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每月要4500元生活費:這是上大學還是養巨嬰?

2019-09-06     油炸綠番茄

大一的女大學生在網上發起求助帖,嫌自己每個月兩千的生活費太少,根本不夠花,想把每個月的生活費提高到4500,沒想到被媽媽一口回絕。

她很不理解,高中的時候4000、6000的補課費家裡眼睛都不眨就交了,現在怎麼就不給了呢?

我知道這幾年的貨幣貶值很厲害,小學生歌謠都從一分錢跳漲到一元錢了,但是一個大學生一個月要花4500塊錢生活費這事還是突破了我淺薄的認知邊界。

4500塊生活費是什麼概念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換算成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352元。

在三四線城市這已經是很多人一個月的全部收入了。而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居民也才剛剛到64183元。

這個女孩如果一個月真的拿到四千五百塊生活費,算上學費下來一年至少七萬起,她大學畢業一年收入有沒有這麼多都不好說呢。哪是養了一個大學生,分明是養了一個吸血蟲。

雖然網上清一色都在罵這個女生,但是站在她的位置,我倒能理解她的心態。

比如她好委屈地表示現在的生活費到月底只能迫不得已去吃食堂,看得人一臉黑人問號:難道食堂不應該是大學生的日常選擇麼,這平時得嬌慣的多厲害?

估計是媽媽平時很慣著女兒,基本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大學一「變臉」,孩子接受不了了。

至於媽媽為什麼「變臉」了,我猜有兩個可能:

1.意識到再這麼慣孩子是不行的,要懂得拒絕孩子了。

2.家庭條件實在跟不上了。

後者可能性更大,畢竟十幾年都沒改變過的理念,沒可能到了孩子上大學突然醒悟。

一年三萬學費,在中國基本是獨立學院或者其他高校一些非常貴的藝術類、國際類專業,特別差錢的肯定是送不進來的,但是送進來的人里,家庭條件也可能天差地別。

有些是特別有錢的,恨不能開著跑車進校園的,生活費分分鐘萬元起步。如果是王思聰這樣財力的大學生活費一個月才一萬,得有多少人感嘆他簡樸。

也有些是沒辦法,成績差,不送進來孩子沒其他學上的,交學費已經很心疼了。

人比人,就是很容易氣死人。你要把孩子扔到一個普通大學普通專業,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些貧困山區來的一個月不但沒有生活費還要打工倒貼家裡兄弟姐妹的生活費,她一個月兩千塊就已經足以笑傲全宿舍了。

但是顯然,她的舍友們家庭條件都相當不錯,隨便一瓶面霜可能都比她一個月生活費多。一個從小沒在錢上被虧待,要什麼基本都被滿足的孩子,如今發現比其他人差,心裡難免就有落差了。

當然也有人說了,就知道比吃穿,學習你怎麼不比?

實話實說,一年三萬學費的也有個別好學校好專業(比如985的國際合作辦學計劃),但比例較少,剩下的孩子都是拿錢砸學上,心思就不在學習上,不比吃穿比啥?

講真,但凡有其他選擇,我就不建議經濟條件一般的父母把孩子送到這類地方去,你交得起高價學費,養不起「貴族」孩子。

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我之前還真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過一個徵集,從五六百到一兩千不等,總結一下就是:維持正常生存,五六百也可以的,想要高消費,兩三千肯定打不住。

五六百夠幹什麼呢?不買新衣服,吃飯就吃食堂,學校每個月還有點補助,再買點基本生活用品,沒事就去圖書館泡著,足夠了。再有些改善性需求,就靠自己做做兼職打打零工。

但是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不是太建議那些家庭條件還可以的、不是太缺錢的大學生把時間過多的用在兼職賺錢上。大學學費也不便宜,你好好學習,年年拿獎學金就最賺錢了。

適當節制一下慾望,一千多的生活費就可以了。別天天惦記下飯店,食堂多好啊,等你畢了業想回去吃都難了,有些大學邊上的白領天天跑到食堂費勁吧啦找大學生們蹭飯卡,就圖能吃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富養孩子沒個頭,財商教育越來越重要。

都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那麼力所能及的邊界在哪裡,最好的極限又是什麼,有幾個人真能說得清?

這幾年一直流行「富養孩子」的理念,很多家長照單全收,寧願把錢花在高昂的補習班上,也不願把心思花在對孩子價值觀的教育上。特別怕虧欠孩子,覺得捨得給孩子花錢才會讓孩子有國際視野,有過人見識,於是在孩子眼中,花家裡的錢漸漸演化成了理所應當。

多少經濟情況並不好的家庭,勒緊褲腰帶含辛茹苦的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富二代」。

小孩子原本沒有太多的慾望,我有時主動要給大聖買新鞋子他都不要,理由是「我已經有鞋子了」。

很多孩子的慾望,是被大人撐大的,太容易滿足,就不被珍惜。

所以每當大聖想跟我申請買什麼新玩具時,我就會跟他說,你給我一個理由,說服我。只要是合理,我就會滿足,不合理,我也會給他駁回去。

既讓他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也練習了他的表達能力。

有個在民間討論了很久的話題:

要不要讓孩子知道家裡有多少錢?

我覺得孩子想知道就讓他知道,沒必要藏著掖著,沒錢裝有錢,或者有錢強行裝窮,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但比起家裡有多少錢我更想讓他知道的是這些錢都是你父母靠自己獲得的,你今後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孩子都會有虛榮心和攀比心,尤其是在「富養」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對金錢的概念比較模糊,不知道賺錢的不容易,一旦父母給的錢已經滿足不了自己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很容易鋌而走險,選擇信用卡、網貸這種獲取渠道比較容易的方式,完全不顧後果有多嚴重。

而對於大學生來說,學校里最重要的一課不是談戀愛,不是去適應社會,不是去如何賺錢,而是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慾望。

這一課家長要是不提前補,那只能讓追債公司來替你補。

最後,都來留言說說你大學時的生活費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oirC20BJleJMoPMs-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