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綏化法院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工作紀實:一院一品牌 特色解民憂

2019-11-04     最高人民法院

​一院一品牌 特色解民憂

黑龍江綏化法院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工作紀實

​2017年,黑龍江省綏化市依託全市兩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成立了11個訴調對接中心,覆蓋該市及所轄10個市(區)、縣。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導實施了「一院一品牌,院院出精品」工作,構建具有綏化特色的多元化解大格局。

現場直擊

9月3日,記者走進青岡縣人民法院,來到訴調對接中心。這裡「火藥味」很濃。

受法院委派,青岡縣靖城街道調委會人民調解員姜國福正在調解一起提供勞務受害責任糾紛案件。

「你們已經就賠償問題簽訂和解協議,為什麼又要求對方增加賠償費用呢?」姜國福問原告張某。

「我靠手藝掙錢,給他幹活摔傷了,現在也幹不了活,出院後還得吃藥休養,家裡的生活很困難。所以,我要求他解決生活補助問題。」

「藥費我都賠了,你出院後我又多給6000元。你承諾這事了結,怎麼還變卦要錢呢!」被告於某很生氣。

據了解,張某在受於某僱傭修繕房屋過程中,不慎從梯子上摔下來導致左腿骨折。於某支付了張某住院費用,在張某出院後又支付6000元,並約定為出院後繼續吃藥的費用。

掌握了雙方的爭執焦點,分析了兩個人的脾氣性格,姜國福胸有成竹地做著調解工作。兩個多小時後,於某和張某情緒緩和,也收起了大嗓門,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

與此同時,一起交通責任事故賠償案件也在訴調中心另一個工作室進行著調解,但這裡卻安靜異常。調解人員是律師周劍。這是一起3車連環相撞交通事故,交警部門認定沈某、王某承擔同等責任,李某無責任。李某起訴要求沈某、王某賠償修車款2390元。經調解,沈某、王某向李某當場支付了修車費2000元。

專業的案件專家來調。

「我們發揮自身的專業、職業和實踐優勢,採取釋法解惑、分析利弊、商請諒解等方式,使調解方向有針對性、方式有多樣性、結果更具有合法性。」周劍說。

青岡縣法律援助中心在法院設有工作站,指派有經驗的律師輪流值班調解,今年7月以來化解矛盾糾紛15件、信訪案件3件,平均辦理期限3天。

快速解紛,無獨有偶。

​在肇東市人民法院,一家銀行到法院起訴了蔣某。立案庭審查起訴材料發現,糾紛起因是蔣某在銀行貸款逾期不還,就分流到訴調對接中心進行訴前調解。從人民調解員組織調解,到雙方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再到法官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這起糾紛僅1天就得到了解決。

​機制創新

定目標、出精品、創品牌,這是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設任務要求。而綏化市各地區矛盾複雜多樣,在多元化解工作模式上,10個基層法院「一院一品牌、院院出精品」,堅持管用的辦法,實際解決本地矛盾。

肇東法院是黑龍江省第二批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範法院。該院的「1+2+N」模式就是化解基層矛盾的一個特色治療團隊。

肇東法院院長王鐵軍介紹說:「『1+2+N』訴調對接模式中的『1』就是在訴調對接中心組建一個聯合黨支部;『2』就是訴調對接中心有法官、人民調解員兩個團隊;『N』就是法院與7個行業調解組織、4個城區辦事處人民調委會、34個社區調解組織、62名特邀調解員密切聯繫,整合解決糾紛的各種力量,構建起系統的、完整的糾紛解決體系。」2017年以來,該院訴調對接中心累計化解糾紛1740件。

青岡法院推行了「1+5+6」工作模式,其中的「6」是在金融借貸、交通事故等6類訴調重點案件中突出人民調解員的獨特作用,突出律師專業化作用。

2017年,綏化中院向綏化市委、市委政法委彙報請示,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挂帥成立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進度在全市推進建設了11個訴調對接中心。同時,協調推動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等6個規範性文件,對訴調對接工作進行了統一規範。

「訴調對接中心的建立和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讓老百姓能夠直接、便捷、順暢地交流、聯繫和互動,清晰直觀地感受到司法公平公正。」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王海榮說。

有了訴調對接中心,法院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綏化兩級法院堅持「兩個中心」一體化建設,對外「一站式」服務、對內集約化管理。把「兩個中心」貫通起來,建設一個「分調裁審」新樞紐。具體來說就是按照「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工作原則,綜合運用「多元化解+速裁」方式,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分流化解。

在立案環節,對簡單案件甄別分流,闡明多元化解的獨特優勢。當事人自主選擇後,綜合運用立案前委派調解、立案後委託調解、法官調解等方式,實現大量糾紛在訴訟前端有效解決。達成調解協議的,依法進行司法確認,不能達成協議的,依法導入訴訟程序進行審理。

現在,綏化市11個訴調對接中心,都設置了立案、送達、保全、執行、保險等便民服務窗口,設立了代表委員工作室、律師調解室、人民調解室、專業調解室、心理輔導室等功能區域,成立了157個調解組織、聘請了286名調解人員,根據矛盾糾紛不同特點開展「點餐式」服務,建立行業調解、社區調解、特邀調解、律師調解「微信工作群」,還探索了線上調解工作的委派、委託、邀請、審查、司法確認等功能,奮力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

截至目前,全市通過訴調對接中心共化解矛盾8340件,其中,今年1至8月化解3444件。在全市兩級法院受案數同比上升14.06%的情況下,多元化解案件占一審民商事受案總數比例提升至14.52%,綜合結案率、人均結案數、生效案件數也分別同比上升6.03%、15.52%、21.49%。

「在非訴訟調解力量的參與下解決矛盾糾紛是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健全訴調對接機制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減輕了群眾的對抗情緒,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訴訟成本,緩解了當前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綏化中院院長馬國說。

記者:段春山 通訊員:劉明

來源:人民法院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k_rNW4BMH2_cNUgHI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