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嗎,生活在這座現代化水泥森林,居民幸福感卻很高

2019-07-21     喜馬拉雅

來源|喜馬拉雅APP陸銘的精品課《經濟學名師陸銘:中國經濟72講》

編輯|何嬙

1949年,武俠小說鼻祖金庸先生從上海來到香港時,他感到十分愁苦,繁榮的上海和落後的香港給他帶來很大的心理落差。那個時候,香港還並不是發達城市。

1997年的時候,香港的發展已經很大程度上超過內陸了,香港人和上海人的差距拉開了10倍。

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從人均GDP角度來看,2018年的香港的人均GDP仍然接近於5萬美元。在全球範圍之內,這個水平都是比較高的。

香港的發展到底有多快?

香港經濟的重要性可以從一組數據來看。在1990年的時候,香港這樣一個彈丸之地,雖然只有幾百萬人口,但是在全國的GDP當中所占的份額居然可以高達20%。

但這個數據到了2018年下降到了3%。很多人認為這個數據的變化說明了香港經濟的相對衰落。其實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不是因為香港經濟發展慢了,而是因為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實在太快。如果單獨把香港經濟拿出來看的話,其實香港每年的GDP增長速度仍然可以高達3%。

不僅經濟發展的速度可圈可點,香港在全球經濟所占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的一本營商環境報告,香港在很多指標都在全球遙遙領先,它的便利營商排行榜排名位於全球第五位。開辦企業和繳納稅款的排名,它的指數是排在全球第三位。

香港的城市治理如何先進?

說完了經濟方面,我們再來看看城市的治理,我們借著香港來談城市治理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在中國內地經常有一種流行的看法,也反映在我們的城市治理政策上,那就是覺得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密度增加,對於城市發展來說是一個負擔。它會增加擁堵污染這樣的城市病。


在香港有70%是山地,有人居住的地方人口密度非常之高,甚至有的地方可以達到10萬人每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去香港看一看,就會發現,關於香港的第一印象,會覺得香港是一個高樓林立的城市,是一座鋼筋森林的城市。

但是如果我們在香港生活幾天,就會感覺到香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便捷的城市,而這個便捷其實就跟人口密度高有關。

香港大約在居住地500米範圍之內,不超過一公里的範圍,基本上各種各樣的生活設施都可以達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這座城市有很多沿街的街邊店,這就更加進一步的增加了我們和生活設施之間的可達性。

香港的交通為何如此便利?

我們再來看香港的交通,香港其實擁車率並不高,與此同時香港的公共運輸非常發達,它的地鐵連接做得非常好,在不同的線路之間的換乘,幾乎不用走幾步路,這一點非常值得中國大陸的城市來進行學習。

同時在城市的一些支支丫丫的一些邊遠地方,還有很多非常發達的小巴士來提供通勤服務。而且就是它市中心人口密度最高的中環地帶。你可以看到由於人口密度高,香港建設了很多地上和地下的連廊,所以人行可以走地上和地下的連廊,基本上不用直接過街。

而由於做到了這一點,儘管香港的路並不算寬,香港的汽車卻可以開得非常快,因為它的一些主幹道基本上是全封閉的。所以在香港其實堵車的問題並不嚴重。

為什麼香港的居民幸福感還是很高的?

再看環境,香港是世界上大城市裡這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的,這一點在中國現在內地的城市規劃當中也慢慢提出來了,那就是口袋公園。在大城市人口密度高的一些地方,不用特別刻意強調去建大公園,而建小而多的公園,讓城市的市民能夠比較快的比較便捷的能夠到達這樣的口袋公園,進行休閒。

不僅如此,香港因為多山同時又是一個島嶼城市,基本上在香港任何一個地方,在半小時左右的車程之內,就可以到達郊野公園或者海邊。這一點對於提升香港市民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全球城市當中很難實現的一個目標。

在這個擁有冷漠而令人窒息的水泥森林的地方,同樣擁有著超過土地面積一半以上的未被開發的森林和旖旎海濱風光。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的另一面,卻是溫柔浪漫的大自然,如此一來,香港的居民幸福感怎麼會低呢?

關於主播和課程:

陸銘,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2001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陸銘教授將經濟學的思維運用於中國的現實情境,形成一套掌握宏觀經濟的方法論,幫助你理解中國經濟的現狀和趨勢,從而把握時代發展的機會,更理性地作出各種決策。

關於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是中國領先的音頻分享平台和獨角獸企業,占據 73%市場份額,總用戶超過 5.3 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O4nGGwBmyVoG_1Z4EVd.html


我算是看透了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