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村又名「永川」,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古為徽州府城陸路經婺源至江西饒州的必經之地,又系婺源縣城連通東北鄉水路,貨運到樂平、鄱陽、九江等處之碼頭。滄海桑田,村委會所在地汪口村距今有近1000年歷史。歷代續建的井泉溝渠、堤壩橋涵、村巷石階、碼頭駁岸、水利設施、古樹名木等古代鄉村要素自然淳樸,保護良好,於2009年被評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及「中國傳統村落」。
沿溪流由東向西延伸,迤邐展開。村前隔河的「向山」如一扇綠屏,氣勢壯觀,使汪口發展形成了「山,水,市,居,田園風光」的村落布局形態。
汪口是一個由於水路交通發達而形成的商業性古村。
放眼望去,向山沿著永川南岸,逶迤延伸,宛如一道綠色的屏障,將這一邊的汪口村嚴嚴實實地遮擋著,這就是被村民們稱為「向山綠屏」的汪口最美的景觀之一。
」山環水繞,風景秀麗」
汪口村_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上文風鼎盛,人文蔚起,走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賈,名士賢達。 古山林,古埠頭,古商業街,古巷,古祠堂,及眾多的官第,商宅,民居和書屋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深厚的徽文化,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仿佛在歷史與現代中穿越……。
汪口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得山水之靈氣,地靈人傑,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鍾靈」之地。
眼前的景象正是一幅清新的春日田園圖,遠山近水,人家以及盛開的油菜花。
在東線的公路上有一處高坡正好可以俯視汪口村的全景。
其村落空間的布局近似網形,以一條官路正街做「綱」,十八條直通溪埠碼頭的主巷道連著錯落有致、縱橫發展的小巷,將民居織成一個個「目」。
俞氏宗祠位於村東頭,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上除規定的正屋並排三間以外,又視功能需要在正屋的前後左右建庭院、書齋、櫥房、作坊、花園、牲畜圈欄等余屋,子孫繁衍,不足以居,就以迴廊三間的型制往後擴建。
如該村「慎知堂」就有三進六堂,14個大小天井、2個塾館及1個前院加一個花園。
雖然明洪武年間以後,朝廷對民間建築有嚴格的「三間」等級限制,但汪口古村落的建築型制仍相當豐富。
汪口村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這裡有:被譽為「藝術寶庫」的省保文物單位「俞氏宗祠」;屬徽派建築的「千年古街」。
村中東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長670米,青石板鋪地,商鋪夾道。興盛時遍布全村的商號有120餘家,官路正街現存的古商鋪建築還有66幢,經營範圍十分廣泛。
汪口村為徽州府城陸路經婺源至江西饒州的必經之地,又系婺源縣城連通東北鄉水路,貨運到樂平、鄱陽、九江等處之碼頭。明清時期,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景象繁華。雖經千載滄桑,但留下的歷史遺蹟諸多。
漂亮的古村,值得一游。村子不大坐落在河邊,進村口兩顆大樟樹,遊覽就是一條主道,兩邊是原村民的民居。
大樟樹
逛巷子,故居,看祠堂和鄉約所,在巷子裡逛還是可以感受民風民俗的。
淺雕、深雕、圓雕等工藝作品栩栩如生,太贊了,不得不讓人感到由衷欽佩。
微派的建築風格,每一處每一個拐角都是一道風景線。
汪口很有特色,原生態保持不錯,看著超過百年房屋,能體會到悠悠歲月流淌的痕跡。 清澈的小溪,近代建築中聳立的老屋,淳樸的村民,令人流連忘返。
這裡沒有人山人海,也沒有濃濃的商業氣息,只有慢慢沿著石板路,邊看邊聽,邊思邊想,寧靜致遠,有著深深的念想。
感覺很安靜,遊覽古村這樣比較好,這在婺源的老房子不多見的,裡面建築精美,雕梁畫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