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這一舉動,或至少兒性早熟

2020-01-24   宜生醫生


一些寶寶到了5~6歲,還是和爸爸媽媽睡一張床。事實上,孩子到3歲之後就應該有自己的房間。要是孩子一直和父母同睡,有很大的可能性會造成孩子性早熟。

1、父母陪睡時間過長易引發性早熟

要是孩子總是和爸爸媽媽同床睡,會接觸父母的身體,對一名2歲的孩子來說,會感覺安全、溫暖。可是孩子漸漸長大以後,就會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同時爸爸媽媽的性生活也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

一些爸爸媽媽擔心孩子晚上一個人睡覺睡不好,就讓孩子跟自己一起睡,雖然寶寶睡眠質量好了,可以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就不能這樣做了,防止對其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2、孩子幾歲要分床睡?

既然爸爸媽媽不能長時間和孩子睡一張床,要是出現孩子晚上踢被子之類的動作該怎麼辦,到底什麼時候應該讓孩子一個人睡呢?如果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睡的話,最好在孩子3歲之前和爸爸媽媽分床睡。

孩子3歲左右性別意識已經開始萌芽了,孩子已經能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這是孩子心理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候,孩子有獨立意識同時也學會了很多的事情,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了。如果爸爸媽媽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的話,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覺得害怕覺得黑,吵著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睡。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在寶寶睡覺前跟他聊聊天或者說小故事,要是寶寶怕黑,也可以開一盞小燈。


3、孩子分床睡好處多

分床睡能夠培養孩子獨立能力,讓孩子明白現在已經長大了,同時也學著照顧自己,像是做入睡前的準備,自己蓋被子,自己穿衣服。在孩子進行了這些行為後,孩子對其他行為規範也更易接受,對形成獨立的人格很有幫助。

4、家長與孩子日常生活避免過度身體接觸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已經挺大了,過馬路的時候還會和媽媽牽手,偶爾親親媽媽臉頰。雖然利於親子感情的培養,可要是孩子長大後還是有過多的親昵行為,這種關係就會變得不正常。

孩子長大了,媽媽就要減少親昵的行為,像是太多的親吻、擁抱或者撫摸身體等等。可能一開始的時候寶寶會覺得不習慣,媽媽要跟寶寶解釋,雖然此類動作少了,還是要讓寶寶能夠感受到你的愛和關心,如此一來才不會影響感情。

因此建議媽媽對於此類行為要慢慢減少,讓孩子逐漸知道自己已經是個小大人了。雖然媽媽不表現出來,但還是愛著自己的。


幫助孩子適應分床睡小貼士:

1、確保安全

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床不要太高,保證孩子不小心滾下床不會受傷。要是媽媽擔憂孩子會踢被子,可以按照溫度挑選好適合厚度的被子。

2、睡前不孤單

對於有強烈依戀心理的孩子和容易產生孤獨心理的孩子,在孩子睡前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晚上經常去看看孩子,讓孩子不擔心害怕。在分床的最初階段,孩子如怕黑,可以開一盞小的燈,在孩子睡著了以後再關上。


3、孩子耍賴不心軟

孩子剛剛一個人睡的時候,可能爸爸媽媽要花費很多的精力才把他安頓好,但是過會就又回到了父母的床上,也可能是半夜醒來時偷偷溜到父母的床上睡覺。要是出現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夠放任孩子。要用適當的方法讓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並多說些鼓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