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化」抓實應急管理工作

2019-12-25     閩北日報

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為平安護航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市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確保全市經濟發展平穩有序。

強化領導,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

一是以「職責一致、責權對等」的原則,分別對10個縣(市、區)、64個市直單列考核單位下達「差異性、精準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目標責任,首次將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編辦、文明辦等黨委部門列入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實現對表對標、清單式管理,提高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的可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市安委會針對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特點召開4個季度防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會議,針對行業部門安全生產突出問題,適時召開安全生產專題工作會議,建立安全生產形勢月分析制度,每月召開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會議,重點解決道路交通隱患路段整改、公交車行駛安全和橋樑防護、工業園區安全生產等突出問題。

三是完善責任機制。重新修訂安全生產責任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預警通報、生產安全事故查處及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整治掛牌督辦、安全生產約談、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安全生產履職報告、安全生產獎勵等6項制度,將安全生產與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推薦表彰評選、文明城市(單位)、綜治、績效、履職評定、職務晉升、「四比六促」等掛鉤,進一步落實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

四是警示通報常態化。對生產安全事故多發高發的延平區、邵武市、順昌縣、浦城縣、松溪縣、政和縣政府進行預警通報;對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不重視的市直部門進行約談。今年以來,掛牌督辦企業10家,約談283家,通報56家。

五是完善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明確了10種安全生產失信行為納入聯合懲戒對象、4種安全生產不良記錄納入「黑名單」管理,將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企業納入安全生產聯合懲戒對象。已納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事故信息等70條。

強化執法,紮實開展防範化解安全風險隱患工作

市安委會制定《關於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關於貫徹落實省市領導批示精神切實加強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並實行安全生產執法檢查(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周報制度。

今年以來,全市共檢查單位和場所25127家,排查發現隱患27103項,已整改25801項,整改率95.2%,其中重大隱患42項,已整改26項,限期整改5074家,停產停業整改79家,取締關閉19家,罰款391.5萬元;聯合懲戒5家企業、行政處罰128家企業,建立執法處罰企業台帳,並及時予以公開曝光;依法依規對安全生產失信、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企業納入聯合懲戒對象以及黑名單管理。

強化保障,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建設

一是精準應急救援力量。摸底全市各類應急救援隊伍信息,完成全市民政、紅十字會、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相關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初次調查摸底工作。

二是推進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南平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定在邵武市金塘工業園區建設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心,總投資將達2.3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可研報告、立項審批、工程設計招投等程序。

三是強化應急演練。今年以來我市開展應急演練共2674次,參演人數901524人,演練投入624萬元,其中安全生產月期間應急演練共舉辦1546次,參演人數409002人,演練投入397.18萬元。

四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武夷新區綜合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整體場地面積約為450平方米,融合原市安監局信息化系統、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氣象信息系統、水文數據系統、消防救援指揮系統、森林防火指揮系統、國土地質災害數據系統等信息化系統。

五是完善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管理機制。明確專人負責督促、指導、跟蹤候選社區嚴格按照要求開展示範社區創建,目前我市已有6個社區候選單位上報國家評比2019年「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待評,較好地完成了過渡期間減災工作。

六是提升自然災害避災點建設。全市避災點共儲備床鋪8000多床,床板1.1萬多張,草蓆1.1萬多床,被子約1.4萬床、毛巾被4400多床,應急燈2300多個,餐具3.5萬多套,洗漱用具2.4萬多套。下撥65萬元補助資金,建設26個避災示範點,23個已完成建設,其餘在建設完善中。

七是精準災後重建。今年我市共發生10次自然災害,受災85.88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8.22萬人次,直接經濟損失81.3億元。在省應急管理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下撥救災資金1.08億元,通過農房保險和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向災民理賠1700多萬元,災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市迅速開展農村住房災後重建工作,加強精細化管理,有力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農村住房災後重建戶601戶,能夠按計劃遷入新居。

八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開通微信、微博「南平應急管理」,與中國應急管理報、閩北日報、南平廣播電視台、東南網南平站等媒體合作,加大應急救援、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的宣傳。 (邵玉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vEwO28BMH2_cNUgQx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