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符瓊尹
編輯 | 何潤萱
雖然對多數觀眾來說,總還是有追不完的國產劇,但劇集行業準備拍和正在拍的項目,都已在逐步減少——
據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Q1備案電視劇部數僅為189部,同比2019年Q1減少了21%;集數7169集,同比減少21%。而長江證券數據則顯示,2020年Q1-Q2僅16部新劇開機。
「現在開工受限較多,對安全性的高要求也會對成本及工作效率產生影響,所以我們現在認為最好的開機時間大概得是6月了。」《香蜜沉沉燼如霜》《冰糖燉雪梨》製片人,完美影視副總裁,劉寧工作室總經理劉寧告訴毒眸,「不像2年前,每個月大概有十幾個電視劇開機,而橫店基本上每天都有新項目開機。」
劇集備案數和開機數的減少,除了因為疫情的衝擊,還有行業新規的影響。如2月廣電總局發布的一則通知中,就規定即日起在備案立項時,「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這也加大了備案立項的難度。不久前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發布倡議書,倡議劇集製作成本應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這也為從業者設置了新的思考點。
截自《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
「我們收集了劇集行業一些大概的製作成本數後,測算出了這個值。這其實是符合當前階段的數字,不代表永遠是這麼一個數據。」酷雲互動董事長兼CEO、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副會長李鵬對毒眸說。而對於這些新規以及倡議,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則認為這不失為一個提質減量的好時機:「之前的劇集市場一直是供過於求的,現階段大家把數量和速度降下來,把品質提上去,利用緩衝期大家練好內功,我覺得是挺好的。」
上述對話,均發生在由毒眸、酷雲互動、毒舌觀影團共同舉辦的第九期眼界沙龍上。在這場名為「春暖花開,劇集行業如何小跑求變」的沙龍上,謝穎、劉寧、李鵬三位嘉賓分別從平台方、製作方、數據方的角度,探討了2020年劇集行業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以下是毒眸從沙龍總結的2020年劇集行業修煉指南,歡迎所有劇集行業從業者查收。
積壓劇「逆天改命」?難!
「今年劇集數量減少四分之一都是樂觀估計。」曾有業內人士對毒眸感慨。除了疫情爆發對劇集生產造成的衝擊,還有近兩年影視劇的持續減產帶來的影響。
在這個檔口,積壓劇似乎擁有了落地的機會。從酷雲數據來看,近三年電視劇發行數量呈現遞減趨勢,其中不足60%的電視劇能夠成功首播(18年不足一半),而另外40%多未能幸運面世的劇目,則成了積壓劇。在李鵬看來,劇集持續減產再加上疫情的衝擊,確實也給了部分積壓劇一些泄洪的機會。
「積壓劇之所以成為積壓劇,並不一定是因為品質遜色,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把它拿到市場上來比對也並非沒有競爭力。」李鵬說到。比如《錦衣之下》這部被劇粉自嘲從「錦衣女孩」等成了「錦衣奶奶」的積壓了兩年的劇集,便成為2020年Q1最熱門的網劇之一。
《錦衣之下》(圖片來源:豆瓣)
李鵬從酷雲的數據分析,至少衛視消化積壓劇的實力還未完全釋放。「除頭部平台外,大部分電視台播出的劇目多為N輪劇;2020年Q1衛視首播劇共36部,其中18年及之前的劇目占比為41.7%。2019年Q1播出劇目中,17年及之前劇目占比為46.2%。從以上數據來看,衛視平台還有很大的購劇空間。」
疫情期間,優酷也推出了一系列消化積壓劇的舉措。「我們採用了很多模式,比如說會員點擊分成,用適當的保底+激勵的模式,以及一些相對比較寬鬆的商務條件,為整個市場做了一些去積壓的動作,同時幫助一些公司恢復產能。」 謝穎告訴毒眸。疫情期間,由劉濤、李宗翰主演,於2011年就已殺青的古裝歷史劇《景德鎮》便在優酷上映。
《景德鎮》(圖片來源:豆瓣)
但是能像《錦衣之下》這樣「逆天改命」的積壓劇,仍然是寥寥無幾。許多積壓劇會囿於自身題材的時效性,以及項目背後的人員流動問題,導致最終播出時也並沒有良好的結果。
「積壓劇會存在題材的時效性問題。」劉寧告訴毒眸,「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一個作品如果2-3年沒有播出,可能它播出時團隊都已經解散了,而播出期的宣傳也很關鍵。所以我始終認為,一旦一個電視劇積壓的話,後續的問題會很多。」從酷雲數據來看,2019年全年的積壓劇表現確實較為低迷,整體收視低於非積壓劇0.21個百分點。
謝穎也表示,雖然不一定是質量上的,但一部劇被積壓一定存在一些問題。「很有可能在項目立項階段,製作階段存在問題,或者成片後的效果跟整個市場的需求不一致,肯定在某種方面是欠缺的。我們很少看到一個質量很好的片子最後被積壓下來。」
修煉內功,減速慢行
行業無疑正進入一個減速慢行的階段。
對上文提及的備案數及開機數大幅下降的情況,謝穎認為Q2的表現可能也並不會樂觀。而在暑期檔可能被壓縮至只有一個月的情況,去年匯聚了《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等熱劇的「史上最強暑期檔」恐再難重演。「整個行業現在用於影視投資的資金也開始退潮了,所以留給劇集生產者練內功的時間更長了。」謝穎說到。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部甜寵劇卻提前鎖定了Q2熱劇的位置。由完美世界影視出品,張新成、吳倩主演的《冰糖燉雪梨》前不久完結,在台網數據表現都較為良好——
從酷雲數據顯示的台播成績來看,《冰糖燉雪梨》為江蘇浙江兩台聯播,浙江忠誠度為36.8890%,最高直播關注度0.6373%,從3月19日開播到4月9日結束,直播關注度提升84%;江蘇忠誠度27.3903%,從開播到結束,關注度提升45%;從網絡數據來看,該劇連續多日登頂優酷劇集熱度榜、貓眼電視劇全網熱度榜、vlinkage電視劇榜第一。
《冰糖燉雪梨》(圖片來源:豆瓣)
在沙龍上,該劇的總製片人劉寧也向大家拆解了他的甜寵劇製作方法論。首先他認為,甜是一種情緒表達,是他們想借劇集傳達出來的情緒。「在篩選小說的階段,我們就會選擇一些內容正向的,比較甜的小說。讓大家看的時候能夠開心快樂,這個是我們每一個項目都會在意的事情。
而在設計角色時,主創則強調人設的極致化、戲劇化、差異化。「第一點,我們希望人設有一個極其強烈的標籤,第二點我們希望在劇中每個角色都有巨大的反差,有差異化,所以觀眾會發現每個女性的角色的反差都很大,我認為這個能夠加大戲劇性。大家看過一些韓劇和日劇就會知道,他們把角色已經做到了很極致的狀態。」
當然,這樣的設計並非所有觀眾都會買單。「我也看到有些觀眾認為一些角色太虎了太彪了,但也有很多的觀眾認為這個角色很好,跟他們以往看到的不一樣。」面對這樣的言論,劉寧常和編劇團隊強調,要堅持自己想做的特點,不要被市場和觀眾綁架,「所有的影視劇項目有一個滯後期,你不能按照當時市場的偏好,去定義你兩年後播出的樣子,創作者還是要有一些前瞻性。」
在劉寧看來,劇集題材的選取也並不存在「藍海」「紅海」之分,劇集質量以及差異化的設定才是取勝的關鍵。「我當時做《香蜜》的時候大家也說,古裝玄幻劇已經是紅海了,你怎麼勝出?我說就是靠品質勝出。現在做《冰糖燉雪梨》也是一樣,都說甜寵劇很多,但你仔細一看也會發現很多雷同的產品。」
《香蜜沉沉燼如霜》(圖片來源:豆瓣)
從數據方的角度來看,《冰糖燉雪梨》這樣的甜寵劇出現的時機也恰到好處。「甜寵劇在疫情期間,就像一種特殊的安慰劑一樣,從酷雲數據來看,這個劇的忠誠度還是比較高的,超過36%。我們也能從後台數據看到,整個劇並不是完全只是給年輕觀眾看的,也有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分布。疫情期間大家有一定的壓力,而甜寵劇其實特別適合用於釋放壓力。」李鵬說到。
這樣自帶「釋放壓力」屬性的甜寵劇,也成為優酷用以爭取女性用戶的一個重要品類。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冰糖燉雪梨》是在優酷寵愛劇場發布的。除了該劇,寵愛劇場還上線了《人間煙火花小廚》《萌醫甜妻》《三千鴉殺》等甜寵劇。
寵愛劇場
推出寵愛劇場,其實也是平台在修煉內功,形成破局優勢的一種策略。「優酷要跟騰訊、愛奇藝形成破局的差異化,在於我們的生態,因為我們背靠的是阿里整個電商體系。從相關數據來看,2019年上新的連續劇中女性受眾的占比是58.5%,平均年齡是26.8歲,而網絡劇的用戶會更加的女性化、年輕化,與電商背後的消費人群主力一致,這就是目前優酷一直在布局女性項目的原因。」
在網劇的整體用戶都更加女性化和年輕化的同時,優酷平台用戶畫像的主要差別在於擁有更多熟齡女性受眾。「對優酷來說,其實我們目前的年齡結構相對是25歲以上的熟齡多一點,所以我們會布局題材的差異化,慢慢的吸引女性人群過來。現在推的是寵愛劇場,暑假開始後會再推一個女性懸疑劇場。」
從待播劇片單來看,女性懸疑劇場會包括景甜、張彬彬主演的《司藤》;由東野圭吾的小說改編,鄧家佳、張新成主演的《迴廊亭》;蔣勤勤主演的《迷霧追蹤》;鄭業成、林鵬主演的《玫瑰行者》等。這些劇集的特點都是篇幅短小精悍,基本在20集左右。「目前女性懸疑劇在其他平台上還沒有做劇場類的連續的排播帶,我們也想嘗試一下。」謝穎說到。
《玫瑰行者》(圖片來源:@玫瑰行者官微)
在探索將劇集與電商打通之餘,劇場也是平台探索更多付費模式的嘗試。「過去的劇集更多的是版權交易,是2B的模式,而在目前的經濟情況和行業情況下,光靠版權交易可能利潤會越來越薄,所以我們也在做商業模式的破局。一方面做出會員付費的探索,另一方面我們著重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跑通一個類似於迪斯尼模式,讓片方有在版權之外,拿到其他收入的可能性。」
「提質減量」期的破局之路
在行業進入減速慢行階段的同時,政策的導向也是在鼓勵創作往「提質減量」的方向走。如上文所提及的「備案立項時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以及劇集創作「成本應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的倡議。
而在這樣特殊的階段,平台也為許多中小型公司提供了「破局」的環境。
謝穎告訴毒眸,在整個平台的財務板塊布局來看,未來版權劇會越來越少,定製劇和自製劇會越來越多。「這就給了中、小出品方有了更多的機會。目前市面上的頭部公司,假設他們的產能占到每家平台的一半,但是未來可能他們只能占到我們的三分之一,平台另外三分之二的項目就會來自於市場上的新生代的,有自己一技之能的公司。」
平台也會在分帳劇之外,給到更多靈活的合作模式。「比如買完IP後委託公司進行承製,不需要他們墊前期的開發費了。走聯合開發,就是公司拿到一個IP後及時與平台溝通,如果是平台需要的內容,我們可以提前從開發費開始一直跟著大家走下去。這兩種方式對片方來說,比分帳劇更有保障更安全,這也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平台能對這個行業起到的一些扶持的作用。」
在確定合作後,平台在定製劇的付款周期上也做了較大的傾斜。「舉個例子,比方說我們的版權劇,我們可能是在片方最後交介質的時候,分五筆支付,尾款壓到60%左右。但是定製劇我們可能簽完合同就付20%,開機再付30%,等於你開機之前那就能拿到這個項目一半的資金,在介質交付的時候,可能我們尾款只壓10%-15%,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付款節奏了。」
當平台為中小型公司提供更好的創作條件時,毒眸注意到,劇集市場的競爭恐怕還將持續加強。博納、光線、華誼、萬達等電影公司已經在布局劇集的生產,如光線傳媒就於不久前公布了2020年劇集片單,其中包括古裝愛情IP《山河枕》和耽美IP《麒麟》,博納影業出品的《掌中之物》也傳言將於二季度上線。
《掌中之物》(圖片來源:豆瓣)
而在謝穎看來,電影公司加入劇集市場的戰局,也將推動行業升級,同時還有可能加速培養用戶為劇集付費的習慣。「電影行業在工業化、標準化,包括視聽語言上,本來就比劇集行業成熟,而他們所製作的一些電影品質的劇集,也會加大未來劇集走單片付費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混戰」中,劇集公司應如何潛心修煉?劉寧認為首先是找准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精準定位,找到自己適合的類型。「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擅長的內容很重要。影視劇的產業鏈很長,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從你投資的第一天,到你能夠回收這個資金,周期是非常長的,所以我認為大家可以按照自身的優勢選擇產業鏈上的某一塊。」
明確定位後,從短劇開始嘗試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能夠把握好內容,可以嘗試去做一些小而美的東西,一些體量不會很大,但是有機會搏出爆款的類型片,比如近幾年市面上會出現的一些20到24集體量的短劇,這個挑戰難度相對低一些。」
謝穎也認可將短劇作為突破口的方式。「首先短劇在內容形態上豐富了很多場景形式,現在用戶的娛樂時間更加碎片化,對節奏、題材選擇、劇集內容三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故事類型、敘事方式、視聽形式都需要更精緻,更極致。短小精悍的篇幅也避免了注水,趨近英、美劇的快節奏。」
一些好故事可以借短劇做成IP系列化,比如年初的《唐人街探案》網劇。一些大製作項目也可以拍一個短小篇幅的劇集,像一個概念片一樣。「比方說有公司想做硬核科幻,平台一旦投40集,成本是很高的。那我也會說服那個導演,能不能先做一個短劇,如果短劇出來後網友很認可,那追加投資,我們擴展成40集,或者是我們擴展成第一季第二季。」謝穎說。
《唐人街探案》網劇
而從酷雲數據來看,短劇的數據表現也並不遜於長劇。李鵬告訴毒眸,4月6日在愛優騰播出的《餘歡水》,截止4月21日,酷雲全網關注度累計為14643,高於製作成本更高、且集數更長的《清平樂》。
談及可發力的題材,懸疑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向。毒舌觀影團此前在觀影團旗下社群做過相關調研後發現,觀眾對於懸疑劇依然有很大的需求。在參與調研的用戶中,50%的用戶今年看懸疑類的國劇比例有所增加,超過70%的用戶對即將播出的懸疑劇持期待態度。
以上數據來自毒舌影迷調研報告(數據來源:毒舌影迷社群)
而懸疑劇的走紅及懸疑類型的疊加使用,也是劉寧所觀察到的韓劇表現出的趨勢之一。「兩年前韓國幾乎大部分火爆的劇集,都是帶懸疑色彩的,甚至有一些懸疑劇沒有言情成分,完全是靠劇情推動。我相信有很多女性觀眾也是喜歡這種懸疑的,當然別太血腥或者是太恐怖,因為這也是由人的好奇心決定的。」同時,酷雲也觀測到,在大屏的角度,用戶在甜寵和懸疑兩個題材上,正好在疫情期間是比較重點的兩個題材。
一場沙龍下來,「修煉內功」成為幾位嘉賓反覆強調的要點。在這段復工緩慢恢復的時期,打磨好項目的各方面如劇本等,並在平台的策略扶持下,以短劇這樣的短小篇幅,和甜寵、懸疑這樣經市場驗證過的類型題材進行破局,不失為一條修煉之路,好的內容也終究會脫穎而出。
正如李鵬所言:「在內容行業,真正懂內容的人會慢慢脫穎而出,特別是目前哀鴻一片的時候,更要有一點積極樂觀的心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W5_yHEBfwtFQPkd_5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