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期,曾經一統全國,版圖遼闊的大清帝國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狀態。國家外部,西方列強們競相在華攫取利益,尤其英國率先通過鴉片戰爭,得到在大清的「第一桶金」;國家內部,也是民間起義不斷。
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西邊的阿古柏又在沙俄支持下開始入侵新疆,並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至此新疆的大部分地區皆已被占領。偏偏這個時候,鄰國日本又通過明治維新的紅利後,也成為了列強國家之一,而我國的台灣省也開始被日方滲透,「海塞之爭」也成了問題。
面對突然出現的兩個問題,以當時的清廷實力來看,要想同時解決實屬困難,而以何為重也成為了人們爭論的焦點。當時的朝廷一共分為三派,分別是以李鴻章為首的,主張放棄西北全力應對海防;時任湖南巡撫的王文韶等人則是認為以西北為重;最後一派則是左宗棠兩者並重的觀點,認為哪一處都不該輕易放棄。
雖然新疆氣候乾燥,還有著不少的荒漠,但是天山南北皆是盛產瓜果之地,而且新疆草場廣闊,牛羊遍野,馬種優良,另外新疆地下還存在著大量的金、銀、鐵和煤炭等礦產資源。雖是叫「荒漠千里」,實則就是一個聚寶盆。
除了物產資源外,新疆最優越的還是其地理意義上的重要性。一旦新疆丟失,也就意味著只要過了新疆就是一馬平川,中原根本無險可守。此外,萬一沙俄扶植的阿古柏真的占領了新疆,那麼南邊在印度苦心經營的英國人自然也不會服氣,肯定也會扶植某個勢力進取西藏。如果真的是此種情況,也意味著清朝需要增添更多的兵力守衛邊界,除了對於錢糧是巨大的消耗外,西北被過分牽扯的兵力肯定也是無暇顧及東南的海防。
在清廷的反覆商議之下,最終還是由光緒帝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負責督辦新疆軍務,同時應其要求調走前任欽差景廉和負責糧運幫辦的袁保恆。
受到任命後的左宗棠,在充分了解新疆地理情況和阿古柏的兵力部署後,制定了先平定北疆,再奪回南疆的戰略部署。除了充分的戰略計劃外,左宗棠又開始重新整頓軍隊、籌措軍餉等工作。
左宗棠的計劃十分完善,前期準備也很充足,不過很現實也很嚴峻的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沒錢。左宗棠出征在即時,當時的陝甘地區的軍費已經被累計欠到2000萬兩白銀,幾經波折之下,清廷最終也才從戶部撥了區區200萬兩銀子。
眼見朝廷已經指望不上了,左宗棠又通過富商胡雪岩借了1375萬兩,接著又通過洋商和華商,分別借了500萬兩和846萬兩,自此軍費的問題也算是基本得到解決了。
錢、糧和兵器都已經得到解決後,年逾花甲的左宗棠終於將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向西北,此番一同前行的還有左宗棠為自己準備的一口棺材。
1876年7月,左宗棠麾下的劉錦棠率部與阿古柏與古牧地發生戰鬥,最終在僅付出158人陣亡的代價下,就擊殺了5000餘敵人,並順利占領古牧地。此戰大勝後,清軍在後面的烏魯木齊、昌吉和呼圖壁的幾場戰鬥中基本都未太遇到抵抗即獲勝。在耗時數月,並且陣亡千人的瑪納斯之戰獲勝後,除了伊犁外的所有北疆地區均已被清軍成功收復。
經過休整並且熬過冬季後,清軍又於1877年4月向南疆進發,第一戰則是達坂城,收復南疆第一戰即獲勝後,清軍又連戰連捷,而阿古柏方的內部也開始起了內訌,其本人也因急火攻心而亡,也有傳言是說自殺或者是下屬殺死。阿古柏一死,敵軍內部也開始瓦解,次年1月2日清軍收復和闐。
至此,左宗棠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將新疆全部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