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遊記》至開播以後創造了一個收視神話,三十年的西遊兒女情,著一世悠悠童年夢,只靠了一位攝像師和一台攝影機,整整拍了六年,稱霸螢屏三十幾年。想想我們小時候,每個寒暑假,那要是沒有《西遊記》都覺得不是個完整的假期。
想想那個時候看《西遊記》,那都是悟空降妖除魔,打的天翻地覆,好不熱鬧。現在在看《西遊記》卻有了另外一種理解,悟空的無畏,唐僧的執著,沙僧的隱忍,八戒的簡單。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四面,有學者說:看不懂師徒四人,不足以談人生。
要問《西遊記》大家最喜歡誰?估計回答都是統一的,那肯定是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金光閃閃的金箍棒所向披靡。只要他每次出場,那絕對是打得那些妖精落花流水。
孫悟空是我們心中的超級英雄,但他並不是天生就有如此大的法力。作為一個天生地養的小石猴,從來到人間起,就開始歷經各種磨難。他一路翻山越嶺,跨江過海隻身闖蕩江湖。無畏大海上的波濤洶湧,無畏別人的冷嘲熱諷。只為追尋屬於自己的那個夢想。
我們之所以喜歡悟空,更多的是喜歡他的勇敢,他給了我們一個無畏的信仰,每個人都在他的身上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想當初我們意氣風發,懷揣夢想告別雙親,一心想著要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闖出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於是我們就開始隻身漂泊在陌生的城市。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就如同那隻小毛猴,既然回頭無岸,我們也只得勇往直前。
小時候看《西遊記》總覺得唐僧最沒有用,除了會念緊箍咒,好像就沒有別的本事了。
唐僧一肉體凡胎,手無縛雞之力,卻要從東土大唐一路走到西方。翻越崇山峻岭,踏遍千山萬水。他其實是師徒四人中最苦的那個,但他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即便馬上要被大鵬精架到火上去烤了,他也只是口念「阿彌陀佛」。即使女兒國一往情深,他也只是弱弱的說了一句「若有來世」
歷經千難萬阻,他從來沒有過絲毫放棄的念頭,面對重重誘惑也沒有易態。師徒四人最終能夠取得真經,靠的就是唐僧那顆執著的心,唐僧對取經的執念,如同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對理想的執著,有這樣一句話「即使走了很遠,也不要忘了我們為什麼而出發」
作為唐僧的徒弟,沙和尚的存在感是最弱的。
沙僧不像孫悟空那樣勇猛無敵,沒有像豬八戒那樣討喜,但是他忠心耿耿,任勞任怨。作為曾經的捲簾大將,沙和尚也曾威風凜凜,他不是沒有雄心壯志,而是被歲月磨平了稜角。早已看透了人情世故,肩上扛起了屬於早已成年的責任,懂得了克制,隱忍。
曾經我們都希望像孫悟空那樣踏碎凌霄,成年後的我們卻發現更像沙和尚,藏起生活中帶來的負面情緒,挑起屬於自己的責任負重前行。有沙和尚這樣的人我們才知道,在生活中就算沒有七十二變,我們也要活得精彩。
小時候總覺得豬八戒好吃懶做,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都說豬八戒貪慾太多,我倒是覺得他才是知足常樂,天生的樂觀派,勇敢的追求廣寒仙子,被貶下凡又主動的去跟高翠蘭結親。在八戒心中好像沒有什麼大事,遇到困難,先睡一覺再說,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就積極主動的去追求。成不成佛其實都無所謂。
我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一樣,吃到喜歡的零食都會高興半天,看螞蟻爬樹都會成為人生一大樂事。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我們失去了那些快樂,也越來越羨慕豬八戒,因為越是簡單的人越快樂。
從東土大唐到靈山的距離剛剛好就是十萬八千里的距離,也恰好是孫悟空一個筋斗雲的距離,但為什麼還要歷經萬難險阻走著去取經呢?那是因為成功沒有捷徑,我們只有在不斷的摔倒中方能成長,人生的西遊,就是我們要找的取經的道路,路也許一時間看不到盡頭,但是一直有方向,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