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俗語諺語集錦: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

2019-11-05     語文夢工廠

【紡絲吊面——布里兒】(歇)

吊面:用絲綢做衣裳的面。布里:用棉布做衣裳的里,諧「不理」。指不予理睬。《七俠五義》六回:「進了此門就是內廷了,想不到你七品前程如此造化。今日對了聖心,派你入宮,將來回到家鄉里說古去罷。是不是?老黑呀,怎麼我合你說話,你怎麼老紡絲吊面——布里兒呢?」

〇也作〔龍燈的鬍子——不理〕。克非《山河頌》一〇:「對於妻子的無端叫罵,開始他還不時拿自己所喜歡使用的短語碎句來還她,諸如『人吵敗,豬吵賣』、『家有老猴精,祖宗不安生』等等。接著他懶得搭白,乾脆採取龍燈的鬍子:不理。」

【放暗箭】(慣)

比喻使用詭計,暗中傷人。浩然《艷陽天》二一章:「他是昧著良心給長春難看哪,往他臉上抹屎呀!是放暗箭,給長春使絆兒呀!」

【放出個屁來也是香的】(慣)

比喻人要是有權勢、有地位,幹什麼也有人說好。也比喻喜歡或崇拜誰,就認定他一切都好。《醒世姻緣傳》六〇回:「皇天呀,我要是個人家的正頭妻,可放出個屁來也是香的,誰敢違悖我!」

〇也作〔放個屁兒,也道是香的〕。《宦海》四回:「但凡邵孝廉講的話兒,莊制軍沒有一句不聽;邵孝廉出的主意,莊制軍沒有一件不依。就是邵孝廉放個屁兒,莊制軍也道他是香的。」〔放的屁都是香的〕。《情變·楔子》:「因為近來有一種人,樣樣都要說外國好,外國人放的屁都是香的,中國的孔聖人倒是迂儒。」〔放個屁也是香的〕。浩然《艷陽天》六四章:「這女人有個毛病:喜歡誰,放個屁也是香的,討厭誰,出氣也是臭的。」

【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

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聶海《靠山堡》一五:「楊林信一聽亂妮的話,賭氣地說:『好,你反映吧。我反正是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

【放風聲】(慣)

指故意散布或透露某種信息。《發財秘訣》三回:「然而區丙卻在外面放出風聲,要置買田地,一兩年之間,陸續置了萬把銀子田產。」

〇也作〔放空氣〕。張行《武陵山下》一〇章五四:「他故意放出空氣,敲鑼打鼓歡送打前站的幾個人,讓老百姓知道他們只走這十多個兵;然後又帶著營部,偷偷摸摸地去了天心寨。」〔放口風〕。劉紹棠《鍋伙》三二章:「他放出口風,說金榜下葬時對子許過願,從一而終給金榜陪葬。」

【放隔山炮】(慣)

比喻所採取的行動威力很大,在這個地方行動,其他地方也受到影響。李准《黃河東流去》二七章一:「孫文外號叫『孫大炮』。他會放隔山炮。聽說他在漢口放了一炮,炮彈打在北京城門的門索上,城門嘩嘩地一下就開了!就是因為這一炮,宣統皇帝才退了位。」

【放過的爆竹——聲勢已盡】(歇)

本指爆竹已經失去聲響和勢焰,轉指人完全失去了聲威和氣勢。龍公《江左十年目睹記》一〇回:「那會計主任,一來怕老袁的稜稜有威,難於欺矇;二來老袁是現任的巡按,大權在握,不比王巡按紙糊老虎,並且是放過的爆竹,聲勢已盡了的。便立刻軟了下來,自行掏包繳清了案。」

【放虎歸山,必成大害】(諺)

比喻放走強敵,必定會帶來難以估料的後患。胡山源《南明演義》一八回:「先生之言有理,古人云:『放虎歸山,必成大害。』我意決矣!明早點下兵馬,就著王總鎮進剿梧桐山。」

〇也作〔放虎歸山,自留禍根〕。陳娟《曇花夢》三:「敵人從我們手裡滑走了,他的警惕性更高了。這下是放虎歸山,自留禍根,今後我們捕捉他就更難了。」〔放虎歸山,終是後患〕。陸昭環《末代江山》四章:「張將軍,放虎歸山,終是後患。蒲壽庚治泉州有方,舟舶在手,倘是投了元軍,不可不慮。」〔放虎歸山,必定傷人〕。劉秉榮《楊三姐告狀》一〇回:「老六,沒聽說麼:放虎歸山,必定傷人!你把她楊二娥手指斷了一節兒啦,她能饒了你嗎?」

【放火自燒身】(慣)

比喻本想謀害他人,最終卻害了自己。茅盾《子夜》七:「而這一切,都是為的有他和趙伯韜等四個人在幕後作怪,而他們自己也弄成放火自燒身,看來是不得了的!」

〇也作〔放火燒自身〕。茅盾《腐蝕·十一月二十八日》:「現在方始明白,我把K和萍也拉了出來,是大大的失計;我以為這麼一來,我計得售,卻不道是放火燒了自身。」

【放空炮】(慣)

比喻光說空話,不做實事。楊沫《青春之歌》二部一九章:「你光會喊,真像個毛頭小伙子!可是,北大南下示威捐款時,你為什麼才捐了一塊錢呢?好意思拿得出去呀!我最討厭放空炮的人。」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二〇章二:「哼,她說的倒比唱的還好聽哩;這回她放了這麼大的空炮,看她怎麼下台吧!」

【放辣手】(慣)

比喻使用狠毒的手段。《水滸後傳》八回:「做事要放辣手。當初高衙內愛那林沖妻子,染起相思病,若依我算計,騙他到白虎節堂,登時按了軍法,那婦人怕他飛上天去!」

【放了屁兒,卻使手掩】(慣)

比喻事情發生了,才採取無補於事的措施。《西遊記》七二回:「那長老掙著要走,那女子攔住門怎麼肯放,俱道:『 「上門的買賣,倒不好做!」「放了屁兒,卻使手掩。」你往那裡去?』」

〇也作〔屁出了掩臀〕。《醒世姻緣傳》二〇回:「事不宜遲。莫叫他把家事都抵盜與女兒去了,我們才屁出了掩臀。」

【放冷箭】(慣)

冷箭:乘人無防備,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裡傷人。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他沒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幾枝冷箭,但是他自己常常的說人『放冷箭』,並且說『放冷箭』是卑劣的行為。」劉紹棠《野婚》三三:「我憎惡這個多年來一直從背後向我放冷箭,給我造成終身遺憾和巨大痛苦的女人。」

〇也作〔射冷箭〕。夏衍《愁城記》二幕:「趙婉:(又怒又羞)李,你太殘忍,著急的時候,講風涼話,射冷箭。」

【放冷炮】(慣)

比喻突然提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意見。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二:「小元道:『我看咱們也不用管他「老村長的意思」不意思,明天偏給他放個冷炮,攬上一伙人選別人,偏不選廣聚!』」

【放冷槍】(慣)

冷槍:乘人不備,暗地裡射出的槍彈。比喻暗中傷人,或用冷言冷語傷人。張孟良《兒女風塵記》一部一九:「次日,小馬討飯走後,李掌柜又來天保床前放冷槍:『想開點吧,早晚是潑出門的水,嫁出門的女……』『行了!你別催命了!找主去吧!』天保落下淚。」

【放了氣的皮球——軟了】(歇)

本指皮球變得鬆軟了,轉指人態度變得軟弱了。劉子威《在決戰的日子裡》七章:「一頓義正詞嚴的申斥,那個熊也似的傢伙,活像是放了氣的皮球,軟了;活像是霜打麻葉,蔫了。」

〇也作〔放了氣的豬尿泡——軟了〕。尿泡:膀胱。王英先《楓香樹》八章:「馮老殿見龍眼說的心裡話,沒半點虛假,他聽後就像放了氣的豬尿泡,一下子就軟了。」

【放龍入海,縱虎歸山】(慣)

比喻把強敵放走,留下禍根。《全漢志傳》二回:「今明公不殺劉邦,異日與公爭天下者,此人也,正如放龍入海,縱虎歸山,再欲拘系不可得矣。」

〇也作〔放魚入海,縱虎歸山〕。《三國演義》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獲,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放馬後炮】(慣)

馬後炮:象棋術語。比喻事過之後才採取行動,已來不及。《野叟曝言》二九回:「聽了那家狠婆娘的話,先將家裡人開起刀來,還哭她則甚!可知那使著暗計的人,還在那裡扯開闊嘴,迷迷的笑著你哩!人已死了,在這裡放那馬後炮,可是遲了!」張恨水《金粉世家》九一回:「你們都是劉伯溫的後天八卦,既然知道她勢在必走的,為什麼早不報告一聲?現在人走出八百里外去了,都來放這馬後炮。」

【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慣)

譏諷人沒本事,說話、做事沒有分量。魏巍《東方》四部二三章:「『老好,你又來這一套了。』大媽指著他說,『叫你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

【放屁聽響聲——臭美】(歇)見「糞堆上開花——臭美」。

【放鬆一步,倒退千里】(諺)

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縴夫要是鬆了手,船就會倒退上千里。借指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鬆懈,就會迅速倒退。郭沫若《武則天》三幕二場:「我小時候經常看到嘉陵江上拉上水船的縴夫,我就想到,人生也是這樣:放鬆一步,倒退千里。」

【放禿尾巴鷹】(慣)

比喻借出去的錢和物收不回來。老舍《駱駝祥子》八:「擱在兜里,一個子永遠是一個子!放出去呢,錢就會下錢!沒錯兒,咱們的眼睛是幹什麼的?瞧准了再放錢,不能放禿尾巴鷹。」又《四世同堂》六二:「告訴你吧,這筆錢是冠所長的。她托我給放放帳,吃點利。你想想,即使我是好說話的人——我本是好說話的人——我可也不能給冠所長丟了錢,放禿尾巴鷹啊!我惹不起她,不用說,你更惹不起她。」

【放下包袱】(慣)

比喻解除精神上或經濟上的負擔。「解決了對十七年的估計問題,恐怕至少在精神上可以使大家放下包袱。」

〇也作〔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劉紹棠《孤村》二五:「『革命不分先後……』谷秸平易近人循循善誘,『歡迎周同志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走上革命道路。』」

【放下杈耙拿掃帚】(慣)見「丟下笆兒弄掃帚」。

【放下架子】(慣)

比喻改掉自以為是或驕傲自大的毛病。曲波《橋隆飆》一三:「飆兄弟,還是放下你的家長架子吧!隆花的事,第一得聽她肖伯伯的意見,第二由我協助肖元山斟酌,一切事,我都隨著她自己的意思。」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劉紹棠《十步香草》二一:「你已經卸了任,可是還捨不得放下官架子,摘下了烏紗帽卻還像頭頂著磨盤,也就寫不出真情實態,狠不下心來給自己開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諺)

屠刀:殺人刀。只要能放下殺人刀,改惡從善,馬上就是佛一樣的善人。原為佛教勸人向善語,後指人只要能改惡,就大有作為。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〇:「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單田芳等《大明英烈傳》四七回:「常言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快,趕緊下馬,向萬歲請罪。」

〇也作〔放下屠刀,立證菩提〕。菩提:梵語,即佛道。明·屠隆《曇花記》三出:「你不聞釋迦佛子未成佛時,逐輪迴遍歷諸趣,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不半晌立證菩提。迷時寸步千里,風塵踏破鐵鞋;悟時千里目前,日月高懸金鏡。」

【放下一星火,能燒萬仞山】(諺)

仞:一仞為八尺。投放一點火星,就能燒毀萬丈山林。比喻小小的失誤,會釀成無法估量的大禍。《大紅袍全傳》一〇回:「將張老二的借券取了,詳細審視,看到那一十二兩這個一字,不覺拍手笑道:『誰想我這個妻子,卻在這一字上頭呢!』拿起筆來改了一個五字,便是五十兩……正所謂:放下一星火,能燒萬仞山。」

〇也作〔放著一星火,能燒萬頃山〕。頃:百畝為一頃。萬頃山:形容極寬闊的山林。明·無名氏《珍珠記》一六出:「我如今搬唆已成,不免走往他方,有何不可。正是:放著一星火,能燒萬頃山。」

【放響炮】(慣)

比喻明確地作出某種承諾。梁斌《紅旗譜》三三:「朱老星一時急躁,說:『當時你已經放了響炮啊!你說,「這麼一丁點東西,你拿去吧,也別還我了!」』」

【放邪火】(慣)

比喻造謠誣陷。《紅樓夢》七回:「實對你老人家說,你女婿前兒因多吃了兩杯酒,和人分爭,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說他來歷不明,告到衙門裡,要遞解還鄉。」

〇也作〔放野火〕。張恨水《京塵幻影錄》一七回:「高彌堅一想,姜公望和我同跑一條路子,為什麼他獨得有信用?我倒要在這裡給他放一把野火。」

【放煙幕】(慣)

比喻散布虛假的信息或做出掩蓋真實意圖的行為,以蒙蔽他人。黎汝清《皖南事變》一六章二:「1 9 1 5年,蔡鍔與梁啟超策劃反袁,以卓絕的智慧,施放煙幕麻痹袁世凱,而後用金蟬脫殼之計,潛出北京。」

〇也作〔放煙幕彈〕。梁斌《播火記》三八:「老實對你說吧!當時張大隊長被刺,傷勢很重……才放了一個煙幕彈,說他已經被刺去世。」〔放煙霧〕。劉紹棠《荊釵》一四章:「你們放煙霧蒙住我的眼睛,我要揭穿你們的真相!」〔散煙霧〕。浩然《艷陽天》六六章:「不要跟別人議論這事兒了,過去全是馬立本散的煙霧,淑紅在這點上還是有主見的,上不了當。」

【放羊的打捆柴——捎著辦】(歇)見「摟草打兔子——捎帶」。

【放野馬】(慣)

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胡正《汾水長流》一八章:「(劉元祿)聽見王連生叫喊,便只好放慢了步子,割得仔細些,見王連生趕過自己去不再回頭時,竟又丟三拉四地放開野馬了。」

【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諺)

人既敢放鷹,就不怕鷹展翅高飛。借指人既有膽識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態發展的全局,不怕亂套。曹俊峰《現代娘兒們》:「海山總思忖著想給女人打扮打扮,哪怕自己穿爛點稀里糊塗倒沒啥。有人私下說他這樣不合適,海山全沒當回事,『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自己婆娘還不清楚她是個啥樣人。」

【放在肩上怕老鷹叼了去,含在嘴裡怕化了】(慣)見「含在嘴裡怕化了,捏在手裡怕碎了」。

【放在腦殼背後】(慣)見「撇在腦背後」。

【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慣)

比喻人不知輕重,不識好歹。《醒世恆言》卷三:「九阿姐一向不難為你,只可怕你聰明標緻,從小嬌養的,要惜你的良心,存你的體面。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

〇也作〔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馬烽等《呂梁英雄傳》五七回:「你這老漢也太不識好歹了,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二百塊票子就想買條人命?!就是打死條狗也不這樣便宜吧?」

【放著河水不洗船】(慣)

比喻放著有利條件卻不知利用。劉紹棠《孤村》三:「汽車製造公司本來就有支農任務,為什麼放著河水不洗船?於是,他大筆一揮,批示他的屬下,給予金蛋優惠待遇。」張孟良《兒女風塵記》一部一〇:「我為什麼放著河水不洗船?把書狀送給劉推事,叫他先做個準備,對我倒有好處。」

〇也作〔放著河水不下船〕。劉紹棠《敬柳亭說書》五章六:「老女僕陪同萬老太太,坐兩輛洋車來到董菊花的香窠,忍辱含悲,低聲下氣,說了幾車好話,董菊花見拿寶畫換人,又何必放著河水不下船,便答應下來。」〔放著河水不行船〕。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三章四:「既然省長指名把面子擱在自己頭上,為什麼放著河水不行船呢。想到這裡他回答說:『團長你放心!省長的吩咐我一定做到。』」〔放著河水不洗腳〕。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九章:「你只要說出不怪罪他們,許他們立功贖罪,誰個那麼傻,放著河水不洗腳,故意往爛泥坑裡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lhgO24BMH2_cNUgnUCk.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