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陷阱:抵擋極度低估的誘惑

2019-12-09   張導817

同名公眾號:導演的煙蒂

——導演說(23)

由於前些日子導演寫了海螺水泥、順豐、寧德等各種公司分析,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諮詢我關於其他水泥股、物流股、鋰電池的看法,於是有感而發,今天來聊聊低估型價值陷阱。

從價值投資的起源說起

最初的價值投資提出者是格林厄姆,在那個年代,價值投資是股災和大蕭條的伴生品,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潰導致格雷厄姆的投資幾乎全滅,他蟄伏了五年,出版了跨時代的《證券分析》,其核心思想其實就兩個單詞:BUY CHEAP.因為他不想再虧錢了,所以他的出價無比吝嗇。他推崇的是煙蒂投資法。所謂煙蒂就是煙屁股的意思,為什麼叫煙屁股?因為煙蒂雖然生霉、泛黃、蜷曲、令人作嘔,但只要能抽上免費的一口,這就是極高的價值。

具體來說,格林厄姆的賺錢方法是,通過顯著低於凈資產的價格購買上市公司股權,後行使股東權利拆分資產,再將有價值的資產賣出(合理價格),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當然,也有另外一種邏輯,即同樣是遠低於凈資產價格購買股票,後等待價格回升至合理後賣出。無論哪一種,都存在一個顯著的邏輯——優質的變現渠道。這裡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拆分資產的辦法,畢竟另一種持有至合理的方法存在時間和波動上的不確定性,不過由於購買價格極低,因此安全邊際足夠,持股人的心態倒是不至於爆炸,因此獲利總體來說難度不大。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大蕭條幾乎不存在複製的可能,再也沒有重演過,因此,股票資產的價格也再也沒有回到過當時那個極度低估的水平上。儘管全球股市範圍來看,部分區域也在經歷暴亂、戰爭等問題,但終歸在絕望情緒的較量上,比不上當時的美國。這種煙屁股的投資方法,可以使用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

價格與質地的三種關係

或許是這種早期價值投資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即便是現在,絕大部分投資人也會陷入一種極端的思考模式里——極度追求低價,我們圈裡稱為"價值陷阱"。實務中,有太多的人喜歡講股票價格低估,因此重倉買入等待價值回歸,可是在導演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對於價值投資的誤讀,屬於典型的價值陷阱。

在衡量低估的股票時,公司的質地和股票的價格實際上存在3種不同的情景。

情景一:追求極致低估、忽略公司質地

這種做法是最典型的價值陷阱,但卻被絕大多數深研基本面的人所使用,也是被廣泛認為是價值投資。實際上,即便是早年的巴菲特,也踩過這種玩法的雷。之所以稱為雷,巴菲特自己總結的話是,這種公司由於質地不行,因此往往靜態上的絕對低估,伴隨著時間的動態變化,低估程度會逐漸減少,只不過回歸方式是價值向價格靠攏,價值越來越低,價格越來越低。

在現在這個相對成熟的金融大環境里,某個股票能出現明顯低估的情況已經不多見,一旦出現往往就是存在某些問題,最典型的有兩種情況。

首先是夕陽產業。朝陽行業的公司,即便是公司本身質地不怎麼樣,但由於其所屬的賽道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因此會引發市場對於其美好未來的無限想像,反應到數字上就是其較高的市盈率倍數。然而在欣欣向榮的另一面,是即將永遠告別我們的夕陽產業,而這些產業的公司,會無情的被市場用腳投票,估值倍數經常被按在地板上摩擦。

舉個例子。數位相機、拍照手機的興起將傳統膠捲型相機的生存空間徹底殺滅,而全球最大的膠捲生產企業——柯達,也正是成為了夕陽產業的排頭兵。從2014年起,柯達的境況一年不如一年,儘管還有盈利,但是利潤的增長基本是奢望。其股票的市盈率倍數更是低的不像話,甚至常年是在5倍PE上下徘徊。然而儘管如此低估,連年衰退的主營業務最終還是把公司的市值帶向了深淵。

柯達PE_BAND:

柯達公司股價走勢:

柯達的例子告訴我們,哪怕市盈率已經極度低估,但由於其糟糕的發展前景,最終價值會向價格靠攏,走出越跌越貴的步伐,而如果貪圖其價格便宜在任何一個位置買入的投資者,其面臨的風險和收益幾乎完全不成正比,想盈利出來的難度堪比蜀道。

除了夕陽產業外,這種價值陷阱往往也會發生在欺詐公司的身上。舉個例子。

信威集團曾經是上證50的一員,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然而,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公司從頭到尾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真的,其財務數據完全不可靠,甚至在其年報里披露的文字部分都沒多少是真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棍型公司。

信威集團股價走勢:

其實,即便是這樣的公司,在中國2015年的牛市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畢竟市場傻起來100頭牛也拉不住,但從2016年開始,信威的估值就一直特別低。媒體曝出這個公司是雷的時間點是在2018年,2016和2017這兩年信威憑藉其極低的估值吸引了一大批散戶投資者。很可惜的是,這是個假貨。

中國有句老話,叫便宜沒好貨。誠然,這話說的有些絕對,市場中確實偶爾會給出一些便宜的好貨,典型的如2008年的伊利,2013年的茅台,2015年的格力。但從比例上看,絕大多數便宜貨其質地確實很糟糕,從這個角度上說,市場在很多時候還是有效的。

情景二:追求性價比

市場中有很多人喜歡追求性價比。最典型的比如,海螺水印、新華水泥、上峰水泥買哪個?當然,他們也明白海螺水泥是最好的,但一看股價和走勢,又不敢碰了,於是選擇了更有"性價比"的上峰水泥或者新華水泥。這些人的觀點是,大家都是做水泥的,沒什麼本質的不同,因此哪個便宜買那個,性價比第一。不僅僅是水泥股、這種情況在銀行、保險、券商、物流、電商等等行業也很多見,在大眾的認知里,一個行業的不同公司差別並不大!

然而事實是,同一個行業的不同公司,其差距是極其巨大的。就以水泥行業來說,有句行業內流傳甚廣的話"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為什麼是看海螺?而不是新華和上峰?原因很簡單,因為海螺的護城河太深,已經由量變引發了質變,和其他的水泥公司是雲泥之別。海螺的T型戰略,成本控制能力,原料資源儲備等等多個方面,經過日積月累的運營,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在這種優勢的加持下,將會給海螺帶來無比巨大的複利效應,因此,水泥公司之間的差距巨大,在海螺面前其他的水泥公司難言有什麼競爭力。因此,如果因為價格因素,拋棄已經質變的行業龍頭,選擇一個平庸公司的話,失去的價值遠比得到的實惠多的多。

當然,實際上也不是所有行業都會有這種遙遙領先的絕對龍頭存在,存在絕對龍頭格局的行業最典型的有白酒(茅台)、水泥(海螺)、空調(格力)、製藥(恆瑞)、醫療器械(邁瑞)、醬油(海天)、鋰電池(寧德)。。。。實際上,也有很多行業沒有明顯的龍頭,比如銀行、券商等等,在沒有明顯龍頭的行業里,追求性價比其實是相當明智的。

情景三:追求優質,等待低估

繼續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既然行業可以被分為兩種,即存在絕對龍頭的行業和不存在絕對龍頭的行業。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既然有絕對龍頭,那麼就不需要操心選股的問題,因為公司的質地差的太多,買入別的標的需要承擔的風險遠比獲得的性價比更大,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價格了。

價值投資的本質是以做生意、創業的角度審視上市公司,而創業和人生有很多相似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磕磕絆絆的破事永遠少不了。每個人的一生不說大起大落吧,起起伏伏總是有的,且絕大部分人身邊瑣碎的破事總是沒完沒了。對於上市公司,運營過程里這種情況非常多見,而某些影響較大的負面事件,則會對股價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最典型的,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奶企股價崩塌式下跌,伊利真是躺著也中槍的典型代表。但是負面事件帶來的股價下跌是壞事麼?伴隨著負面利空的誕生,讓伊利這個優質的公司和低估的股價完美的走到了一起,成就了A股市場近10年來最佳的投資機會之一。

實際投資的過程里,我們完全可以先選公司,再等價格,而不是停留在選好了生意,再選公司的層面。偉大的人總是萬中無一,偉大的公司也是鳳毛菱角,為什麼要把我們珍貴的本金配置給那些效率低下的企業?

小結

在第三種情況中,往往買入標的之初總是充滿爭議。然而投資嘛,只要認知的足夠深刻,利潤的最大來源恰恰是別人的偏見和盲從。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與愛人相處,人生也會變得美好;把有限的資金投放給真正偉大的企業,才能為我們帶來財務自由,不是麼?

同名公眾號:導演的煙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