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給寶寶洗澡有講究,如果不避開這3個時間,就是在傷害孩子

2020-08-15     育兒小米

原標題:夏天給寶寶洗澡有講究,如果不避開這3個時間,就是在傷害孩子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自然少不了的就是流汗了。大夏天的就是任何時候都在流汗,出去走一趟你會發現自己就被水淋過的。

炎熱的夏天,孩子新陳代謝較快,也是隨便一動就是汗,汗液粘在身上總是不舒服,洗個澡就瞬間清爽了許多,但給孩子洗澡就是諸多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案例:

這不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表姐就安排上了大量的沐浴露和洗浴盆,因為最近她覺得每次給寶寶洗澡,寶寶都會哼哼唧唧,所以決定給他換個環境,可是最近發現寶寶的皮膚變得越來越脆弱,用毛巾隨便一擦就紅了。

下午的時候我跟她就帶著寶寶去皮膚醫院看了哈,醫生說是皮膚的保護層受損了,導致皮膚觸碰就容易紅腫,醫生問了問情況才知道,表姐因為寶寶流汗太多,怕汗液粘在身上孩子不舒服,就老給孩子洗澡,也難怪孩子皮膚一碰就紅。

夏天到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流汗,很多的家長就增加洗澡的次數,其實夏天洗澡的次數並不宜變多。

夏天洗澡並不是越多越好,頻率多少才適合

很多家長是只要孩子一出汗,就立馬給孩子洗澡,擔心孩子出汗會難受,但其實洗澡的次數和頻率非常講究。

寶寶還小,皮膚上的保護系統並未發育完全

,並且非常的脆弱,

頻繁的洗澡會破壞寶寶皮膚上的皮脂保護層,從而使寶寶的皮膚變得容易發紅,長痱子

,而且孩子只要在水裡泡的次數多了,

皮膚就有可能脫水,從而變得乾燥,洗澡時間過長的話還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

一般情況下,1歲以內的寶寶一般是每周兩次的洗澡次數,如果夏天天氣很熱,流汗變多的話,也可以適當增加洗澡的次數。

孩子稍微大一點之後,天氣炎熱流汗比較多的話,是可以一天洗一次的,但不宜再多了,如果實在覺得寶寶不舒服,可以給他在背上放一條隔汗巾,或者簡單的擦拭一點汗液,勤換衣服亦可。

小貼士:家長們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使用鹼性的沐浴露,這會破壞皮膚上的油脂,容易使皮膚乾燥,甚至還會造成皮膚敏感。

這3個時間段不能洗澡,千萬要注意

孩子洗澡的頻率我們掌握好了,這幾個注意事項也不能忘記。

1. 吃飽之後,不能洗澡

寶寶在吃飽過後洗澡,

水溫會刺激血液,血液集中在腸胃裡面,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而且孩子的腸道功能不太好沒,也會刺激腸道,從而

嘔吐

甚至

可能出現

大腦缺氧

的情況。

所以不管是大一點的寶寶還是小一點的寶寶,吃飽之後千萬不能立馬洗澡,

一般建議間隔1小時左右再去洗澡。

2. 流汗之後,不能洗澡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要開始爬行和走路了,夏天的時候天氣又熱,寶寶一動就容易出汗,家長就會給他們洗澡,但是寶寶出汗之後,

毛孔會舒張

,這個時候洗澡,

體溫會快速的下降

,洗澡的時候可能覺得突然的降溫很涼快,但

這樣很容易受涼,再加上他們抵抗力還很差,很容易感冒

3. 打疫苗之後,不能洗澡

給孩子打完疫苗之後,醫生大多都會叮囑不能給寶寶洗澡,以免打濕傷口。那是因為打完疫苗之後,

寶寶的胳膊上會有一個小的針孔傷口

,如果這時候給寶寶洗澡的話,

水裡的細菌就會導致傷口感染,針孔周圍的皮膚就會紅腫變硬

小貼士:打完疫苗之後需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_Bk8XMBeElxlkka6R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