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之所以叫觀賞魚,就是因為它們身上有艷麗的顏色,非常適合我們去欣賞。不過有一些魚友家裡的觀賞魚,卻越養越沒有顏色,身上黯淡無光,毫無觀賞性可言。為什麼會這樣呢?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一個問題點。
首先我們要明白,無論是哪一種觀賞魚,它們身上的顏色,尤其是越亮麗的顏色,紋路越多的顏色,其實是魚類身上的保護色。尤其是一些原生屬性比較強的魚類,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下體色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色。根本原因就是在不同的環境里,它們需要呈現出來不同的顏色,才可以達到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效果。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鬥魚,養過中國鬥魚的朋友都知道,魚缸如果鋪了黑色或者深色的底砂,那麼這條魚發色一般是比較好的,顏色比較深比較有質感。但是如果是裸缸養中國鬥魚,一般這個魚它的體色就會比較偏淡一些,沒那麼好看。因為在深色的魚缸環境里,這個魚為了讓自己不容易被天敵發現,所以它們身上也要儘可能去模仿這個環境的顏色,變得更深。但是如果在裸缸的魚缸裡面,那麼整個魚缸的色調是偏淺的,因此中國鬥魚身上的顏色也會變淡,以達到更好融合環境,實現自我保護的效果。
觀賞魚身上的體色除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顏色之外,還是一種同類之間互相競爭的元素。大家可以去觀察很多品種的觀賞魚,幾乎都是公魚比較漂亮,而母魚長得比較一般。一方面是公魚為了吸引母魚的注意,所以它的身上顏色必須足夠搶眼,才可以足夠出彩。另一方面由於公魚之間免不了打架,不過打架又是一個有傷害的行為,因此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就更好了。所以公魚身上亮麗的體色,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對手示威,驅趕對手的一種方式。通過身上充血並且展示出靚麗的顏色這種方式,也無法驅趕對手的話,最後一定要通過決鬥才能分出勝負,它們才會進行決鬥。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很多魚類戰鬥之前都不會直接打起來,而是先會互相誇示一下,試圖讓對方知難而退。
所以大家家裡的觀賞魚,如果覺得它們顏色比較淡,那麼就要從首先這兩個方面去著手考慮。最重要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看一看我們自己家裡魚缸裡面的布置,是否符合這個觀賞魚,它所適應的環境,多了解一下它們原生的環境是怎麼樣的,這些我們都是要提前了解清楚的。把這個環境給布置出來,那麼這個魚它的體色也就會更加的好看,狀態也會越來越好。
同時如果再有好的環境的情況下,再給魚缸里的觀賞魚們適當地添加一些對手,讓它們有互相展示的機會,那麼它們的狀態會更好,顏色會更加好看。
最後給大家提醒一下,以上說的這些是針對一些原生屬性比較強的觀賞魚,才會比較適用。針對一些人工繁殖選育的時間非常久的觀賞魚,就不適合用這個方法。比方說金魚和錦鯉魚,這些人工選育時間跨度非常長的,它們基本上身上已經沒有原生魚的屬性了,因此它們身上展示出來什麼樣的顏色更多是由它們的基因,還有平時的喂食情況所決定的。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