。

大佛寺是佛教藝術的寶庫,也是眾多信眾心目中神聖之地。雖不信教,但在此,震撼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崇拜感,伴隨在彬州的數日。(1417字)

文| 提子(陝西西安人,現居湖北武漢,青年女作家,211高校旅遊管理學學士,985高校歷史民俗學碩士。蘇白傳媒本部策劃部助理組稿編輯。)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婷婷

其他:因高清大尺寸正版圖片限制,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s-TLmwB8g2yegNDvZ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